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耕封育草地为对照,采用土钻取样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对比分析3种不同人工植被样地(沙棘林、柠条林、榆树林)0~100 cm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雨季(6、7、8月)3种退耕还林地0~100 cm土壤含水率高于封育草地,有利于土壤水分保持;旱季(5、9、10月)则低于封育草地,加剧土壤水分消耗。封育草地浅表层0~20 cm土层含水率下降明显,沙棘林地0~40 cm土层水分消耗明显,柠条林地30~60 cm土层水分消耗明显,榆树林地20~100 cm土层水分持续消耗。【结论】不同人工植被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具有明显趋势特征;人工恢复植被必须充分考虑区域降水、温度、土壤等环境条件,遵循自然地带性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西部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典型生态恢复区域,采用中子仪测定研究了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油松林土壤水分变化,明确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雨季前后土壤水分的亏缺与补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土壤储水量差异明显。坡面覆膜集雨措施下各个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大于其他措施下土壤含水率。7月份各措施下土壤储水亏缺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坡面覆膜集雨、坡面覆膜集雨与集水槽结合2种措施下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亏缺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坡面覆膜集雨措施对于有效利用降水有显著作用;树穴覆膜对于表层土壤水分的恢复有负面影响,但对深层土壤保水作用明显;燕尾式聚流坑对提高降水利用率和缓解土壤储水亏缺状态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消耗与补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几种典型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研究不同林种对土壤水分消耗和补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总含水率大小依次为草地、沙棘、河北杨、油松、山杏,并且这一次序主要来源于120 cm深度(相对稳定层)以下的差异;不同林地及草地土壤含水率季节变化表现基本一致,3—8月波动下降,8—10月持续上升;各林地及草地土壤水分在0~60 cm内变化活跃,60~120 cm内由上至下逐渐趋于稳定,120~200 cm内保持相对稳定;林种、土壤深度、月份3种因素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均造成土壤水分差异显著;水分补给期后各林地土壤水分仍处于一定亏缺状态。  相似文献   

5.
设施土壤水分扩散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变化,更好地实现设施土壤水肥管理以及有效地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采用水平土柱法及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设施土壤0~60 cm土层水分扩散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土壤的水分扩散率变化于002~378 cm2/min.水分扩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设施土壤在20 cm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持水性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对不同植被(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的响应。【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子午岭林区,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了植被恢复过程中3种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下的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结果】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从草地到灌木林地再到乔木林地呈上升趋势。【结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关键因子是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体积质量和土壤孔隙度。该结果可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半干旱区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土区人工经济林普遍出现利用性土壤干层,制约着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了准确计算黄土半干旱区密植高产枣林(Ziziphus jujube Mill.)深层土壤(2 m以下)水分消耗量,采用根钻法(洛阳铲)分层获得从地表到细根分布最大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是一个逐渐加深、逐渐向下的过程。2、4、9和12 a生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分别为0、29.6、149.9和155.7 mm,可再供水量分别为203.7、167.7、35.5和29.7 mm;枣林生长第9年后,2~4 m土层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水分,现有降水和滴灌已经不能满足枣树的耗水需求,枣林吸收土壤水分有向深处延伸的趋势。以降水入渗最大深度为上界、细根分布最大深度为下界计算的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能更准确地评估林地利用性土壤干层的程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西藏拉萨河谷山地土壤水分进行全天候定位监测,以揭示拉萨河谷山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促进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不同,即表层(0~5cm)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最为迅速与直接,次表层(5~20cm)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相比表层土壤会有延迟,深层(20~40cm)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不明显,基本处于平缓状态;研究区域条件相同条件下,海拔越高,降雨量越大,高海拔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更为强烈;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植被类型及其密度大小的影响,密度更大的草本植物相对于稀疏的灌草植被而言,其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会较为平缓与延迟。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区陡坡坡面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植被构建速度,在研究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坡度、坡向分布特征的前提下,分别选取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陡坡,每个坡向选取4个坡度级(35°,45°,55°,65°),分别分析其0~10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坡度在35°以上陡坡占当地总面积的39.00%左右;且阴向坡面积52.65%多于阳向坡47.35%;研究区内0~10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且趋势越来越平缓;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越强烈,阴坡坡度与陡坡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坡向因子主要影响坡面整体水分状况,而对陡坡土壤水分垂直空间分布规律影响较小;坡度、坡向和成坡时间因子对坡面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内,对较深层土壤含水量影响作用较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土壤含水量较为活跃的层次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内,阳坡35°坡面活跃层可达9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优于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根系垂直分布较好的植被对深层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封育、退耕还林等人工植被恢复措施能够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但在改良土壤质地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累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迥异,这与土壤密度、孔隙度和质地等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类型和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淮北平原汉王实验站土壤水资源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认识土壤水及其水资源特性,在淮北平原汉王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对0.5~3.5 m地下水位控制条件下和秸秆、地膜、无覆盖三种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包气带储水量、潜水蒸发、土壤蒸发、降雨入渗等要素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并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对土壤水资源的要素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相对稳定;土壤包气带有类似于土壤水库的作用,可调节水量可观,土壤水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随土壤包气带厚度加大,潜水蒸发和降水下渗逐步减少,土壤蒸发表现突出.研究认为,充分认识土壤水资源特征,对指导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regimes on the grain and straw yield, consumptive water use (Cu) and its relation with evaporation from free water surface (Eo),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soil moisture extraction pattern of lentil was studied in a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at the Ind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New Delhi during the fall-spring season of the crop years 1979–1980 and 1980–1981. The grain and straw yield, consumptive water use rate, Cu/Eo ratio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irrigation frequency. Consumptive water use rate increased as the crop season advanced and reached its peak value during flowering and grain filling stage. The Cu/Eo ratio attained its minimum values 35 and 105 days after sowing at branching and grain filling stages. Depletion of soil moisture was most from the top 0–30 cm soil layer followed by 30–60 cm soil layer and was least from 90–120 cm soil layer. The pattern of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was also influenced by soil moisture regime. During the vegetative and flowering stage the perce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top 0–30 cm soil layer decreased and that from the lower soil layers (30–60, 60–90, and 90–120 cm)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oil moisture tension, however, the actual amount of moisture depleted from all the soil layers was always higher under low soil moisture tension regime than under high soil moisture tension regime. During the grain development stage the soil moisture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from different soil layers under low and high soil moisture tension as the crop was irrigated at the same time under both these treatments. However, with no irrigation, the percent contribution from top soil layer continued to decrease, and from lower soil layer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s the crop advanced from flowering stage to grain development stage.  相似文献   

