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渣栽柳树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渣是糖厂的下脚料,据分析,含粗灰份0.72%、粗纤维68.7%、粗脂肪1.16%、粗蛋白2.54%。我省盛产甘蔗,每亩甘蔗经榨糖后的甘蔗渣至少有2000斤。我们于1980年5月引入鲜嫩可口、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柳树菌一级菌种,经培养分离扩大后,6月用甘蔗渣作培养料进行生产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市许多地方是甘蔗的主产区,甘蔗渣资源丰富。甘蔗渣的成分:纤维素46%,半纤维素25%,木质素20%,氮0.43%,C/N=120:1,基本能满足金针菇的生长需要。笔者于1993年冬进行了用蔗渣栽培金针菇试验,1994年在本市南华食用菌厂试种10万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甘蔗产区,用甘蔗渣袋栽平菇,成本低,效益好,生物效率可达120%以上。现将我在广东省陆丰县两年的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一)制备麦粒种 二、三级菌种都用麦粒培养基,其配方为小麦100kg,糖2kg,石膏粉1kg。先将小麦洗净,入冷水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置铝锅中加热煮沸约15分钟,至麦粒吸足水而不爆浆为止,沥去明水后与糖、石膏粉混均匀,装瓶、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菌种是平杂1号、平杂49、平杂52,购于广西。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7个杏鲍菇菌株为供试菌株,进行甘蔗渣为主原料的栽培试验,结果A2菌株(杏鲍菇5号)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用甘蔗渣料栽培。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们以稻草、麦秆和甘蔗渣加少量猪粪,在甘蔗田垄里套种草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 1.清理蔗田:用来套种草菇的蔗田,在栽培草菇前,要剥去甘蔗的下脚黄叶和部分青叶,拔除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食用菌实验站,用棉子壳制成的PF1号菌种,在甘蔗田畦里栽培凤尾菇获得成功。实践证明,甘蔗叶能起到天然菇棚的作用,菌丝体发育正常,产量能和室内栽培相比,而且栽菇后的下脚料是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有机肥料,有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高产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栽培金针菇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和木屑。且以棉籽壳为主料袋栽在湖南极为普遍,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棉籽壳栽培纯白金针菇,生物转化率难于突破12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试验方法及经过采用初雪试管菌种,按常规方法制备其原种和栽培种,试验设三个处理:棉籽壳培养基(对照):棉籽壳78%,麦麸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料水比1:1.4;棉籽壳甘蔗渣培养基:棉籽壳68%,甘蔗渣15%,麦麸15%,过磷酸钙1%,石  相似文献   

8.
以甘蔗渣为主料,筛选出适合玉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甘蔗种植区甘蔗渣资源化利用及拓展食用菌栽培原料领域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不同比例的甘蔗渣为主要原料,木屑、玉米芯、麦麸等为辅料配制成7个培养基配方,以木屑和玉米芯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吊袋方式栽培,比较不同甘蔗渣添加比例对玉木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甘蔗渣添加比例对玉木耳菌丝生长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不同,其中玉木耳平均产量以配方4(甘蔗渣40%、木屑30%、玉米芯10%、麸皮20%)最高,生物转化率达到90.7%,且菌丝生长旺盛、整齐,洁白、粗壮。研究证明在主、辅料搭配合理的情况下,以甘蔗渣作为主料栽培玉木耳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人工栽培猴头是以瓶栽为主,成本高,工艺繁杂,产量较低。我校菌种试验站,在利用甘蔗渣瓶栽猴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参照古田银耳袋栽法,于1982年先后进行了三批蔗渣袋栽猴头菌试验,获得初步成效(见照片1)。现将试验结果及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县用段水栽培黑木耳已有多年,生产上用的菌种都是从各地引进,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出耳迟早、杂菌感染程度很不一致,据笔者观察,这与菌种密切相关。为了选出适于本地段木栽培的黑木耳菌种,笔者从1985~1988年对沪耳1号等三个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重复三个生产周期),现把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材料:菌种为沪耳1号和沪耳2号,引自上海食用菌所,麻城黑木耳引自湖北麻城。按常规扩制母种。于1月制栽培种,配方为木屑78%、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菌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腿菇近年来已在各地区推广种植。鸡腿菇是麦粒菌种,因其菌丝浓密、长势、吃料快而较受欢迎,但随着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成功,麦粒菌种也存在着成本高、菌种易老化、栽培过程中易受鼠害等问题。此外,广大农村存在着极其丰富而廉价的花生秆、稻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所以我们以此作为基本原料,进行鸡腿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高温小平菇不同品种和配方为因素,设计出5个品种、5个配方的正交试验,以桉树皮和甘蔗渣为主料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小平菇夏秀990和夏丰一号采用桉树皮48%、甘蔗渣24%、麦麸11%、棉籽13%、石灰3%和石膏1%进行栽培,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96.50%和89.6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获得了明确结果。一、木耳代用料栽培方式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菌种:黑6(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我所菌种号 A2。  相似文献   

