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需求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成就与发展趋势,提出该区未来需加强土壤侵蚀过程、机制及侵蚀模型、植被恢复的潜力及调控、大尺度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的格局与规律、水土流失及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模型、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不同尺度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保持水土资源,建设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之危害人所共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黄河的泥沙又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的根源.因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早在明朝初期,就有人开始提出"治水先治源"的方略.民国时期,中外专家进一步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黄河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方略日趋完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这一观点日益明确.已有的研究表明,植被是抑制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恢复植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就巨大效益显著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603)黄河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堪称世界之最,流失面积达43万km2,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t,使黄河成为世界闻名的多泥沙河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川秀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水土保持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基础 ,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实施综合治理是山川秀美的基本内涵。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了水土资源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山川秀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性战略措施。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当地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导致黄河中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是造成黄河中下游诸多灾害的症结所在。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综合治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系统回顾5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提出了近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迫切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及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6.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证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根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合可以治理。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降水、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综合叠加,造就了我国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地区——黄土高原,而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开展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为先导,拉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有必要。基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且分布不均的情况,要坚持分区配置、适地适乔适灌适草适法、多措并举,共同构建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巩固脱贫成果。  相似文献   

8.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全可以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自然侵蚀为主” 的论断并由此而得出“水土保持只能治理人为加速侵蚀部分,对自然侵蚀是无能为力的”结论是不恰当的;仅靠打坝淤地,发展坝系农业,解决不了群众的生活问题,“治黄之本在于打坝淤地”的提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农户进行水土保持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和国家希望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确保黄河及中下游地区的安全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协调农户和国家目标及诱导农户进行水土保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北黄土高原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针对新水土保持法及新时期治黄新理念,就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区水土流失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的新思路,希望为今后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模型黄土高原”的组成及建设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黄土高原”由原型观测系统、实体模型和比尺模型 3部分组成。通过原型观测系统、实体模型和比尺模型的建设与研究 ,可尽快摸清黄土高原各个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 ,探求快速、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和综合治理模式 ,实现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从而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理论依据。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70年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298-301
[目的]总结新中国成立70 a(1949—2019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在长期的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大量有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文献资料。[结果]按照水土保持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将过去70 a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概括为因害设防阶段(1949—1980)、综合治理阶段(1980—2000)和生态修复阶段(2000以后)。建议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重视以下4个方面。①科学理性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实状况;②坚持努力提高水土流失区社会经济实力和生产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③关注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环境效应。④研发应对在治理度较高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结论]经过70 a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在植被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坡面土壤侵蚀控制、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该区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为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现有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预测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提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新思路,并描述了数据挖掘方法及其过程。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测,可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原型观测是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水土流失原型观测历史的回顾与现状分析,对原型观测站网的规划设计、布局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原型观测站网建设与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各学科着眼点不同,对 黄土高原的范围划分各异。作者荟萃了以自然地理单元、地貌单元和水土保持单元而划分黄土高原的观 点及其四周界线,提出了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两种概念。  相似文献   

16.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造林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造林应注意的问题刘景发(黄委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郑州45000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1992年底止,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已达14.5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3.7%。其中...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把淤地坝作为全国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各类淤地坝2 995座。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以来的2年,黄河中游地区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5万km2;完成了300多个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执法督查,使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黄土高原以淤地坝为重点的水保生态建设目标不动摇;把淤地坝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淤地坝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为黄河的世代安澜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推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和水土流失现状,选择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水、防风固沙、防灾减灾以及农田防护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功能均处于中等重要以上;其中极重要地区比例最大,占全区面积的80.03%;中等重要地区较少,占全区面积的19.97%.最后根据6个单因子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确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基本界线,将黄土高原划分为9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黄土高原各区的生态保护方向,促使自然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我国水土保持行业第一次利用外资开展的大型综合治理项目。采用大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集中治理的模式,使项目区社会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群众的人均纯收入净增1158元。项目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主导产业的形成,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树立了一个经济可行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