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褐煤氧解制备煤基腐植酸的工艺及产物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昭通褐煤H2O2氧化分解制备黄腐酸(FA)进行研究,考察了影响FA溶出率的主要因素,提取了褐煤及氧化残煤中的腐植酸并利用pH分级法分出主要组分,对褐煤氧解前后所制备的HA、HA主、FA、OHA及OHA主进行了官能团含量分析.结果表明,H2O2氧化分解能明显提高褐煤中FA的含量,对FA溶出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褐煤与氧化剂的质量比,其次是氧化降解温度,氧化剂浓度影响最小.优化工艺条件为煤:H2O2 1∶0.65,氧化降解温度30℃,氧化降解时间180 min,H2O2浓度15%,FA的溶出率达到24.97%;官能团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产物FA中总酸性基团、羧基含量明显提高;OHA中的活性官能团含量及主要组分的沉淀酸度都较HA中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腐植酸的水溶性问题以及钠离子连续、长期在土壤中的累积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考察固液比(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7、碱液浓度6% KO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此时生化腐植酸含量为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得到的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 BHA 官能团种类较多,分子量较小。[结论]该工艺生产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利用 BHA 开发制备腐植酸类新型肥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腐植酸的水溶性问题以及钠离子连续、长期在土壤中的累积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考察固液比(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7、碱液浓度6%KOH、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70℃,此时生化腐植酸含量为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得到的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BHA官能团种类较多,分子量较小。[结论]该工艺生产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利用BHA开发制备腐植酸类新型肥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山西灵石风化煤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试验和容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菌剂用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碳源对风化煤腐植酸降解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培养时间由3天延长到6天、9天,无菌剂添加处理,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无明显变化;随菌剂用量的增加,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均呈增加,且水溶性腐植酸增加最多,其次是游离腐植酸,焦磷酸钠提取的腐植酸增加最少;不同培养时间,培养6天时各组分腐植酸含量达到最高;相同菌剂用量下,培养温度影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降解,其中30℃培养下不同活性组分腐植酸含量高于25℃和35℃;增加麸皮和秸秆粉配比中秸秆粉的比例明显地提高了水溶性腐植酸的含量。[结论]在特定条件下生物活化能够提高风化煤腐植酸的降解率,为风化煤腐植酸肥料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腐植酸的水溶性问题以及钠离子连续、长期在土壤中的累积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考察固液比(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7、碱液浓度6% KOH、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70℃,此时生化腐植酸含量为8.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得到的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BHA官能团种类较多,分子量较小.[结论]该工艺生产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利用BHA开发制备腐植酸类新型肥料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发酵糠醛渣中生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通过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1∶8,碱液浓度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可为糠醛渣废弃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Cu^2+作用下Fenton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学峰  冯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58-7359,7410
[目的]寻找Cu2+存在条件下Fenton氧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不同浓度H2O2、Fe2+及pH下Cu2+的存在对Fenton氧化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和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苯酚浓度为250 mg/L,最佳pH为3.0,H2O2浓度为297.5 mg/L,Fe2+浓度为140 mg/L时,苯酚的最高去除率为94.5%;在此条件下,Cu2+浓度为40 mg/L时,苯酚最高去除率为97.7%,提高了3.2%。在pH3.0、Cu2+浓度40 mg/L条件下,分别求得不同Fe2+/H2O2下的模型条件参数,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符合二级降解动力学反应模型。[结论]适当浓度的Cu2+可提高Fenton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的效率。Fenton氧化降解苯酚废水符合二级降解动力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发酵液中生化腐植酸(BHA)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BHA提取工艺;通过液相色谱、E4/E6、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芳香化程度、分子量、官能团种类及含量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液成分6 mol/L NaOH+0.025 mol/L Na4P2O7、提取液加入量17.5 ml、提取温度26℃、提取时间3 h,酸化pH为1.5,提取BHA量较优化前提高了29.17%;生化腐植酸和商品腐植酸结构相似,但BHA官能团种类较多、比例较高、分子量较小、芳香化程度较低。[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提取生化腐植酸;试验所用4种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为生化腐植酸的结构研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董泽琴  张琳  张维  杨再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58-11660
[目的]研究Fenton法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方法]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微污染水中MC-LR的降解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考察H2O2与Fe2+投加浓度、pH值、藻毒素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影响水中MC-LR的Fenton氧化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在藻毒素MC-LR浓度0.31mg/L时,试验得到的最佳去除工艺条件为H2O2起始浓度0.30mmol/L,[H2O2]/[FeSO4]摩尔比30∶1,pH值4.0,反应温度(24±2)℃,反应60min后,去除率可达到90.30%。[结论]Fenton法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可有效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从腐熟糠醛渣中利用碱提酸析方法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方法]以发酵糠醛渣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析法提取生化腐植酸(BHAs)。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固液比(发酵糠醛渣与水的质量比)、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生化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盐酸调节提取液的p H值,使生化腐植酸沉淀析出,固液分离烘干后得到成品生化腐植酸。[结果]最佳的腐植酸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提步骤固液比为1:8、碱液浓度为8%、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70℃,酸析步骤p H为2.5。得到腐植酸含量为76%的固体生化腐植酸成品,其提取率为49%。