14.
我室于1983年从上海师范大学引进高温型香菇菌种E—15试管种,经扩大培养成栽培种,于11月9日用甘蔗渣培养料栽培。由于管理不当,致使根霉、木霉等霉菌在床面上大量孳生,污染面积达2/3。此时,我们立即停止加温,按资料介绍用75%酒精擦污染处及挖去污染部分等,均不呈效。后来,我们试用了在污染处铺盖0.5~1厘米厚的新鲜石灰粉,并辅之加大菇房通风量和通风数次,又以3%石碳酸溶  相似文献   

15.
付丽 《食用菌》2002,24(1):25-26
我市地处平原 ,用玉米芯种植鸡腿菇具有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现将用玉米芯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菌种的制作培养 菌株应选用适应性广、生活力强、对基质分解力强及抗杂菌力强的优质高产菌株。经我们试验 ,“瑞迪 7号”为玉米芯发酵熟料栽培鸡腿菇的优良菌株。1.1 一级菌种 可以用麦粒替代琼脂制作一级种。具体操作如下 :称取干小麦 (新鲜、无虫、无霉变 ) 1kg,加水煮至无白心 (胀而不破皮 ) ,沥水后稍加凉晒至麦粒抓在手里不湿手为宜 ,装管到1/ 3加棉塞。每公斤小麦可装 15 0支试管 ,每 10支扎成一捆…  相似文献   

16.
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会平  肖波 《食用菌》2004,26(2):19-19
当前,蛹虫草栽培中普遍存在出草(子实体)难或出草不整齐的问题,我们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①供试菌株:我所自育的渝草1号。②液体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以蔗渣为主要培养料,添加少量废棉花生料袋栽凤尾菇,平均每百公斤蔗渣产鲜菇100-150公斤。主要操作技术如下: 一、培养料配制。充分晒干的新鲜蔗渣90公斤,废棉花10公斤(利用制菌种用的废旧棉塞充分晒干,去掉杂物),石膏粉2公斤。甘蔗渣用1%石灰水调湿,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杏鲍菇菌包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在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对杏鲍菇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菌种1号为保龄球型液化菌种,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2号保龄球型固体菌种由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配方:玉米芯30%,粗木屑25%,棉籽壳20%,玉米粉  相似文献   

19.
用甘蔗渣作培养料,在室内用床架式栽培草菇,成本低,收益大,栽培得当,每百斤干料可收鲜菇10~25斤。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备料:培养料的配方为甘蔗渣70%、稻草25%、麦皮5%、尿素0.1%、多菌灵0.05%。将新鲜甘蔗渣曝晒进行日光消毒后,加入含多菌灵的水预湿,再加麸皮和尿素拌匀,堆积发酵一星期。堆后的第3、5天各翻堆一次。  相似文献   

20.
木屑栽培香菇是近年来国内广泛采用的方法,目前原种和栽培种多为固体菌种,用玻璃瓶生产,材料耗费大,周期长,菌龄不一致。为此,我们在上海师院生物系杨庆尧副教授的指导下,于1984年春,进行了香菇液体菌种大面积栽培试验,以期克服以上缺点。材料与方法 (一)生产配方 (以100斤干料计算)青杠木屑72斤,甘蔗渣8斤;麸皮19斤,石膏粉1斤,水80斤(在灭菌前加完)。以一吨干原料和一吨液体菌种拌种。 (二)菌株用上海师院-825,属中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10-28℃,适温12-23℃。 (三)拌种芳法 1.培养料需经商压灭菌(1.5kg/cm~2)2小时或常压8小时,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