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茶枝梢头作扦穗与短穗作扦穗的对比试验表明:晚秋扦插,前一朱高比后高0.7cm,成活率高15.1个百分点 ;早春扦插,前平均株高比后高6.2cm,成活率高11.4个百分点,繁殖系数提高1.02。  相似文献   

2.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3.
花生蛴螬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乐至县花生蛴螬有5种,暗黑点爪鳃金龟为优势种群;在花生生长期,蛴螬主要分布于表土下10cm以内,平均入土深度为7.05cm,水平活动范围为0-5cm;收获期平均入土为10.33cm,水平活动范围为0-3cm;越冬期平均入土深度为19.19cm;种群密度变化从4-7月呈逐渐上升趋势,自7月至翌年3月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数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平均株高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5.
红皮云杉人工林,≥0℃时芽展开,≥5℃时高生长开始树高年生长量44.96cm,生长最速期在6月中旬。日平均高生长量1.78cm,红皮云杉高生长天数为61d,属短速型树种。树高生长与积温,降水,日照相关紧密。直径生长6月中旬开始。7月上旬进入速生期,直径平均日生长量为0.01cm,8月中旬直径停止生长。直径生长天数为56d,胸高直径年生长量为0.526cm。  相似文献   

6.
据试验,插桑穗条扦插成活率平均达82%,苗高达130cm左右,且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可代替用种子繁育实生桑苗;用插桑做砧木嫁接化良桑品种荷叶白,袋接成活为72.3%,芽接成活率57.7%,培育的桑苗平均株高126cm,粗度1.03cm,达到了桑苗出圃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产杂交中粳9优1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中粳9优139母本为徐9201A,父本为N138。该组合株高105~110cm,主茎叶片17张,平均穗长21cm,每穗颖花数160~18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g,颖尖无色无芒,易脱粒。中抗白叶枯病,较抗稻瘟病。据中国水稻所米质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3.7%,垩白米率6.6%,垩白度2.3%,直链淀粉16.6%,胶稠度72mm,蛋白质含量10.1%,一般产量9750kg/hm2。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笔者在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配套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由酒泉地区农科所无礼能的春小麦新品系8737-9-4-9(A12)具有大穗大粒,多花多实,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平均穗长11.9cm稀播时可达15cm,小穗15.0~20.4个,穗粒数平均为50.4粒,稀播时可达100粒,千粒重平均为47.7g粗蛋白质含量15.06%,精氨酸含量0.46%,在1994~1996年酒泉地区春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6781.5kg/hm^2,较对照品种甘麦11增产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海拔2400m的河滩地上,进行中国沙棘人工园营造与管理技术的试验表明,各试区6年生树的平均高和地径,分别为274.0cm和7.32cm。插条苗的3、4年生树开始结果,比其实生苗提前1-2年。4年生树的株结果量为70-100g,最少的只有几粒。各试区4-7年生树的平均每亩结果量,分别为3.03kg,21.6kg,61.25kg和240.77kg。平均百果重为7.27-23.22g。果实内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1.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福建青冈萌芽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蓄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小麦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2 ̄1996年参加湖北省小麦良种试验的24个品种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高产品种产量构成要素中,各性状对产量贡献顺序为穗粒数(X1)〉千粒重(X2)〉有效穗(X3),株高,生育期对产量也有影响。提出对湖北省小麦高产有效途径应以多粒型品种为主,具体要求:有效穗25.7万/666.7m^2,穗粒数36.7粒,千粒重39.1g,株高94cm,生育期199d,同时注意多抗性与广适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稀植(29.7×26.4cm)较密植(29.7×13.2cm)增多二次分蘖的有效穗数,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多穗的二次技埂数;上部伸长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变短而粗,增加折损重,提高抗倒能力;生育后期叶色下降缓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数1穴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穴距间产量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29.7×26.4、29.7×19.8、29.7×13.2三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与29.7×33有显著差异。龙井稻区推广29.7×26.4每穴插2—3株稀植栽培技术可达到低耗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麦品种浙原18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原18系用^137Csγ射线辐照(朝日19×G11)选育而成,1996年经浙江省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具有半矮秆耐肥抗倒,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等特点,株高87.8cm各级试验分析每666.7m^2有效穗为33.3万,每穗实粒数27.7粒,千粒重40.2g,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14%,中抗赤霉病,黄花叶病和网斑病,耐湿耐寒性好,较耐  相似文献   

15.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7号是我省育成的第一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为四棱皮麦,属春性。具有产量高,综合抗生好,适应性强,品质优,而迟播等特点,全生育期175d左右。每公顷成穗600万,每穗实粒数40粒,千粒重32g,株高90cm。,1995-1996年两年省区平均每化顷产量达6674.3kg,比对照鄂皮2号增产19.6%。在省内外试种示范,一般每公顷产量4875.0kg,比对照增15.0%;高产地区每公顷  相似文献   

16.
1选育经过玉米自交系沈137选自国外杂交种6JK111。1990年开始选育,经自交加代,到1992年冬组配,测定结果表明沈137配合力高,抗病性强,农艺性状好,用其组配的杂交种有沈单10号、沈9729、沈9708等。2选育结果2.1生育性状2.1.1植物学特性苗期叶色深绿,叶鞘深紫色,叶缘紫色。沈阳地区栽培条件下,成株株高205.7cm,穗位94cm,总叶片数22片。雄穗分枝数在20个左右,花粉量充足,分散性好,花药黄色,护颖绿色带紫线,穗柄适中,花丝淡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6~19cm,穗行数12~14行,籽粒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0cm层;群体的漏光率随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光能吸收率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密度提高而增大.栽植密度23.3cm×13.3cm的产量显著高于16.7cm×13.3cm,20.0cm×13.3cm和30.0cm×13.3cm,这与其穗粒重协调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9.
板栗于1-2月播种育砧,当年夏季(5-7月)砧木地径达0.4cm以上,嫁接部位(离地面5.0cm)直径0.3cm以上时,采用硬枝贴接技术嫁接。11月调查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5%以上,嫁接苗地径在0.6cm以上。苗木高度与品种和嫁接时期相关;长枝型如魁栗生长量大,嫁接可在7月20日以前;短枝型如短刺毛板红生长量少,嫁接应在6月20日之前。当年嫁苗平均高生长量为71.8cm,达到出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晋谷23晋谷23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黄软谷×张纯一)F2为母本、晋谷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199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山西大同春播生育期126d左右。株高120~130cm,穗纺锤形,穗长22~26cm,千粒重3.7~4.1g,谷粒、米均为黄色,出谷率80%,粳性。子粒含粗蛋白质9.56%,粗脂肪4.24%,赖氨酸0.27%。适应性广,抗旱,综合农艺性状好。育种单位田间鉴定抗白发病、红叶病和黑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