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国家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我省套作大豆发展迅猛,2009年播种面积达480万亩,2010年播种面积将突破500万亩。2010年3月初至5月下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危害,小麦、油菜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豆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de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近年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尤其以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发生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地区2003~2005年大豆年均播种面积约1.7万公顷,是新疆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3年平均单产196千克/667米~2。本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布尔津、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我国北疆,气候冷凉,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少,以大豆、小麦、马铃薯、亚麻为主,每年大豆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5%左右,因此大豆连作现象比较严重,大豆病害也在逐年加重,特别是大豆根腐病在该地区发生严重,发生面积在4万hm2左右,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0%。大豆根腐  相似文献   

5.
间、套作大豆种植模式作为目前南方大豆发展的新兴模式,在确保北方大豆生产,不与玉米等大宗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实现了南方大豆的发展。综述了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我国大豆资源情况、南方大豆种植情况、荫蔽对大豆生产的影响以及目前南方耐荫大豆种质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并认为,从DNA水平上鉴定大豆耐荫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认识和了解该类型品种耐荫性好,抗倒伏,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抗病避虫等优良特征特性的遗传本质。为研究大豆耐荫遗传机制,寻找新的耐荫标记和间、套作专用型大豆转基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雨年份套作大豆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西南丘陵和低山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二熟有余、三熟不足,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旱作多熟生产区。近年来,因"麦/玉/豆"模式使得套作大豆发展迅速,该模式效益显著,农民乐意接受,自2002年在四川小面积示范成功后,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仅四川省示范推广面积就达480万亩。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四川省农业厅、四川农业大学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指导下,我省套作大豆在2008年面积翻番、大面积丰产的基础上,2009年播种面积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省达到500万亩。目前,全省大豆已进入分枝期,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入夏以来,特别是6月中旬至7月15日,全省大面积遭受了持续夏绵雨危害,由于大豆幼苗现在正生长在玉米林中,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近年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  相似文献   

9.
克东县属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年有效积温2100-2300℃,年降雨量500~550mm;乌裕尔河和润津河两条河流横贯全境,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栽培历史悠久。全县耕地面积142万亩,大豆播种面积每年都在100万亩左右。但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给大豆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针对克东县的具体情况,笔者从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作物磷素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套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机制,为优化套作体系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玉米/大豆套作(M/S)、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栽培模式在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3种施肥处理下的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作物吸磷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间的差异。【结果】同一施肥处理下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而对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影响不大。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玉米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各施肥处理玉米吸磷量均表现为NPK>NK>CK。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大豆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各施肥处理间单株大豆吸磷量均以NK处理最低。玉米收获时,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提高了玉米根际土速效磷、大豆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的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玉米施磷处理最高。大豆收获时,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套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结论】相同土地面积内,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相比,能显著提高单株玉米和单株大豆的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冬大豆播种期弹性大,耐阴蔽,便于套作,劳动成本低,经济价值高,在各地播种面积遂年扩大。由于生产上习惯粗放管理,很少施肥,甚至不施肥,而大豆本身根系不发达,加之常年连作,缺乏微量元素和阶段性缺乏大量元素的情况日益突出,制约着冬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大豆净作与大豆糯玉米套作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大豆套作糯玉米可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千年后,由于自贡农科所在大豆耐荫抗逆育种上的突破性进展,首次育成适合套作种植的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四川乃至南方多熟地区在稳定粮油生产前提下增种大豆奠定了必须的作物种质基础。大力发展大豆生产,不但有利于缓解大豆供需矛盾,带动相关产业,而且对于稳粮调优,提升品质,实现旱地种植制度升级,提高土地保护性耕作水平和产出能力,提高综合效益,带动整个旱地粮油生产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王竹 《现代农业》2008,(12):19-19
针对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而北方大豆主产区由于重迎茬严重已不宜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的现状,我们分析了在南方丘区发展套作大豆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麦/玉/豆”,并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腐病是海伦市大豆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近些年来,由于大豆播种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比例逐年扩大,种子带菌传播和田间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导致大豆根腐病逐年严重,70%的大豆田发病指数在65%以上,个别地块大豆植株成片死亡。为使海伦大豆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复合群体品种搭配原则,为马铃薯/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当前西北一熟制灌区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优势明显的早熟马铃薯/大豆间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结果】(1)相对于单作,套作条件下各大豆品种的开花期延迟7 d左右,但不影响全生育期,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马铃薯与大豆各品种间的共生期差异不显著,但其生殖生长共生期差异显著(齐黄34为12 d,冀豆17为35.5 d,中黄30为41.5 d)。(2)在马铃薯/大豆共生期间,套作大豆LAI上升慢于单作,晚熟大豆LAI慢于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中、晚熟大豆品种可保持较大叶面积指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3)单作大豆在出苗后60 d内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同期套作大豆平均干物质积累为单作大豆的44.27%。不同品种间单作大豆净光合速率高于套作,其中,晚熟品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P<0.05);出苗后100 d(套作马铃薯已经收获)单作大豆干物质积累相对变缓,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此时套作大豆Pn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大,中、晚熟品种Pn接近于单作大豆。(4)较单作模式,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下降显著(P<0.05),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79.85%和145.08%,LER分别达到了1.77和1.83。【结论】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其生育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导致生殖生长共生期缩短,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光合补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保证了套作大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秦捷  王聪 《吉林农业》2010,(5):24-24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平衡的食物。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大豆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我国播种面积超过6660公顷的五大作物之一。高油大豆种植是解决大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力推广高油大豆种植可以促进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黑龙江大豆生产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区是国家优质高油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也是内蒙古的优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3.33万hm2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13%。且主要分布集中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但是近年来.大豆生产面l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单产低而不稳、面积逐年下降、生产成本过高而收益低、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把握当前形势,应对困难,我们对黑龙江省和我区的部分大豆主产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间套作与单独清种条件下不同熟期的鲜食甜玉米和鲜食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超甜135和金银蜜脆均在间、套作模式下发挥了边行效应,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提高了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3个鲜食大豆品种H0507、浙鲜豆4号、H0427间作产量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套作比清种对照减产50%以上;套作条件下H0507和浙鲜豆4号的株高比清种对照高,达显著水平;3个鲜食大豆品种间作和套作小区出籽率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以及合理套作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间套作与单独清种条件下不同熟期的鲜食甜玉米和鲜食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超甜135和金银蜜脆均在间、套作模式下发挥了边行效应,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提高了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3个鲜食大豆品种H0507、浙鲜豆4号、H0427间作产量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套作比清种对照减产50%以上;套作条件下H0507和浙鲜豆4号的株高比清种对照高,达显著水平;3个鲜食大豆品种间作和套作小区出籽率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以及合理套作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