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为了对麻雀(Passer montanus)消化道内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和胃泌素(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和形态学研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麻雀消化道中除了食管和嗉囊外均有分布,分布密度高峰在空肠,腺胃分布密度最低;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只分布在肠部,且空肠是其分布密度的高峰。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相似,以锥体形为主,其次是圆形,偶见梭形,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内分泌细胞形态认为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道眉草鹀消化道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道眉草鹀消化道除食管未发现5-HT细胞外,其他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且分布密度呈"N"型,直肠部5-HT细胞的分布密度最大,空肠和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次之,而腺胃分布密度最低;5-HT细胞有锥体形和圆形,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肠黏膜上皮之间。说明5-HT细胞的分布、形态与其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及内、外分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捷蜥蜴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试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捷蜥蜴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捷蜥蜴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全长,5-HT细胞在直肠的分布密度最高,回肠部次之,胃体部和食管部最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锥体形和梭形,以锥体形为主,主要分布位置在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点是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胃泌素(Gas)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Gas细胞在家兔消化道中除食管、结肠、盲肠外均有分布,其中以胃体数量最多,直肠次之,回肠最少,其形态多样,有锥体形、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等,以锥体形和椭圆形为主;Gas细胞大多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固有膜内,上述Gas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内分泌、外分泌功能有关,分布型与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犬瘟热发病表现腹泻症状的病犬占很高的比例,而犬瘟热疾病表现消化道症状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5-羟色胺(5-HT)是消化系统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节物,而且90%以上分布于肠道,在腹泻性的疾病中可能起着巨大作用。为探讨犬瘟热病犬胃肠道5-HT细胞的变化及其在病理中的作用,取5只消化道型犬瘟热病犬胃肠组织,常规切片,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病犬胃肠道内5-HT胺细胞进行定位,观察其形态特征与分布密度。结果显示,胃肠道内5-HT胺细胞呈现明显多形性,大小不均一。胃部的5-HT胺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上皮细胞之间;肠道内的5-HT胺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基底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在消化道型犬瘟热病犬胃肠道中5-HT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在胃中5-HT胺细胞的密度在胃幽门处显著高于胃部其他部位,在肠道内结肠处的分布数量显著低于其他肠段,在整个胃肠道内呈不规则波浪形分布,并且5-HT胺细胞密度与腹泻程度明显相关。试验结果提示5-HT胺细胞可能参与犬瘟热发病过程,其增高是由于犬瘟热病毒或者继发感染的其他病原菌破坏消化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刺激胃肠道内的5-HT胺细胞代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麻雀(Passer monta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位置及形态,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表明:在麻雀消化道中除了食管、肌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均发现嗜银细胞,其分布密度在腺胃最多,空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少,嗜银细胞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麻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不一,以锥体形为主,还有圆形和梭形,根据细胞形态认为麻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SJ5-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鸡消化道5-HT的形态和分布位置进行观察,同时对5-HT细胞的数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SJ5-SPF鸡除了食管和嗉囊以外,消化道各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而且分布型基本相同,直肠分布密度最高,其次是回肠,腺胃最低;雌性和雄性同一部位5-HT细胞数相比,除直肠以外消化道各段均有差异(P0.05),只有雌性腺胃5-HT细胞数高于雄性,其余部位均是雄性高于雌性;5-HT细胞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说明SJ5-SPF鸡5-HT细胞的分布型与其消化道各部分的功能有关,而5-HT细胞的形态与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特征,试验采用改良的Pascual双重银染、图像分析法观察老龄贵州小型猪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黏膜中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对比分析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老龄贵州小型猪除食道外,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胃幽门次之,结肠最低,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和分布规律与青年猪相似。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椭圆形、锥体形、圆形以及梭形,广泛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或基底部。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与青年猪相比,嗜银细胞分泌颗粒和细胞数量均减少,除回肠外其他部位差异均极显著(P0.01)。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数量少于青年猪,其消化道内分泌功能减退,根据其分布和结构形态可以推测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以上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乌苏里蝮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位于胃体,食管次之,直肠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锥体形、梭形、圆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乌苏里蝮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其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蓝狐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蓝狐消化道内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2种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中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锥体形,主要集中分布在胃腺上皮、肠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之间.