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家坊 《土壤学报》1953,1(3):204-208
福建黄壤分布面积仅次于红壤,而与灰棕壤约略相等,为福建三大土类之一。黄壤垂直分布的范围,比红壤与灰棕壤尤宽,从海拔数十米的丘陵到海拔千余米的高山,都有黄壤的存在。高山区的气候较湿凉,植物繁茂,黄壤承受微域气候的影响较大,低丘地区因排水不良,黄壤多由氧化铁水化而成,而主受微域地形的影响。大面积的黄壤多分布于高山构坡度较平缓的山顶或山坡。本文所研究的黄壤,乃属于这一类。福建北部的年雨量约在1,600毫米以上,平均温度在19℃以下,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
杨艳生 《土壤》1981,13(1):23-29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着红壤和黄壤,这两类土壤,根据形态指标难于进行准确的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3.
陸景岡 《土壤学报》1965,13(2):161-169
低丘红壤在浙江省分布很广,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以下的低丘都可见到,是本区主要的开发利用对象。作者在“浙江省低丘红黄壤的成土作用分析”一文中做过一些论述、认为这种土壤就成土环境与土壤性质说,应属于浙江省红壤化作用相对进行较深的一种,它多半是在古代疏松堆积物的基础上,经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主要是中更新世)时期的红化作用而成,以分布在缓缓起伏的低丘地形上为主,因其红色、酸性、粘重等性质相对地比较突出,土层又较深厚,特加“低丘”二字,以别于其他的红壤。  相似文献   

4.
刘博学 《土壤学报》1987,24(3):257-268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最高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土壤形成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脱硅富铝化作用,B层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硅铝率较低,通常在2.5以下,少数土壤剖面可小于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垂直谱上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由于都庞岭山体高峻,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山地红壤(海拔700米以下)、山地黄壤(700—1550米)、山地黄棕壤(1550—1950米)、山地灌丛草甸土(1950米以上)等。山地黄壤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性态特征表明,黄壤并不是红壤发育的前期阶段,而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形成特点,在湿度大,风化物通透性好的条件下,对黄壤的形成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王明珠 《土壤》1983,15(2):59-64
我国红壤系列,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及黄壤等土类,是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关于这类土壤的发生分类指标是否具有地带性问题,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高粱 《土壤》1975,7(5):269-269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云南红壤改良利用工作取得了进展。云南省是我国红壤分布最多的一个省份,红壤(包括黄壤)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约近十分之七。  相似文献   

7.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成达 《土壤学报》1992,29(4):427-436
梅花山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基带土壤为红壤,从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黄红壤和黄壤.此外,在一些千米以上的山间谷地,尚有零星的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各类土壤的性质均表现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随着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其性质也表现较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福建三个垂直带谱中土壤氧化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穆斯堡尔谱分析、化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分析,对福建三条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垂直带谱中的粗粒及粘粒氧化铁矿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赤铁矿从黄壤-黄红壤-红壤-赤红壤逐渐增多而针铁矿逐步减少,粗粒原生矿物组合类型从复杂趋向简单。铁的游离度及晶胶比从黄壤-黄红壤-红壤逐渐升高而活化度逐渐下降,但赤红壤例外,这可能与其成土年龄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土壤分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罗汝英 《土壤学报》1990,27(1):63-72
在江苏省宁镇、宜溧和江西省东北部三个低山区,以20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作典范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典范变量1、2构成的直角坐标平面上,按这三个低山区划分的4类土壤(基性岩发育的黄棕壤、普通黄棕壤、红黄壤、红壤),置信区间交叠,土壤个体之间的性质为连续变化、逐渐过渡。从中可见,各区内土壤个体都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产物。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1987),可把这三个低山区的土壤划归4纲7类中的8个亚类,土壤类型在总体上仍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由硅铝土过渡到铁铝土,以及每一地区由初育土逐渐过渡到成熟土的总趋势,但各亚类界线与三个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并不完全重合。根据南京附近低山丘陵地区70个土壤剖面的数据,以及相应标准地上的林木生长状况,将上述各亚类再划分为共计10个土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0.
王振权  周瑞荣 《土壤》1986,18(2):92-93
1985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赴湘西地区,对南山、雪峰山、八面山、张家界等四个土壤的垂直带中红壤与黄壤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考察。红、黄壤的区分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钱国平  曹树钦 《土壤学报》1992,29(3):318-327
本文研究了皖南山地主要土壤的特征和分类。结果表明,本区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富铝化特征明显,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特征有差异。海拔600-700m以下的土壤,B层颜色以红棕色和亮红棕色(5YR5/6-5/8)为主,粉砂/粘粒值小于1.00,风化淋溶系数小于0.35,盐基饱和度小于35%,粘粒SiO2/Al2O3多小于2.4。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低,表层HA/FA小于0.35。该类土壤定为黄红壤(红壤土类中的一个亚类)。海拔600-700m以上的土壤,B层颜色以黄色(2.5Y8/6)和亮黄棕色(10YR6/6-6/8)为主,粉砂/粘粒值大于1.00,风化淋溶系数大于0.35,盐基饱和度小于35%,粘粒SiO2/Al2O3一般大于2.3。粘粒矿物以蛭石和高岭石为主,并有较多的三水铝石出现。氧化铁的活化度和络合度高,表层HA/FA值0.35-0.75。该类土壤定为黄壤。从粘粒矿物组成和SiO2/Al2O3,判断,皖南山地上部不存在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土壤垂直带谱主要由黄红壤和黄壤构成。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福建是我国多山的省份之一.东南部靠山面海,以戴云山为主体的闽中大山带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平均高度为海拔800-1000米以上,成东北西南走向,其支脉密布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由中山过渡到低山、丘陵、台地直至海滨狭小的海积-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张凤荣  靳东升  李超 《土壤学报》2021,58(4):876-886
以黄土高原山西省14个淋溶土剖面的31个偏红的黏化层(Bt)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态氧化铁的含量与土壤颜色参数、黏粒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Bt的黏粒含量与氧化铁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颜色的红度与全铁、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游离氧化铁是最直接的土壤红色"染色剂";其他色调、明度与彩度等颜色参数与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也间接说明了黏粒含量与土壤颜色具有一定相关性。野外观测发现,某些黏化层结构体表面颜色较结构体内基质颜色更红,证实了在土壤结构体表面氧化铁随着黏粒在土壤空隙中的迁移淀积。黄土高原淋溶土偏红的黏化层多是来自由于土壤侵蚀而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第三纪保德红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其黏粒含量、土壤颜色等指标均表明第三纪的古气候条件较第四纪更为湿热。  相似文献   

