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100头丹系后备母猪和200头丹系经产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输精和常规输精为主要配种方式,分析比较了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对丹系母猪的配种、受胎和产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烯丙孕素及定时输精技术的使用,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无不良影响,且在后备母猪窝均总仔数上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定时输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增加猪场经济效益,以定时输精和分娩同步化为基础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具有可推广之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综合应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对某商品猪场8~9月龄的400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进行同期发情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外源激素产品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孕素+低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组合配种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后备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将566头225日龄前未发情的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烯丙孕素口服液5 m L,连喂18 d;对照组按猪场精液诱情、舍外运动场运动、限饲等流程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后备母猪9月龄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P0.01),配种分娩率提高11.41个百分点(P0.01),胎均活仔数提高0.77头(P0.01),胎均健仔数提高0.97头(P0.01)。说明烯丙孕素能够显著提高225日龄未发情后备母猪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体质量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0头后备母猪,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饲喂0,10,15,20,25 mg/(d·头)的烯丙孕素口服液。结果显示,在口服烯丙孕素15 mg/(d·头)的剂量时,母猪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96.67%,受配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为100.00%;口服烯丙孕素20 mg/(d·头)的饲喂剂量时,停药后6,7 d内发情的母猪比例最高为70.37%(19/27),母猪体质量增加量(11.67 kg)及仔猪健仔数(11.17头)、有效产仔数(11.67头)在试验组中最高,但所有体质量及繁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限位栏定期口服15 mg/(d·头)烯丙孕素剂量下可以有效促使后备母猪发生同期化发情,而在20 mg/(d·头)剂量下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状态、不同空怀天数的母猪和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使用药物调节猪群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的周批次生产技术,分析影响周批次生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猪场实行周批次生产的繁殖成绩与传统的自然发情配种的生产模式差异不显著,在周批次生产中仍是以断奶母猪为主导、后备母猪补充的模式进行最为有效;同时留栏母猪的空怀天数在30 d以内处理繁殖成绩较好;后备母猪的理想首配日龄为220~270日龄。这为猪场在开展批次生产的计划与实施过程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后备母猪批次化繁殖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模养猪场后备母猪批次化繁殖技术进行了探索。采用连续喷灌烯丙孕素18d,停喂48h后肌肉注射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78h后肌注GnRH 100μg,之后的24h和46~48h分别进行2次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率达到82.1%,主要集中于烯丙孕素停药后的4~5d,情期受胎率达83.3%。  相似文献   

7.
王秀锦 《猪业科学》2022,39(10):109-110
当下,随着国内养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的增加以及对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养猪生产者将猪场的生产模式由之前的连续生产转为批次生产。转为批次生产,不论是经产母猪的批次调整或后备母猪的批次入群,都离不开激素的使用。根据母猪入群的方式又分为德式(精准定时输精)和法式(简式定时输精),德式方案强调母猪发情配种全程激素控制,法式方案针对德式激素控制中的一些弊端如后备母猪性成熟情况未知、激素注射时间与母猪卵泡发育节奏不匹配,导致后续配种失败的问题做了优化,在使用激素控制发情的同时更加强调母猪生理状态的自然表达。不论使用何种方案,都离不开烯丙孕素的使用。目前市场上的烯丙孕素种类繁多,厂家推荐的方案也是不尽相同。生产者在选择方案及对不同厂家产品使用上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在目前的养猪低行情下,价格因素作为第一考虑标准无可厚非。但是单纯考虑价格忽视对生产本身的影响,难免以偏概全。笔者在此以观察者态度,对几个与激素使用评判相关的指标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广大养猪生产者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8.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batch management system)是根据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猪场能繁母猪群体均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进行繁殖同步化调控,实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高效繁殖生产技术体系.因此,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质是批次化繁殖.综合考虑母猪群体规模、猪场配种妊娠栏舍、产...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755头后备母猪饲喂四烯雌酮,停喂后8d内82.6%的后备母猪发情,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控制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作用:配种后通过妊娠诊断,情期受胎率达到90.5%。