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以结肠最多,直肠和空肠次之,胃底腺区、十二指肠、回肠和幽门腺区较少,食管、贲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SS免疫阳性细胞大量出现于幽门腺区,食管、责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根据其形态推测,蓝狐消化道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有内、外2种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蛤蚧消化系统(食道、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嗜银细胞的密度、形态及分布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及腺部上皮细胞之间;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不规则形、椎体形为主,非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同一部位嗜银细胞在冬眠期的分布密度高于非冬眠期分布的密度,二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贵州小型猪(Sus scrofa domestica var.mino Guizhounensis Yu.)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应用改良的Pascual双重银染法显示贵州小型猪消化道黏膜的嗜银细胞。结果表明:除食管外,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主要位于固有层腺泡上皮细胞之间,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很少;细胞分布密度以胃体最高,其次为贲门、胃窦,结肠最低;嗜银细胞形态以锥体形最常见,此外还可见圆形、卵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等;细胞的突起可指向腺泡腔、腺泡上皮细胞或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说明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内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的嗜银细胞,可能是贵州小型猪胃肠道强大而复杂的内分泌功能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东方蝾螈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胃泌素细胞在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均未检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各段均有分布,且在空肠和回肠段分布的密度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直肠最少。胃泌素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及梭形。根据其形态认为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东方蝾螈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胃泌素细胞在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均未检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各段均有分布,且在空肠和回肠段分布的密度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直肠最少。胃泌素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及梭形。根据其形态认为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试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成年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5-HT、SS-IR阳性细胞,观察其分布规律和形态,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表明:成年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5-HT-IR、SS-IR阳性细胞呈椎形、圆形、卵圆形、梭形等多种形态,多分布于腺体的底、体部,黏膜表面上皮细胞间较少;5-HT-IR阳性细胞于十二指肠分布最密集,其次为胃黏膜,在小肠各段中呈下降的分布趋势;在大肠各段的分布又呈上升趋势;SS-IR阳性细胞在胃窦最多,从小肠起始段至大肠末端的分布呈减少趋势。说明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5-HT-IR、SS-IR阳性细胞形态多样,两种细胞的分布规律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分布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类型,本文应用Grimelius嗜银染法对青海沙蜥消化道嗜银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肠道,多数分布于粘膜上皮和腺泡上皮之间;其中在胃幽门处分布较多,小肠处较少。形态有梭形、锥体形、椭圆形、圆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等。  相似文献   

17.
海南鸦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南鹏的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形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海南鹏的胃及小肠各段都有嗜银细胞,其中胃和前肠分布最多,中肠、后肠逐渐减少。银染细胞在胃组织中以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居多,在小肠段以长棒状、圆形的居多。应用生长抑素抗血清、胰高血糖素抗血清、胃泌素抗血清对海南鹏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发现生长抑素细胞在胃肠道均有分布,其中在腺胃和前肠最多,往后逐渐减少;在胃肠道均未发现胃泌素细胞和胰高血糖素细胞。  相似文献   

18.
用嗜银染色法研究1、5、9日龄和成年红嘴相思鸟的消化道各段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蝌蚪形、圆形、锥形等;消化道中嗜银细胞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腺胃、直肠、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且随日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表明红嘴相思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可能与其种属有关,根据其分布与形态推测其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胃泌素(Gas)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didin-biotin compex method,ABC)法检测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结果表明:食管、贲门、胃和幽门中均未检测到这种细胞,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有其细胞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10.20±3.09)个/视野]和空肠[(8.20±3.63)个/视野]密度较高,其次是直肠[(5.70±3.40)个/视野]、回肠[(2.20±1.14)个/视野]密度较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梭形、锥形和椭圆形等,但以锥体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牦牛胃中的分布特点和表达量的差异性变化。采集8头健康成年牦牛的胃组织,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研究皱胃腺体间细胞的类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分别检测HSP70在不同胃的分布及表达量。结果表明:嗜银染色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发现,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牦牛瘤胃、网胃、瓣胃,HSP70的阳性表达仅见于黏膜上皮细胞层,角质层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基底层、颗粒层和棘层的部分细胞呈中等阳性表达,部分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皱胃阳性反应的范围较广,不仅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有表达,胃腺间的内分泌细胞及壁细胞也呈阳性表达。且阳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免疫组化和WB结果均表明,HSP70在牦牛皱胃表达量最高,瘤胃、网胃及瓣胃依次递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牦牛皱胃腺体间含有大量嗜银性内分泌细胞,HSP70在所有胃中均有分布,且在皱胃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胃,提示HSP70可能与牦牛胃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