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干旱河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立地类型之一, 其植被恢复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文中在回顾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途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红河、怒江和澜沧江等流域中、上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热、植被稀少、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 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也是我国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极为困难的区域。文中通过回顾其植被恢复历程, 对现有植被演变过程、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植物逆境适应保护机制研究及其适宜树种筛选与引种、植被恢复与特色资源培育利用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总结了数十年来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阐述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提出加速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干热河谷地区及其所在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西南地区森林"双增"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本文分析阐明了四川西部干旱河谷的特点、形成及其发展趋势,对干旱河谷生境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类型或亚类型提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方法及其配置的植物种类,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1)白龙江干旱河谷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2)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生态组成、结构、空间格局等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保护植被、区域特征等方面研究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强对退化机制、人为干扰、脆弱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研究。(3)分析影响退化原因,找出适应的乡土树种和发展模式,为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因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树种选择原则和方法的分析,共梳理出45科97属128种可用于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的乔灌草种。研究发现,豆科植物是四川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中应用最广、适用性强的物种。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四川省境内的干热、干暖河谷区,而对干温、德荣乡城半干旱区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四川干旱河谷六十余年来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归纳了植被恢复中的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实践,利用"萌发幼苗法"测定海拔差异对岷江干旱河谷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相应地上植被的特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海拔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和物种丰富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海拔间隔100 m以上时,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更易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3个样地中,各海拔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频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海拔这一局部环境因子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关系的影响不明显,岷江干旱河谷局部地段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可能由河谷整体环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干热河谷主要植被恢复树种干季光合光响应生理参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13种野外生长树种在干季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得出结论:1)以光合光响应曲线上光能利用效率的下降位点来界定植物表观光合速率随光强呈线性增长的弱光区域是科学可行的;2)分段函数对供试树种光合光响应曲线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能;3)弱光区域的界定与否对表观量子效率α和暗呼吸速率Rd均产生明显影响,而对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最大表观光合速率Pmax等3个特征参数影响不明显;4)元谋干热河谷13个树种在干季3月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小范围分别为0.0207~0.0592μ molCO2·m-2s-1/μ molphotons·m-2s-1,-2.07~-0.31μ molCO2·m-2s-1,14~37μ molphotons·m-2s-1,1015~1648μ molphotons·m-2s-1,3.09~19.32μmolCO2·m-2s-1;5)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α、饱和光能利用效率SLUE3者间的树种排序十分相似,这表明树种在弱光区域及饱和光强下的光能利用效率愈高,其最大净光合效率一般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川西南山地安宁河流域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水分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的年降水量分别为1 067.95 mm和1 371.73 mm,年降水量的90%以上集中在6月~10月的雨季和夏秋季节;(2)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蒸发量为1 280 mm和1 089.75 mm,春夏蒸发占年蒸发量的65%和66%,旱季蒸发占年蒸发量的58%和61%,4月~6月是蒸发旺季,其次是7月~8月;(3)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水分盈余量分别为43.6 mm和481.95 mm,均存在季节性水分匮缺期,7月~10月、夏秋季节和雨季均是水分盈余期,其余为水分匮缺期;(4)干热河谷和干性森林年干燥度分别为1.205和0.8,表明该地区分别为半湿润和湿润性气候,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7月~10月、雨季和夏秋季节气候湿润,其余时期为半湿润或干旱气候;(5)干性森林在年降水量和水分盈余量上高于干热河谷,在年可能蒸发量和干燥度上明显低于干热河谷,这种差异还体现在水分参数的月分配、四季分配、旱雨季分配上;(6)干热河谷湿润程度差于干性森林,干热河谷植被和干性森林对各自水分收支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7)封山育林需要注意旱季防火,人工促进还需要考虑土壤水分平衡规律和适地适树,进行"适度"造林。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重建裸露沙地的植被是消除风沙灾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即便没有人的帮助,这里的植被也应该能逐渐布满裸露沙地,使之固定.这个过程是通过现存植被斑块向裸露沙地的连续扩张实现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各地适生性蒿类固沙半灌木,如科尔沁沙地的差巴嘎蒿、浑善达克沙地的褐沙蒿、毛鸟素等中西部沙地的油蒿.尽管植被可以逐渐布满流动沙地,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条件限制了植被的自我扩张速度.在植被的扩张过程受到阻碍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得到人的恰当帮助,植被恢复速度将明显加快.人们可以采用封育、飞播或设置沙障等方式加快植被的恢复进程.不管怎样,都必须顺应沙地植被的自然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触发和利用乡土蒿类植物向裸露沙地扩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焕成 《林业研究》2001,12(1):35-39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和怒江等国内和国际性河流的上游深切 河谷地段。本文对干热河谷形成的地理和气候原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引证大量文献,分析 了干热河谷植被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由于干热河谷地区的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层浅薄、人口 膨胀、过度耕种,尤其长达半年的旱季等原因,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处于极端的脆弱阶段 。当地的原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均遭到严重的破坏。现有植被为次生的稀 树草坡和肉质化刺灌木。由于干热河谷的植被情况直接影响河流水体的质量,因此河谷内的 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就成为流域治理的最重要的任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造林技 术的前期研究项目,但大规模的造林培育工程尚难以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干热河谷的概念及干热河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来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元江县多年来实施干热河谷造林的历史进程,提出了在干热河谷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