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陉县人民灌区,位于河北省太行山西部山区,从绵河左右岸分两条干渠引水,灌溉井陉、平山、获鹿三县的山丘地区,共24个公社121个大队的10万亩耕地。灌区的专管机构是管理处,下设11个管理所、10个观测站、1个发电站、1个物资供应站,共有干部职工及渠道管理人员160人。灌区的民主管理组织是灌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干、支渠管委会5个,斗渠管委会  相似文献   

2.
一高邮县南关灌区位于里运河东岸,在它尾部的卸甲乡,总面积4.3万亩,耕地3.81万亩,全乡共有21个自然村.干渠纵贯全乡东西,总长7.2公里,支、斗渠480条,全长279公里,渠系建筑物934座.该乡由于地处干渠下游,输水路线长,加上四周高,中间低,呈盆状的复杂地形,水源调度一直比较困难.又因近几年中稻面  相似文献   

3.
石津灌区位于河北平原中部,主要灌溉滹沱河下游以南,滏阳河以西地区,控制耕地面积400万亩,实灌面积250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三个地区和石家庄市的14个县(区)。为灌区的水源工程黄壁庄水库,位于滹沱河上游,总库容12.1亿立方米。灌溉总干渠全长134.7公里,首段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总干渠以下有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六级固定渠道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是从大夏河引水的自流灌区.灌区自1958年建成以后.灌溉面积由三万多亩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十万五千亩,超过设计灌溉面积三万多亩.灌区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二、三百斤增到六百多斤.多年来,这个灌区一直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群管为主的管理办法,共有管理人员202人,其中国家正式职工22人,亦工亦农人员180人,是甘肃省水利管理的先进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5.
讨赖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西部,灌区外部通过戈壁砂层,渠道渗漏,损失严重。为了达到防渗节水的目的,讨赖河渠道改建工程,经过五年多的施工,计划建成北干渠、北一支千渠、北二支干渠、鸳鸯输水渠和南干渠,共长61.68公里,支渠16条,共长85.9公里,干直斗和斗渠181条,共长260.4公里。北一支干渠和三条支渠采用干硬性混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河南省焦作市引沁灌区位于焦作西部的太行山南端,是一个山区、丘陵、平地兼有的灌区,灌溉面积36万亩,实灌26万亩.灌区渠道分两级管理,总干和干渠由灌区管理局维修管理,支渠以下由受益村维修管理.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对渠道的管理一度混乱,特别是村管的渠道,实际上成了无人管理,每逢放水,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渠道上乱扒乱堵;更有甚者,部分群众为扩大责任田面积,不断蚕食渠道堤坡甚至破渠种植,造成严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7.
位山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是一处有30年历史的大型引黄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控制东阿、阳谷、聊城、茌平、冠县、临清、高唐7个县(市)的111个乡(镇)的大部分耕地,设计灌溉面积432万亩,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一半,设计引水能力240m~3/s。灌区骨干工程主要有东西两条输沙渠、两个沉沙区和三条干渠,全长225km。  相似文献   

8.
一、灌区基本情况及田间工程配套的重要性云谷川灌区灌溉面积为4.5万亩,自1978年基建结束后,耗用基建投资1043万元;1979~1984年又耗用小农水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了水库一座,蓄水765万立方米,三条干渠长65.8公里,支渠18条,长135公里,给灌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输水工程。中干渠实受益2万亩,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翻番创造了条件。但东、西干渠仅试了水,支渠以下工程基本未做,只是兴修了一些标准极低的不配  相似文献   

9.
一、湖北省漳河水库一干渠灌区位于当阳县境东南部,江汉平原的西部。于1962年建成通水,1965年全面受益,灌溉14万亩农田,自1965年到1983年灌区共生产粮食11.17亿公斤,其中稻谷10.1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  相似文献   

10.
洛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是一大型国营灌区,管理局下设12个管理站,灌溉着大荔,蒲城、澄城3县32个乡、3个国营农场的76万亩耕地。灌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07.5毫米,蒸发量1567.ε毫米。灌溉渠道有总干渠1条,干渠4条,支渠13条,全长230公里,斗渠237条,长634公里;排水系统有千支沟21条;长179公里,分毛沟429条,长526公里。在“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方针指引下,根据原水利部[81]水农字第  相似文献   

11.
宁夏引黄灌区是个历史悠久国内弛名的大型灌区。但是,在解放前,灌区仅灌地192万亩,粮食产量平均每亩只有160斤,是个有灌无排、残破不堪为老灌区。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开挖和整修了10多条大干渠和7条排水沟,完善了灌排系统,新建了青铜峡枢纽工程,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无坝引水的历史,整修了  相似文献   