13.
降雨灌溉蒸发条件下苹果园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和果树根区土壤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降雨灌溉蒸发条件下含根系吸水项的二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对降雨灌溉蒸发条件下的地表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在田间进行了灌溉蒸发条件下果园土壤水分运动验证试验,采用田间实测土壤含水率分布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所建的根区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是正确的,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是可行的,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果园田间土壤水分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空间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依托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中的长期定位实验,采用高速离心机法测定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吸力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数学模型对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研究了不同施肥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持水性、供水性及土壤水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于长期不同施肥使其土壤结构发生差异,导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化肥处理(N、NP)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持水性能;有机肥(M、NPM)的施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有机肥处理(M、NPM)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N、NP、CK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土壤供水能力由强到弱为N、CK、NP、NPM、M。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是定量理解植被对水分胁迫响应、土壤养分循环的水文控制、植物水分竞争等生态系统动态的关键,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利用2004年-2007年每天的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结合laio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重庆铜梁虎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及其laio模型在亚热带气候条件推求土壤随机动态特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监测年内各层土壤水分无论在枯水年还是平水年均差异显著,其中连续平水年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枯水年,枯水年后的平水年低于枯水年;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稳定期、消耗期、波动期;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来看,土壤水分含量并非完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用laio概率随机模型导出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图表明:各层土壤水分的峰度出现在=0.5左右,变化幅度较宽。用laio模型导出的土壤水分峰度和变幅与观测的概率密度函数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在5%,laio模型可用于分析亚热带气候下土壤水分动态随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乔灌篱沟蓄沟道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乔灌篱沟蓄沟道布置和水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乔灌篱沟蓄沟道二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乔灌篱沟蓄沟道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正确,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条件下温室番茄土壤呼吸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光温室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率对樱桃番茄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为90%~100%田持时,番茄在生长季大部分时间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0℃后,水分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变水处理对土壤呼吸存在后效应,高水变低水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恒水处理和低水变高水处理差异...  相似文献   

18.
承德围场地区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了承德围场地区的土壤水分扩散率,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水分扩散率在1.0×10-2~1.6×10 cm2/min变化,尤以第2层即耕作层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大,第3层最小。扩散率与含水量符合经验公式D()θ=aebθ,呈指数函数变化,经统计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容重、孔隙大小、孔隙类型及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扩散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消退规律分析与墒情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合适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给新疆棉花生产制订合理的灌溉方案,在研究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消退量比例关系的前提下,分析了北疆棉田土壤水分的动态消退规律,并对水分的消退系数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消退指数与棉花生长时间系数的拟合关系较好,相关系数最小为0.71.最大为0.82.经过检验,墒情预报值和实测值吻合很好,相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光照水平(自然光照—L1、遮阴30%—L2和遮阴70%—L3)及4个土壤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W1、55%~70%—W2、70%~85%—W3、85%~100%—W4)试验,研究了其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光及遮阴30%下,随着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