[结论]该研究为碱提酸析法从发酵糠醛渣中分离提纯BHA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胡敏酸、富里酸与Cd~(2+)络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H值对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与Cd离子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chuber提出的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腐殖质-Cd复合体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结果】在不同pH值条件下,HA与Cd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络合稳定常数在1.45~7.88,而FA与Cd的络合稳定常数在1.29~5.53。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是H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均比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高。【结论】pH值显著地影响HA-Cd、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和配位数。在不同pH值条件下,HA-Cd的络合稳定常数、配位数以及吸附率均大于FA-Cd的络合稳定常数、配位数以及吸附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研究腐植酸对小鼠急性及蓄积毒性试验,以阐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是否具有安全性。[方法]用昆明系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D50〉28320mg/kg,说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蓄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无蓄积毒性作用。[结论]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并无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秀泉  戴杨叶  宴鹤  吴春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41-13643
[目的]优化碘化钾还原法测定过氧化氢的试验条件,测定天然水体中的过氧化氢含量。[方法]对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时间、pH、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用量进行优化,选择过氧化氢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pH为4~6、室温25℃、添加4 ml碘化钾及催化剂钼酸铵100μl、反应时间15 min条件下0,~2.0×10-4mol/L范围内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吸光度成线性相关(R2=0.999 8),最小检测限为1.5×10-6mol/L,所测自然水体中过氧化氢测的量为5.29~10.59×10-6mol/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自然水体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镉在腐植酸上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采用镉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镉在腐植酸两组分(富里酸FA、胡敏酸HA)上的吸附-解吸量和动力学特性以及介质pH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对镉的吸附容量以FA>HA,吸附强度以HA>FA,而解吸量以FA-Cd>HA-Cd。腐植酸与镉的吸附动力学用Evolich方程描述最佳。FA对镉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高于HA。当4.0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对暗棕壤添加玉米秸秆腐殖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微生物如何在土壤外源添加有机质的腐殖化进程中发挥作用这一科学问题,采用定量分析、元素组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生物对暗棕壤添加玉米秸秆腐殖化进程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微生物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细菌由于对有机物料和腐植酸的利用度不高而产生的影响最小,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显著。腐植酸结构分析及PQ值(表征腐殖化程度)结果进一步揭示,微生物处理有利于HA(胡敏酸)的合成,并且FA(富里酸)有向HA转化的可能;细菌、真菌分别对腐植酸的N、H元素含量影响大,放线菌对腐植酸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O键上;在培养后期,放线菌由于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充分利用而对腐植酸结构的影响超过了其他类群微生物。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能够相互印证,肯定了不同微生物对腐殖化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培养阶段对不同物质和官能团的利用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秸秆发酵腐植酸,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高效秸秆降解菌株进行秸秆发酵,提取腐植酸,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Na OH浓度及用量对腐植酸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提取得到的腐植酸p H、羧基、交换容量(CEC)等理化性质。[结果]在1 g发酵秸秆中加入40 m L 0.020 g/m L Na OH,于65℃下水浴2.0 h,可得到最大腐植酸提取量,为0.176 g。腐植酸中总酸性基为0.001 9 mol/g,总羧基为0.000 1 mol/g,交换容量(CEC)为0.003 9 mol/g;E_(465)=0.175,E_(665)=0.020,E_4/E_6=8.735,凝聚限度为0.006 4 mmol/L。[结论]经过单因素优化,腐植酸提取量增加。腐植酸是一种弱酸性物质,其羧基含量较低,交换容量较小,并具有一定凝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处理对黄酒中总酸、总酚、总酯含量的影响,加快黄酒氧化并为促进黄酒陈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古南丰黄酒为研究对象,研究双氧水、超高压2种处理方式对黄酒中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模拟体系进行研究,发现铁离子、多酚对黄酒氧化-酯化有作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酒中双氧水浓度18 mg/L,50℃下作用5 h,黄酒中的总酚含量降到0.775 g/L,总酸含量降到4.75 g/L,总酯含量升高到35.12 mg/L;双氧水协同超高压处理黄酒的较适宜操作条件为:酒中双氧水浓度达18 mg/L,压力300 MPa,保压20 min,此条件下黄酒中的总酚含量降到0.783 g/L,总酸含量降到4.68 g/L,总酯含量升高到42.58 mg/L。[结论]研究可为开发实用化的黄酒陈化工艺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腐植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钙的关系,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和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的水溶性有机质(WSOM)、胡敏酸(HA)、富里酸(FA)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土壤中腐植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含量与钙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WSOM、HA和FA含量的空间变幅均较大(P<0.05),且表层 > 亚表层(P<0.05),腐植酸含量(WSOM、HA、FA三者含量之和)的大小依次为旱地(13 289.97 mg·kg-1) > 湿地(10 007.02 mg·kg-1) > 林地(9 136.76 mg·kg-1) > 水田(8 708.724 mg·kg-1) > 裸地(3 395.13 mg·kg-1); 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Q值(HA在腐植酸中的比例)以及HA/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的空间变幅较大且变化规律相似,大小排序均为水田 > 湿地 > 林地 > 旱地 > 裸地(P<0.05);红外图谱分析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植酸具有类似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信息,除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酚羟基、醇羟基以及脂肪链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钙及各形态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腐植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普者黑岩溶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含量空间变幅较大,结构相似且特征明显,与土壤钙的关系密切,同时普者黑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殖化程度较高,腐植酸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腐殖酸单侧刺激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腐殖酸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揭示腐殖酸对玉米根系调控的机制,可为腐殖酸肥料增效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郑单958作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玉米育苗,将玉米根系分根设计,处理分别为CK-左对照侧(CK-C1)、CK-右对照侧(CK-C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