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累,导致最终产量下降;4前后期施氮比例6∶4降低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粗蛋白含量和胶稠度,使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但明显改善了外观品质;随着栽插密度的变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淮稻13号大面积推广提供高产栽培技术支撑,2010~2011年进行了淮稻13号不同播种期、不同播量、不同施氮量(240、270、300、330、360 kg·hm-2)与前后期施氮比例(7∶3、6∶4、5∶5、4∶6)对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淮稻13号在5月10日、5月15日播种的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均较高,播种期过早或推迟均会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产生不利影响;秧田播量宜控制在450 kg·hm-2内,秧苗各项指标均达壮秧标准;施纯氮在330 kg·hm-2以内时,随单位面积施氮量增加,高峰苗、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增加;施纯氮超过330 kg·hm-2,品种发生倒伏,结实率大幅度下降,产量降低.在相同施氮肥水平下,高峰苗、有效穗数随前后期施氮比例增加而增加,成穗率、每穗颖花数随前后期施氮比例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产量以基蘖肥∶穗肥为6∶4最高.  相似文献   

4.
设置常规施氮(180 kg/hm~2)和减量施氮(135 kg/hm~2)2个水平以及不同的基、蘖、穗肥比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调控方式对籼稻品种黄华占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华占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蘖、穗肥比例为4∶1∶3的产量最高,达7 541.11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7.98%~15.88%,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群体质量较好,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施氮水平下,分蘖数较高,但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量较小,产量较低。在氮肥总量适当减少、确保获得适宜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基、蘖、穗肥比例为4∶1∶3时,有利于改善黄华占生长中后期干物质积累和群体质量,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为获得高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优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最适播种量为155~175g/盘;在行距30 cm固定情况下,栽插株距14 cm最有利于发挥‘花优14'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氮量300 kg/hm~2、基蘖肥:穗肥=7:3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花优14'机插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崇明区的推广种植,以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为试验材料,设不同施氮总量和前后期不同施氮比例2个因子,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大田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对"华麦5号"农艺性状和生育进程均有一定影响;氮肥不足直接制约"华麦5号"产量水平的提升;在播期相对偏早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16kg、前后期氮肥配比6∶4处理,既能获得高产又可保证小麦生长安全,而在播期相对延迟时,每667m~2施氮总量为20kg、前后期氮肥配比7∶3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生长且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比例互作对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2015-2016年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试验基地,以中强筋品种连麦6号和强筋对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水平(10月19日和11月9日)和3个施氮比例(70∶10∶20∶0、50∶10∶20∶20和30∶10∶30∶30),研究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对稻茬小麦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连麦6号和烟农19籽粒产量、穗数、LAI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下降;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连麦6号籽粒产量、穗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旗叶SPAD值等均不同程度升高。综合来看,连麦6号在10月19日前后播种,30∶10∶30∶30施氮比例下可实现较高的产量与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超级粳稻沈农265为试材,设置不同施氮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研究该品种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基蘖肥(BTF)与穗粒肥(EGF)比为8∶2或7∶3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时,中氮水平更有利于产量提高;同一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总吸氮量增加,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收获指数降低。在中低氮处理下,穗粒肥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产量、总吸氮量和氮素回收率增加,而高氮处理下基蘖肥∶穗粒肥为7∶3时更为有利;同一施氮量下,穗粒肥比例越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收获指数越低。高施氮量(255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7∶3处理增加了生育后期叶、茎、穗干物质积累量,由于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使产量达最高,为9 581.5 kg/hm2,较其他处理增加2.4%~20.1%,并提高氮素利用率,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2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籼15茎蘖动态、产量、氮素生产力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侧重后期施氮的处理较生育后期不施氮的处理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稻谷3 800.0 kg/hm2,增产85.15%。氮素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比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滨海稻区高产水稻盐粳933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分析了氮素运筹对辽宁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增加基蘖肥,可提高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对于中、低氮水平,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从不同的施氮比例来看,当基蘖肥∶穗粒肥为8∶2时,高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高,主要以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获得高产;当基蘖肥∶穗粒肥为6∶4时,中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较高,原因在于获得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不难看出前氮后移适合低氮水平。随施氮量提高总吸氮量增加,而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适当降低施氮水平,提高穗粒肥比例,可以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进而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分析施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度开展了小麦施氮量试验。