通过大批量试验证实四烯雌酮+PMSG+GnRH的技术方案可用于三周批生产后备母猪的同期发情。批次化生产管理是根据母猪群数量大小,利用现有生物技术,使其达到批次化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满足养猪业养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要求,行业内开始大力推广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目前国内都是采用提取类生殖激素孕马血清(PMSG)和孕妇尿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化学激素烯丙孕素进行繁殖调控。但是这些提取类产品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开发出活性好、纯度高、成本低的高品质蛋白类繁殖激素产品,进而应用于猪场批次化生产中,是提高我国乃至全球畜牧业发展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无初情期和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对后备母猪发情及妊娠的影响,随机选择182头有初情期和193头无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其中将182头有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3组,对照组(C1组,62头)、烯丙孕素组(A1组,60头)、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组(APG1组,60头);193头无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对照组(C2组,63头)、烯丙孕素组(A2组,65头)、烯丙孕素+PMSG+GnRH组(APG2组,65头),并且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等。结果显示:无初情期A2、APG2组经程序处理后分别于停药后第5~9天、第6天集中发情,有初情期A1组、APG1组母猪于停药后第6~9天、5~6天集中发情;烯丙孕素可显著提高有初情期后备母猪A1组发情率与妊娠率(P0.05),APG1与APG2组的发情率与妊娠率极显著高于C1组、C2组(P0.01),且APG1、APG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发情后备母猪妊娠率APG1、APG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有无初情期显著影响后备母猪定时输精处理的效果,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可使母猪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戴江河  张军  王秀锦  曹旭 《猪业科学》2022,39(2):112-113
烯丙孕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口服型孕激素,可用于调控母畜的同期发情.此外,烯丙孕素还可以调整母猪的生理周期,有利于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分娩率和产仔数等繁殖性能,同时可以用于预防母猪早产. 本试验旨在研究烯丙孕素对初产断奶母猪发情的影响,提供解决初产断奶母猪"发情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志吟 《猪业科学》2023,40(11):104-107
<正>1试验背景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养猪场产房、配种妊娠栏舍、种源基础及技术和人力等资源条件按批次进行母猪分群,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并利用生物技术,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期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15.
母猪定时输精是通过对母猪发情、排卵过程实施同步化调控,在预定的时间对母猪进行人工输精,最终达到批次化生产目的的一项繁殖新技术,具有降低成本、避免漏配、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其中调控母猪发情常用的激素包括烯丙孕素、PMSG/eCG、PG600;调控母猪排卵常用激素包括GnRH及其类似物、hCG、pLH等。本文主要对母猪定时输精中常用激素进行介绍并综述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大型养猪场生产过程中,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反映猪场的生产力并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在猪场中经常会有一些发情不明显乃至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这种情况下会增加成本,显著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分析影响后备母猪发情配种率的因素,以期提高发情配种率,改善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养殖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与欧洲国家相比:疫病感染、营养饲料、环境控制以及管理等因素,导致我国母猪繁殖生产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生产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养猪产业的首要问题。后备母猪利用率低,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的时间和体重后不能及时发情配种,主要是因环境和饲料污染造成;经产母猪断奶后7 d内发情率低,尤其是头胎母猪以及夏季,窝产活仔数低以及健仔率低;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难;猪场全程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以来,国内不少地区的部分规模猪场普遍发生后备母猪发情迟缓或不发情,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发情后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引起母猪利用率明显下降,使养猪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1发病原因笔者曾于2005年初开始对诸暨市发生母猪繁殖障碍比较典型的5个猪场进行调查分析,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二是由饲料霉菌毒素引起的母猪假发情或排卵受精着床障碍;三是因人工授精操作不当引起的生殖器官感染。2.2预防用药规模猪场,仔猪从保育栏转入肥育栏后(即80~100日龄)日粮中添加复方磺胺六甲氧嘧啶360mg/kg…  相似文献   

20.
母猪批次化繁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批次化繁殖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最终实现"全进全出"、工厂化生产的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批次化繁殖对母猪妊娠期、产仔数及仔猪的相关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减轻猪场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