14.
应用穆斯堡尔谱和X射线法分析研究红壤性水稻土的氧化铁矿物,研究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的氧化铁矿物组成、特性及其形成转化与起源土壤具有明显的差异。水稻土的成土条件不利于赤铁矿的形成。红壤的粘粒氧化铁矿物以赤铁矿和高铝替代(>20摩尔%)的针铁矿为主。经淹水种稻后,赤铁矿逐渐被转化为低铝替代的针铁矿或其它形态氧化铁。渗育型水稻土P层的赤铁矿含量比相应的母土低,其针铁矿铝替代量较其它水型的水稻土高。而潴育型水稻土W层和潜育型水稻土G层粘粒氧化铁矿物均以针铁矿为主,其铝同晶替代量低(<15摩尔%),且颗粒细小,结晶度较低。这些结果反映了水稻土的成土条件和发生特点,同时对水稻土发生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iron oxide and clay minerals in some typical red and yellow podzolic soils from New South Wa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dominant iron oxide mineral is goethite containing about 13–14 mol % AlOOH, this being the mineral which gives the yellow soils their characteristic colour. The red soils also contain finely divided hematite which masks the colour of the goethite. Lepidocrocite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of the soils examined. The dominant clay minerals are kaolinite and dioctahedral interstratified illite-smectite, the latter being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finer clay fractions, especially in soils developed on calcareous greywacke. In the red podzolic soil developed on Ashfield shale, illite-smectite is strongly interlayered with well-ordered aluminous material. Dickite occurs in this soil.  相似文献   

16.
湖南棕红壤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土壤学报》1989,26(1):87-96
本文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东西两侧丘岗地区的棕红壤,提出了棕红壤的主要形成特点、特性、类型的一些指标,归纳如下: 1.具有比较弱的脱硅富铝现象,粘粒硅铁铝率为2.7—3.0;淋浴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比红壤高0.18—2倍,风化淋溶系数多在0.3以上);粘粒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为主;游离铁含量大于2%,游离度50—60%。2.颜色为红黄-暗红棕色;粉/粘比和砂/粘比一般都小于1,粘化值大于1;pH 4.8—5.8;CEC 8—14毫克当量/100克土;ECEC 16.5—23.3毫克当量/100克粘粒;盐基饱和度40-60%。3.参照上述指标,结合母质与地域特点,将其划分若干土属,并提出其利用改良上的相应差异。  相似文献   

17.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lloid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oil fertility and genesis.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genetic classification,promo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reasonable fertilizqation,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electric charge of soil colloids in relation to clay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are further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tudies on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lloids in five main soils of China.Results from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clay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on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lloids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the siloxane surface,hydrated oxide surface and organic matter surface do not exist separately,but they are always mixed together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ay minerals,organic matter and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lloids depends upon further study of the relevant disciplines of soil science,especially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organo-mineral complex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