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2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料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5g,料肉比低0.3,死亡率降低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断喙是养鸡业中防止和减少鸡只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发生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断喙还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鸡的高产期死亡率。但雏鸡断喙日龄的确定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养鸡场及养鸡户尚无一科学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1原因1.1饲养管理1.1.1光照强度过大由暗环境转到较明亮处饲养,如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饲养;在雏鸡阶段,特别是在10日龄前后,光照强度大;在开放式鸡舍饲养时,由于鸡舍的跨度较小,又没有树荫的遮挡,使舍内的光照强度太大,雏鸡、生长鸡及产蛋期都会引起相互啄羽、啄肛等恶癖的发生。1.1.2饲养密度过高如果舍内饲养密度过高,而给饲、给水的空间有限,会影响采食和营养供给,甚至造成应激而发生啄羽。1.1.3断喙不当适当的断喙可减少饲料浪费,避免啄羽;但断喙不当可引起啄羽,一般现场发现的啄羽和互啄都与断喙不当有关。1.1.4缺水、断料或拖延…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肉用小种公鸡应在什么时候断喙和去爪尖? 断喙已是现代化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之一,因为它可以防止大群饲养时发生啄趾和啄羽等恶癖。种鸡和产蛋鸡应予永久性地断喙,而又尽量减少应激。根据最近的材料,认为对1日龄的雏鸡断喙不宜,最适宜的断喙之时是在6~9日龄。小公鸡断喙应比小母鸡少一些。  相似文献   

5.
断喙是蛋鸡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断喙不仅可以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断喙的鸡群健康状况一定要良好,因为断喙对鸡群...  相似文献   

6.
4鸡群管理措施不当4.1密度过大超密度饲养,不随鸡龄、个体增大及时分群(稀群),未强弱分群。鸡群自身引起的应激反应强烈,啄羽、啄肛严重,鸡群不均匀,抵抗力差。适宜的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季节、饲养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1周龄最大密度不超过60只/m2,2周龄不超过30只/m2,3周龄不超过20只/m2,4周龄不超过10只/m2。4.2断喙不当断喙是饲养蛋鸡、土鸡、山鸡(野鸡)的重要管理措施。若鸡的断喙时间过迟,或用烙铁断喙等土法断喙,会导致雏鸡的应激反应增强。一般情况,断喙时间在7~18日龄为…  相似文献   

7.
正鸡具有群居性,个体小,在畜牧生产中集约化程度较高。高密集地面平养的鸡只常出现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不良行为,给生产带来损失。啄癖一旦在鸡群中发生,会快速蔓延至全群,在极端情况下啄癖率会超过80%,死亡率可超过50%[1]。防止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断喙,断喙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只缓慢、均匀地采食,促进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现将集约化生产雏鸡断喙技术报道如下。1断喙时间1日龄雏鸡可以在孵化场经由红外线断喙器完  相似文献   

8.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9.
雏鸡断喙是防止啄肛、啄羽、啄翅、啄趾发生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可减少饲料的浪费,延迟性成熟.已被养鸡场、户广泛采用,普遍获得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雏鸡身体较小,在施术中容易出现失误,如盐都区某鸡场2006年春在给2.6万只16日龄雏鸡断喙时,因技术掌握不准确,出现了部分雏鸡喙被断去太多、断偏、压劈等等现象,其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40%,经济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0.
鸡群中常发生啄肛、啄羽、食血等恶癖。引起啄癖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和鸡的习性等。在集约方式饲养时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最有效的防啄方法就是断喙。雏鸡断喙以6—9日龄进行最佳,这样就与进行新城疫Ⅱ系苗免疫的时间产生了矛盾(新城疫Ⅱ系苗第一次免疫的最佳日龄6—7日龄)。我们发现免疫和断喙分开来做有三点不利;(一)总有  相似文献   

11.
蛋鸡断喙不仅能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产蛋期死亡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甚至可引起肉鸭死亡。随着近年来肉鸭规模化饲养的增加,本病发生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不仅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在日粮中添加鲜雪莲果渣对樱桃谷肉鸭增重效果,选择15日龄樱桃谷肉鸭40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经50d的试验,通过对耗料、增重、料肉比等的分析,试验组的增重、料肉比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鲜雪莲果渣对樱桃谷肉鸭具有明显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肉鸭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营养或疾病等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发生紊乱所造成肉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的一种疾病,任何日龄、品种的肉鸭都会发生。肉鸭多表现为啄羽、啄肛等。肉鸭啄羽时相互追逐,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创伤,影响肉鸭产品质量,甚至可引起肉鸭死亡。  相似文献   

16.
蛋鸡的断喙     
1 断喙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断喙在7~10日龄进行较好,此时鸡只小,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减少对鸡只的应激以及防止早期啄羽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鸡群发病,处于应激状态下或接种疫苗等情况下均不宜断喙.  相似文献   

17.
断喙,人们通常称切嘴或者断嘴。断喙不仅能够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报酬,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一致,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所以,断喙是饲养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一、断喙工具电热断喙器是普遍采用的断喙工具,操作易、速度快。小规模养鸡场或养殖户通常用普通剪子在火炉上烧红,剪去鸡的上下喙,再用烙铁止血。二、断喙时间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第一次断喙的时间在2周龄时进行,因为2~3周龄鸡绒毛脱落,鸡只用嘴擦…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发酵饲料对枫叶鸭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死亡率等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008只3日龄枫叶鸭商品代,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日粮是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1%发酵菌种。结果表明,平均体重和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93%和7.8%,料肉比降低7.77%,经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菌种的发酵饲料能促进肉鸭增重,提高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蛋公鸡一般喂养3个月出栏,多采用地面饲养,啄羽和啄肉现象严重,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可采用如下方法防治。 一、断喙 9日龄左右进行,断喙前两天开始添加维生素K_3、电解多维及抗生素。 二、调整饲料配方 减少植物性蛋白饲料的用量,增加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比例,适当增加麸皮等高纤维饲料的配比,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鸡的密度过大,成鸡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降低光照强度;及时供给充  相似文献   

20.
一、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 三、育成期限制饲喂。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行限制饲喂,使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