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烟草绿色防控是一种基于"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整合集成可采用的技术措施而形成的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烟草绿色防控的目的是提高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减少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确保烟叶生产安全、烟叶质量安全和烟田生态安全。本文作者介绍了赣州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绿色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监测调查总结出了2017年博州膜下滴灌玉米田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玉米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特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保护利用天敌;强化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控措施,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开展频振诱杀的物理防治技术,诱杀越冬代成虫;做好田外防治,控制害虫、害螨进田危害;实行科学用药防治,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可持续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农作物病虫害"三生四诱一隔"绿色防控技术,是指科学运用非化学防控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的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技术,主要包括生态防控、生物防控、生物农药防控技术和杀虫灯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食诱剂诱杀、物理阻隔技术。一、"三生"防控技术(一)生态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搞好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红 《河南农业》2016,(22):29-30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统一要求,兰考县在城关乡何寨村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立,可使示范区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农业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湖南郴州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围绕烟蚜单项靶标,构建以烟蚜茧蜂防治蚜虫为核心的烟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示范应用面积666.7hm2,辐射面积1.25万hm2,该技术应用整体上示范区蚜茧蜂寄生率在59.1%—94.3%之间、防治效果在42.5%—85.5%之间,示范区产值比对照高3301.5元/ hm2,且防治蚜虫全县所有烟区都未使用过化学农药防治,并有效控制了烟蚜发生为害,提高了烟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绿色防控技术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农业部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以来,全国各地的绿色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加大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保障烟区烟叶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平顶山浓香型烟区为例,从烟草抗性品种选择及生育期内各阶段(育苗期、空闲期、移栽期)的土壤保育与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汇集,明确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土壤修复和保育为技术核心,辅以物理、生物技术手段。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及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白水县是陕西省绿色防控示范县,2008~2013年,先后在雷牙乡、尧禾镇、杜康镇、史官镇建立了以杀虫灯诱杀、黄板、性诱剂诱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428.57 hm2,辐射全县推广绿色防控组合技术21 428.57 hm2,核心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辐射带动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9%以内,确保了果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相似文献   

8.
李丽  李永亮 《农学学报》2016,6(10):48-53
文章简述了保山现代植保理念的形成背景,即烟草病虫害对烟叶品质危害日益严峻,化学和物理防治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烟叶品质降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同时,文章回顾了目前保山烟草植保现状,总结了烟草植保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烟草生产中现代植保理念的应用现状,认为加快推进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的推广,有效降低了保山烟区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升了烟叶质量安全,保障了烟区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湖南省郴州市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大专项的实施,桂阳县围绕烟草蚜虫单项靶标,构建了以异色瓢虫防控烟草蚜虫为核心的烟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示范应用面积200 hm2。示范结果表明:释放异色瓢虫后30 d,示范区烟草蚜虫虫口减退率在48.84%~85.96%之间,防治效果在2.33%~73.20%之间,平均防治效果达到42.36%,防效较好;示范区比未释放异色瓢虫的对照区平均干烟产量增加30.6 kg/hm2,上等烟比例提高1.4个百分点,中上等烟比例提高2.4个百分点,平均干烟产值增加1 065.0元/hm2;示范区未使用过化学农药防治,且有效控制了烟蚜的发生危害,提高了烟叶生产质量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促进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同时,通过示范区建设,大力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幅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章针对山西省祁县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工释放天敌防治烟田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和瓢虫对烟地主要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对生物与化学药剂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记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生物防治与化学药剂田间防治效果相当,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龙山县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原则和主要措施,通过实践,百亩示范区的防治效果达到80%,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15%以上,防治成本降低15%,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到3%~5%,辐射带动了周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首先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现 状和优势入手,然后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农业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市烟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草病虫害会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给烟农、烟草工商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福建省龙岩地区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重点介绍了烟草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烟蚜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烤烟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稻轮作制中烤烟的主要病虫是花叶病、青枯病、赤星病、小地老虎、烟蚜、烟青虫等“三病三虫”。在影响烤烟主要病虫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气象条件、立地条件、栽培方式、品种、田间管理5项因素的影响最大。在病虫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烤烟大田期各生育阶段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深圳宝安区石岩蔬菜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绿色防控,调查小菜蛾、斜纹夜蛾和黄曲条跳甲3种主要害虫的危害情况并检测蔬菜残留。[结果]与空白对照区相比,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降低了害虫数量,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成本,降低了蔬菜农药残留。[结论]绿色防控措施有大面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申晨 《农技服务》2009,26(11):54-54,72
针对绿化植物养护中的重发病虫害,提出了检疫防治、园林技术措施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策略,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是烟草绿色防控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制约和限制了烟蚜茧蜂的应用效果。针对洛阳市烟蚜茧蜂的繁育和大田应用2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