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东省交通用地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交通用地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并在已知1996~2006年广东省交通用地的条件下,采用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对广东省2007~2010年交通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广东省2007~2010年的交通用需求量分别为11.89万hm2、12.19万hm2、12.49万hm2和12.81万hm2。  相似文献   

2.
为正确评估广州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低碳利用,运用碳氧平衡模型,测算广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碳排耗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广州生态用地碳氧不平衡,区域内难以满足现状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通过测算广州生态用地碳氧供需状况,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淑霞  郝晋珉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86-21190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间的种养平衡。[方法]以北京市某种猪场(基础母猪600头,总存栏量647头)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的农田氮平衡。[结果]该项目周边农田较适宜的N素施入量为191.9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的农田面积为53.7hm2。[结论]该研究为养殖场的种养平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的种养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明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99-11400,11464
[目的]研究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间的种养平衡。[方法]以北京市某种猪场(基础母猪600头,总存栏量647头)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的农田氮平衡。[结果]该项目周边农田较适宜的N素施入量为191.9 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的农田面积为53.7 hm2。[结论]该研究为养殖场的种养平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盘锦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和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盘锦市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盘锦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5.13 hm2增加到2007年的7.41 hm2,各种土地类型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化石能源用地、水域、耕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24 hm2下降至0.61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3 hm2下降到2007年的1.42 hm2。盘锦市在2002—2007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盘锦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1998-2007年的数据预测了2010-2015年的兰州市住宅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表明:2015年兰州市区的住宅用地下限为2887.048万m2,上限为3432.962万m2,比2010年的住宅用地将上涨11%.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EFAA)计算了陕西省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GM(1.1)模型对陕西省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04年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增加了0.393 2 hm2,年均增长5.14%;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5年间下降了0.057 5 hm2,年均减少1.2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554 7 hm2增加到2004年的1.042 7 hm2,预计2005~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减少,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在省域尺度上处于不协调状态。最后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等平衡该地区生态需求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广西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筛选出能够促进桉树发展的主要技术指标。[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广西8个代表性地区的桉树人工林经营发展现状,采用文献查找借阅、实证研究、定量化研究与定性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桉树人工林单项生态服务价值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净化空气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固碳释氧价。生态健康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广西各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健康价值平均为16.51万元/(hm2·a)。[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发展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红  黄英  娄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19-7321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喀斯特山区安顺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顺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从供需平衡状况定量分析了安顺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和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安顺市200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7 8 hm2/cap,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9 0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较大,为1.861 2 hm2/cap,属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区。安顺市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自然资源的供给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难于支撑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通过改变安顺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消费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途径,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和分析2009年珠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方法]以珠三角9个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2009年珠三角市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进行计算,定量分析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珠三角城市群除了建筑用地和林地稍显生态盈余外,其他4种土地类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特别是可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结论]珠三角生物资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较高,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生态赤字,以使得发展方式向更加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由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碳氧失衡是地球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节能减排研究的深入,该研究已逐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的关注.通过构建碳氧平衡分析模型,对德州市碳氧平衡现状进行分析,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为低碳城市发展量化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量化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为区域山地碳库的建立和管理,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功能平衡,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利用小江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对该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分析碳储量的空间差异。[结果]小江流域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1.58 Mt,平均碳储量为37.84 t/hm~2,土壤碳含量较低,仅占流域总碳储量的1/3。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流域中部地区,即昆明市东川区的碳储量较低,东南部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整体碳储量较高,就垂直梯度上,在海拔1 800~2 900 m生态系统碳储量功能较强,而河谷低地和高山草地碳存储的能力最弱。[结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能有效调节小江流域碳储量的平衡,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生态系统固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2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莉  金素素  唐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01-6503,6540
[目的]通过对比输入生物质炭的土壤和普通土壤中土壤含碳量和CO2释放量变化,分析两者的关系,研究土壤碳固定潜力。[方法]通过在自然土壤中输入不同含量的椰壳炭,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碳截留作用的影响,探讨土壤碳截留能力与CO2释放的关系。[结果]当施炭量为1%~8%时,平均每增加1%椰壳炭量,土壤有机碳量约增加5.9 mg/g,活性有机碳量约增加0.3 mg/g。施炭量1%~5%为土壤CO2释放量增加的阶段,施炭量3%~5%时土壤CO2释放量达到最大,为549 mg/m2,之后开始降低。[结论]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有机碳截获及CO2释放方面有重要影响,但所受影响的趋势与施炭量和试验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室内垂直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垂直绿化植物改善室内环境的能力。[方法]对绿萝、红钻、银皇后、紫边碧玉、白蝴蝶、红掌6种室内垂直绿化植物进行了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和滞尘效益的定量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垂直绿化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效果显著,不同植物的生态指标效益不同。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释氧效益以绿萝最佳,单位绿化面积日固碳量为5.48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释氧量为3.98 g/(m2·d);降温增湿效益以红钻最佳,单位面积日增湿量为581.34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降温量1 415.85 k J/(m2·d),并可降低温度0.12℃;滞尘效益以红掌最佳,单位面积日滞尘量为0.010 0 g/(m2·d),单位面积年滞尘量3.64 g/(m2·d)。[结论]6种植物单位绿化面积的综合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银皇后、绿萝、红钻、红掌、紫边碧玉、白蝴蝶。垂直绿化的建设不能只追求景观效果而忽略植物的生态价值,应多选择生态效益综合评价较好的植物,以较好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晶  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4):2943-2950
 【目的】定量评价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重要内容之一。论文旨在对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进行遥感测量和评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论文依据光合作用方程式,采用遥感估算模型,基于植被NPP(第一性生产力)物质量测算结果,分别测算陕北黄土高原绿色植物固碳释氧物质量。以此为基础,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探讨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结果】陕北黄土高原固定CO2的价值在1978、1990、2000和2005年分别为141.27亿元、177.46亿元、170.09亿元和247.08亿元,平均值为187.72亿元;释放O2的价值取两种测评方法的平均值,分别为150.07亿元、188.52亿元、192.97亿元和281.48亿元,年平均值为203.26亿元,比固定CO2的平均值多15.54亿元。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固碳释氧价值表现为林地>耕地>牧草地>园地>其它类型。【结论】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各县的单位面积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普遍低于南部各县,总体上分布沿北部向南部逐渐升高。南部的子午岭和黄龙山具有很高的单位面积价值,如黄龙县、黄陵县、富县和甘泉县。北部农牧交错带和中部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固碳释氧的单位面积价值较低,这与生态环境脆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城市市域范围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基础,在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预测,更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并衡量城市市域范围内现有生态存量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预先进行规划回应。  方法  为明确承德市域土地空间利用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合RS与GIS技术,对承德市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对承德市域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6年承德市域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  结果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18年间(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1 038.51亿、1 035.93亿、1 036.09亿、1 009.71亿、999.36亿元。同时,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承德市域预测服务价值仍将处于下降趋势,价值降幅约为9.97亿元。  结论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维度呈现明显斑块状分布,核心服务功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林地区域,时间维度出现显著功能缩减,核心缩减区域集中在各市县已建成区边缘区域。本研究从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发展预测等多方面总结了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和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承德市域后续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和管控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