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奶牛子宫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体质个体差异较大,再加上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奶牛子宫恢复所需时间有较大差异。据报道,产犊间隔延长一个情期,每头奶牛下年度将损失200-300 kg鲜奶和0.06头犊牛[1]。准确判断子宫恢复时间能有效缩短产犊间隔,提高经济效益。直肠检查是检测奶牛产后子宫恢复的有效方法,但是初学者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产犊间隔是考察奶牛场繁殖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产犊间隔的主要因素是产后卵巢恢复时间以及奶牛发情鉴定.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奶牛产后子宫的恢复以及产后发情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产后提高繁殖率的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付畅 《中国乳业》2023,(9):41-46+53
随着奶牛行业发展,牧场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追求高产量同时,都关注奶牛产后是否能尽快配种并受孕,从而缩短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新产牛护理中子宫保健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产后子宫保健的过程和子宫恢复的状态决定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的受胎率,即首配受胎率。奶牛产后如果子宫复旧不全,会多发繁殖疾病,严重影响奶牛首配受胎率。由于产后发情配种未怀孕则导致受孕时间推迟,产犊间隔增加,意味着空怀饲养天数增加和牧场经济效益降低,所以牧场应时刻关注奶牛产后子宫护理工作及常见繁殖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在生产后发病会影响其繁殖间隔、产奶量、产犊间隔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不孕的情况。进行治疗时,仅使用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并不能获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奶牛的生理状态无法恢复。该种疾病奶牛的又分为卵巢周期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持久黄体慢性子宫内膜炎。1病因子宫内膜炎主要是产犊异常、胎衣不正、生产卫生不佳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期是指从奶牛胎衣排出后开始到生殖器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止.在此期间,奶牛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卵巢无周期性机能活动,称为产后乏情.为了能够及时给产后的奶牛进行配种,缩短产犊间隔,要特别注意奶牛产后的第一次发情.奶牛产犊后,需要经过卵巢功能、子宫形态、子宫和内分泌机能等恢复过程,才会出现发情.奶牛产犊后第一次发情时间,通常在产后20~60 d.如果产后90 d还没有出现发情,就视为产后乏情.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其经济效益主要受奶牛产犊和产奶量的影响,要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是缩短产犊间隔.为了能达到奶牛1年1胎的目的,就要在产后75~85 d范围内受胎,不能超过90 d.一般认为在产后40~60 d发情配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们对全县奶牛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产犊间隔为375~405d。能否维持奶牛的产犊间隔时间在12个月内,关键在于产后子宫能否迅速恢复到未孕前的大小和功能。为了缩短子宫复旧时间,笔者于2001年和2002年对93头乳牛产后进行子宫净化试验。实践证明,通过净化,子宫恢复很快,较短时间就可以正常发情配种,大大缩短了产犊间隔。1子宫净化方法母牛产犊排出胎衣之后,用0.1%碘溶液(碘酊+生理盐水)500~1000mL,水浴加热至38~40℃,用子宫洗涤器,将其注入子宫内,轻轻按摩子宫壁1min。第2d用同样方法注入子宫内碘溶液500mL。第3d用子…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犊间隔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奶牛的产犊间隔是指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它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奶牛的繁殖力,与奶牛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是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及经济学综合指标。奶牛的产犊间隔决定其终生的产犊数及终生产奶量。1奶牛适宜的产犊间隔母牛产犊间隔的延长,意味着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因此增加了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减少了奶牛场的产奶量。而产后母牛过早妊娠,对恢复母牛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奶牛该泌乳期的产奶量。从母牛的生理学及经济学考虑奶牛的…  相似文献   

8.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恢复发情时间的早晚是繁殖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与产后奶牛的受胎率、产犊间隔及终生繁殖效率均有密切关系。为探讨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复旧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的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至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特别是机理方面。但是大多数学者已经注意到,奶牛产后子宫复旧的早晚和程度与产后繁殖力的高低和产犊间隔的长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母牛产犊间隔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母牛产犊间隔是指母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它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母牛的繁殖力,与奶牛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奶牛的产犊间隔决定了其终生的繁殖力及终生产奶量,因此已成为奶牛繁殖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及经济学综合指标。一、奶牛适宜的产犊间隔时间母牛产犊时间的延长,说明母牛分娩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主要产科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除了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均衡的营养供给外,外源性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利用也能有效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并能修复子宫黏膜和机能,缩短产后发情间隔。本次试验在产犊高峰期内采用"澳富龙"灌注液和"新宫得康"混悬剂,分别给两组产后奶牛子宫灌注,通过观测试验奶牛子宫恢复状况和产后发情时间,分析这两种药物在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和修复子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犊间隔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因素影响外,还与产犊季节等因素有关。本文分析了我场1997~1998年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1997~1998...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区散养奶牛产犊间隔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产犊间隔是指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它是衡量奶牛繁殖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与散养户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产犊间隔是由产后空怀期和妊娠期组成,而牛的妊娠期相对稳定,所以奶牛产犊间隔的长短由产后空怀斯的长短所决定[1].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能够导致奶牛的全身功能失调,发病对象为产犊后6周内处于产奶期的奶牛。该病能够降低奶牛的泌乳量、减缓产后奶牛的子宫恢复、延后发情期、延长产犊间隔、降低奶牛繁殖力、增高牛犊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发病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方式不当,主要有:碳水化合物饲料(如玉米、小麦、高粱等)供应不足,高蛋白、高脂肪的长期饲喂引起的奶牛身体功能失调,并随着奶牛泌乳量的  相似文献   

16.
分娩后,母畜子宫从怀孕及分娩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和功能,叫子宫复旧.正常情况下,奶牛分娩后40 d左右子宫基本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如果这一过程延长,就称为子宫弛缓或子宫复旧不全.奶牛子宫复旧影响产后繁殖力、产犊间隔及奶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尽早恢复奶牛产后的生殖机能对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娩后,母畜子宫从怀孕及分娩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和功能,叫子宫复旧。正常情况下,奶牛分娩后40d左右子宫基本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如果这一过程延长,就称为子宫弛缓或子宫复旧不全。奶牛子宫复旧影响产后繁殖力、产犊间隔及奶牛产后的生产性能,尽早恢复奶牛产后的生殖机能对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徐州市某奶牛场约800头荷斯坦奶牛1998到1999年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产奶量、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季节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奶牛的产奶量对产犊间隔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产犊胎次、犊牛初生重及犊牛性别对产犊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正>子宫内膜炎为子宫内膜的炎症,是奶牛生殖系统常见病。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后使受精卵不能着床或胚胎早期死亡,延长了产犊间隔,严重地影响了奶牛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缩短了奶牛使用年限,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奶牛业的快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奶量受饲料营养水平,牛本身泌乳潜力及诸多管理因素的影响。而奶牛的产犊间隔的长短,作为一个低遗传力(h<0.1)可调控的因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胎次日均产奶量,终生日平均产乳量及终生总产量,当然对终生产犊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相关的研究大多针对缩短产犊间隔而提高牛的繁殖成绩及延长牛的利用年限。本文旨在探讨产犊间隔长短对胎次的日均产奶量,终生平均产奶量及终生总产量的影响,期望找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产犊间隔范围,因此对目前奶牛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