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实际生产中,对鱼类的投喂控制仍是以人工经验判断和时序控制为主,易造成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实时检测鱼群摄食强度,可用于指导投喂,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并降低残饲污染。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轻量型S3D算法的鱼群摄食强度实时识别算法,可精确定位视频流中“强、中、弱、无” 4种鱼群摄食强度状态。首先将I3D网络作为基准,使用Inception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3D时空Sep-Inc模块;其次,利用3D时空Sep-Inc模块、池化层和3D卷积层交替搭建轻量型S3D网络;最后,开发了基于PyQt5的金鳟鱼摄食强度识别系统。结果显示:S3D算法对4类摄食强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68%,比C3D和R2+1D算法分别提高9.75%和14.15%,同时Parameters参数和GFLOPs参数也大幅下降,识别摄食强度标签的速率达到17 f/s。研究表明,本算法不仅适用于金鳟,也有望适用于其他游泳型鱼类,并可提供投喂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淡水鱼类养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催产草、鲢、鳙亲鱼的园形催产池的内直径D,不应小于6米和不应大于10米,即6≤D≤10米。从方便催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园形催产池的直径不宜大于10米这句话是容易被理解的,但圆形催产池直径不应小于6米的道理,则不那么容易为读者所理解,为此,作者试图用一个数学推证对此加以阐明,并欢迎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龟类动物野生资源日益衰退,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这~珍贵资源,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1龟类养殖现状在近几年甲鱼养殖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与工厂化甲鱼养殖热相比,龟类养殖就显得平静、冷清的多,且饲养者大都是分散在乡村的专业户,饲养规模都不大。龟类动物中可大力开发的种类至少达十余种,仅从这一点而言,龟类养殖的前景就很广阔。2龟类的观赏价值电类长寿、具灵性,作为吉祥物和观赏动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有些龟如黄喉水龟、鹰嘴龟、眼斑水龟还是培育优质绿毛龟的好品种。3龟类的食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国内龟类养殖业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龟类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我国对于龟类的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直到80年代初,龟的用途主要是以龟的甲壳作中药,也有少数人因治病需要食用。市场上的龟多数是依靠捕捉野生龟,种类以乌龟、黄喉拟水龟、黄缘盒龟、三线闭壳龟居多。由于龟的生长周期长,市场需求量不大,因此,龟类一直未被作为水产养殖对象。到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龟的利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除以前的药用外,增加了食用、观赏、深加工、出D等。因此,龟的价格不断上涨,但仍比中华鳖的价格低,未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国内仅有少数科研单位对乌龟、黄喉拟水龟等龟…  相似文献   

5.
金枪鱼类及旗鱼类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颇受渔业界及国际水产市场的青睐。本文围绕印度洋水域内的金枪鱼类及旗鱼类的分布、栖息水深及作业渔场和捕捞方法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王登祥  陈茜 《畜禽业》2005,(9):30-31
尿素作为牛的蛋白质补充料,不能单独饲喂,也不能溶化于水中饮用。通常将尿素与可溶性糖类或淀粉或秸秆类粗饲料混合饲喂。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分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 “水产动物维生素D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鳖的营养价值与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类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补品。中医药认为鳖类有活血消瘀,滋补强身的功效,通常将它作为重病后或进行外科手术后身体虚弱的滋补、保健食品。就现阶段而论,  相似文献   

9.
应用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吕四渔场近岸海水水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05年5月吕四渔场近岸海水中16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 IN的超标率最高,达57.1%,Zn空间变异最为明显;D IN与水温相关性明显,这已被人们所认识;TPH与营养盐(D IN、PO43--P)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主成分因子(f1,f2,f3)中,f1的贡献率达37.76%,其可能代表的是外来污染源的影响;各水质因子可大致聚为三类,第一类由D IN、TPH、Cu、DO、As、PO43--P和Cd组成,表明它们与其它各因子相关性变化程度是基本相同的。此外,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供监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3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3(vitaminD3,VD3)又名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是畜禽重要的必需维生素之一。本文就VD3促进动物体钙、磷的吸收,提高免疫机能和繁殖性能,以及改善畜禽肌内嫩度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蒋云云 《内陆水产》2002,27(2):29-29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属于长寿动物,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诸因素,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随之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逐渐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  相似文献   

12.
陈莉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6):286-286
日本检验机构正在逐步加强对进口蛤类及金枪鱼的监控:根据现行政策,允许经销商将食物品种停放时间最长的地点作为产地.进口蛤类在运往最终的分销点前都放任日本的养殖场内暂养几周以保持其鲜度。自2005年1月起、农业管理官员将核查购货单以保证蛤类产品确实产自日本。朝鲜是日本市场蛤类的主要供货商,每年大约有32,000吨蛤出口到日本。  相似文献   

13.
灰色聚类分析在水库水质科学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冬启  熊邦喜 《水利渔业》2000,20(3):41-42,47
灰色聚类法是在模糊聚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聚类方法。本文选取TP、TN、COD3项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对石河水库的水质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河水库已处于中营养时期。最后对石河水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龟类饲养的过程中也许你不用花多大功夫,就可以让龟安全地度过春、夏、秋三个季节,但是在寒冷的冬天对于龟类的护理却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龟类的越冬管理是饲养龟类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转型下的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海水养殖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立足于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现状,系统阐述我国鲆鲽类养殖业在养殖模式、饲料使用、疾病防控、产业组织及其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深入分析鲆鲽类产业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关系,探讨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旨在为鲆鲽类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里海流域鲟渔业现状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国 《淡水渔业》1996,26(2):33-34
里海流域鲟渔业现状和保护杨德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里海位于俄罗斯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阿塞拜疆相接壤。里海流域是俄罗斯鲟类主要产地,其鲟类产量约占全俄鲟类产量的90%。一、里海的鲟渔业现状六十年代以来,为保护和恢复里海流域日...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对鲑鳟鱼类的营养作用及其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叙述了有关鲑鳟鱼对维生素需要的研究历史过程,并综合介绍了各种维生素(其中包括脂溶性A、D、E、K四种,水溶性B1、B2等11种)对鲑鳟鱼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需要量,并简介了各种维生素的天然存在及商品性状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慢慢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部硬。一般在龟的颈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伸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较少发病;鳄龟类及金头龟中极少发病。七彩龟发生疖肿病的主要原因是:1.七彩龟活泼好动,互相嬉戏、叠罗汉爬跨现象多,运动中互相之间极易摩擦、摔打致伤,造成创口感染发生疖肿。2.七彩龟的趾爪较其它龟类长…  相似文献   

19.
浅谈渔药喹诺酮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喹诺酮类抗菌药(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该类药物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t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兽医及渔业生产病害防治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蛸类渔业概况及增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蛸类具有对养殖环境高度的适应性,且分布广、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性,已成为头足类中最受关注的养殖对象和研究热点。此文概括地介绍了蛸类在海洋渔业中的地位,系统地阐述了蛸类渔业概况及增养殖研究现状,并对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