利用2016—2017年度试验资料,分析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引入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因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因子,构建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值、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相关系数不理想外,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可为冬小麦氮肥高效利用和精准减量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氮素调控对杂交稻京福8优77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京福8优77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常规施氮(200kg·hm-2)和减量施氮(150kg·hm-2)2个水平,以及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氮素调控方式对杂交稻京福8优7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在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4.5∶1.5∶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产量为7 384.4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2.4%~13.6%。常规施氮水平下,水稻成穗率较高,分蘖数增加,但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产量较低。减量施氮水平下基、蘖、穗肥比例合理调节,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数发生,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水稻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麦‘花22’品种高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措施,分析了氮肥运筹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对大麦‘花22’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间的伸长、叶片生长、茎蘖发生、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及产量等性状均有明显促进效应。纯氮量与大麦株高、产量的最佳拟合方程为Y=x/(0.6324+0.0164x)+64.3857(R2=0.9652**)和Y=x/(0.0365+0.0001x)+1 927.6994(R2=0.9941**)。高比例基蘖肥对大麦的株高、主茎1—4节间伸长、叶片生长、茎蘖发生、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有明显促进效应,基蘖肥比例低则对有效穗数和产量指标促进效应明显。统计分析表明,大麦‘花22’获得6 000 kg/hm2左右产量,纯氮量在300—337.5 kg/hm2,基蘖肥与中后期追肥适宜比例为5∶5和6∶4。  相似文献   

15.
为给优质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80、24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9∶1∶0、7∶1∶2、5∶1∶4等3个施氮方式,研究了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生选6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受氮肥用量影响不大;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则增加;随着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则基本不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及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面团稳定时间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缩短,饼干厚度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生选6号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施氮方式即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7∶1∶2。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麦精确施肥试验结果确定总施氮量,以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和不同追氮时期对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比例高的处理,群体大,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拔节期追氮比例高、追氮期延迟的处理,群体相对较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采用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施用、基追比为5∶5或4∶6的氮肥运筹方式,强筋小麦烟农19可实现7 2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单季粳稻在亩施纯氮22.5kg以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达25kg用量时,产量反而下降;等量施氮水平中,提高后期穗粒肥的比重,则产量也随之提高。本试验结果以亩施22.5kg纯氮,前后期施氮配比4∶6的处理产量最高,因其较好地协调了穗粒重关系,充分表现出“足源、裕库、强势、高积累”的趋势。而在目前的稻谷价格下,则以亩施20kg纯氮的收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4,(5):48-52
以辽北地区水稻品种铁粳9号为试材,分析了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对氮素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基蘖穗肥比例下,随施氮量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总吸氮量提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降低,氮素回收率以中氮水平居高;同一施氮量下,前氮后移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总吸氮量、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增加,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施氮量21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4∶3∶3是最佳氮素调控模式,其产量达到最高为9494.8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0.6%~10.6%;适宜施氮量和前氮后移,能够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施氮量和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大穗型品种超级稻龙粳21,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氮肥运用对水稻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小穗型品种空育131在氮肥115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8∶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少蘖大穗型品种龙粳21在氮肥138kg·hm-2水平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的处理产量最高。空育131获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群体颖花量增加,进而产量增加;龙粳21获高产的原因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穗粒肥施用比例增多而升高。增加施氮量使穗长增加,每穗颖花数和受精颖花数增多,单穗重、着粒密度和经济系数增大。生育后期穗粒肥适宜比例将使少蘖大穗型品种的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群体库充实量、理论最大结实率、实际结实率、常年千粒重、实际千粒重和充实度增加。少蘖大穗型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在栽培上要比多蘖小穗型品种适当的提高用氮量和增加后期用氮比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氮磷钾配比对直播晚粳稻秀水134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氮磷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氮与磷钾肥分别配施,而且适当增加磷钾(尤其是钾)的配比,才能发挥最佳的肥效和提高直播稻的产量。直播晚粳稻秀水134最佳的施肥方法为,施氮量为225 kg·hm-2,基、蘖、秆、穗肥比例为25∶40∶15∶20,氮磷钾配比为1∶0.25∶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