12.
加强灌区建筑物管理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商业财务领域中的资产管理方法引入到灌溉系统管理中来,根据其基本原理建立了灌区资产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灌区资产的运行状况、水力性能、重要度等类别的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决策支持信息确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优先性,制定中长期的投资策略。以湖北省漳河灌区四干渠和二干渠为例,对其干渠沿线资产(水闸、涵管、渡槽、桥梁、泵站等5类)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滹沱河灌区建立于50年代初,是山西省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灌溉着忻州、定襄和原平县的38.7万亩耕地。这个灌区的行政建制是局,下面还分设三个灌区。现有干渠2条,支渠24条,斗渠322条,固定渠道共长1746.6公里,有各种水工建筑物4400多座,累计投资1010余万元。滹沱河灌区,自滹沱河干流界河铺山峡引水,主要引水枢纽为混凝土壅水坝,无调蓄水工程。由于生产的发展,河道上游工农  相似文献   

14.
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的高邮县南关灌区是江苏省的典型自流灌区。该灌区始建于1953年,现在引用江水或淮水进行灌溉,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4万亩。共建成干渠1条,长17.6公里;支渠35条,长111.4公里;斗渠95条,长471公里。共开挖田间灌排渠道21750条,总长3587公里;平整土地7.1万亩,各种渠系上的建筑物49650座,基本上实行了灌排分开,制止了串灌、漫灌等问题,解决了涝水出路,使土壤渍害得到了初步治理,灌区内的灌、排、降、交通、控制、调度达到了灵活自如。1986年全灌区粮食单产由70年代的400公斤左右上升到750公斤左右,为建设灌区初期的2~3倍,同时还节约水量24%左右。水利工程建设在灌区已初具规模,1983年在渠首安装了微电脑控制水闸工程装置,在西楼片建立了量水设备示范基地,为全灌区推行按方收费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目前,灌区正在为实现供水商品化,量水系列化,配水科学化,管理自动化而前进。下面两篇文章分别从“三化管理”和“推行管理承包责任制”方面报导了灌区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5.
《灌溉管理手册》内容简介为适应广大灌区管理人员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速灌溉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於1991年开始组织部分长期从事灌区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专家、教授,成立《灌溉管理手册》编辑委员会,进行手册的编写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  相似文献   

16.
西岔电灌工程位于甘肃省皋兰县中部,灌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工程从1971年兴建,1975年投入运行,在1981年10月列入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项目.设计从黄河提水流量6米~3/秒,建成泵站24座,安装机电设备124台套,总容量4.53万千瓦,分为12级提水,总提水高度563.3米,建成干、支渠道33条,总长度274.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现已实灌10.5万亩.设有管理处,管理人员387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察尔森灌区2013-2014年实测数据,应用实测法与水量平衡法计算了田间水利用效率,通过典型渠道测试法计算了渠道水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察尔森灌区不同空间尺度下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应用首尾法测算了察尔森灌区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察尔森灌区从田间到斗渠尺度以及支渠到干渠尺度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明显,下一步灌区节水改造的重点是斗渠及干渠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首尾法所得灌区尺度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略大于典型渠道测试法,原因在于首尾法考虑了部分回归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第一期扩(改)建工程,在工程完工经过正常运行之后,于1991年10月17日在都江堰管理局通过验收。都江堰灌区是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现灌面已达877万亩,由于多数工程配套不全。引、输、蓄水能力较低,不能充分地发挥效益。都江堰灌区的第一期扩(改)建工程,就是为了提高工程标准,增加干渠过水能力,改善引、输水条件而对灌区中老化、卡脖子的严重影响效益的工程进行改造和扩  相似文献   

19.
周诗海 《排灌机械》1995,13(2):18-20
罗埠电灌站是我县首批电灌工程之一,1961年兴建,水源引自巢湖;设计规模为三级提水,总扬程31m,装机容量1400kw。一级站提水流量2.8m3/s,灌溉而积3.44万亩,于1965年投入运行。随着探史机工程规模的扩大,我县绝大部分正险区隶属伉埠河灌区,1966年开始兴建大型引水工程——舒庐干渠,水源引自舒城县境内的龙河口水库,干渠全长SO.7km。限于水库蓄水量,加之源远流长、水量沿途损失大等原因,灌溉保证率不高,渠系下游采取提水补给,灌区渠站合一。1969年扩建罗埠站,三级提水上干渠,扩大了孩站灌溉范围,设计提水流量10ffi’/S…  相似文献   

20.
资兴市三都镇工农水库是一座小(Ⅰ)型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持“以水养水”的方针,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大力开展综合经营,搞活了工程,搞富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工农水库为主体,组成了二库、五塘、八坝、一机灌,连结大型水库青资左干渠的统一灌溉系统.灌区由2000亩扩大到5640亩,占全镇耕地的63%,扩大灌区1.8倍,促进了农业发展.1980年至1984年共增产粮食98万公斤,1985年粮食亩产586.5公斤,平均每甫增产17.5公斤。同时,确保了20个蔬菜村民组、465亩菜地的水浇灌溉,并为资兴矿务局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在管好用好工程,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前提下,发挥就近集居四万多城镇人口的市场优势,努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