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特点,研究方法与技术关键,对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创制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玉米新种质研究的展望,以期在玉米新品种育种过程中,能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从而创新优良种质资源,为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质资源是选育玉米新品种的基础,针对现阶段市场需求,利用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创制聚合高产、抗病、抗逆、脱水快等优点的新种质资源,是确保玉米持续增产和稳产的重要途径。优异种质资源N6321是利用先玉508玉米品种作为基础材料,通过人工辅助选择,创制而成。经对该新种质物候期、抗性能力、丰产性、血缘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N6321隶属瑞德群,需有效积温2 650℃,抗叶斑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和中抗穗腐病,丰产性好。利用N6321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嫩单21,具有矮秆、耐密、早熟、宜机收的优点,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此种选育模式在未来玉米生产中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粒农301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以选育早熟、脱水快、高抗倒伏、抗病宜机收种质为育种目标,培育出自交系Y28-1和H662,以自育自交系Y28-1作母本、H662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夏播玉米机收籽粒组审定试验,表现籽粒含水量低、高抗倒伏、高产,达到了国家机收籽粒玉米审定标准,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及利用现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结论]为国内的玉米育种工作开阔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外国自交系和西南区骨干自交系创建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并从中选育早熟、脱水快、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为广西和西南区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7份西南区骨干玉米自交系为受体材料,11份外国优良自交系为供体材料创建玉米前育种群体"桂A",从中选育出20份一环系,采用NC-Ⅱ设计与5份骨干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研究其利用潜力。【结果】从"桂A"群体选育的A32-1、A11、A21、A7等4个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大,骨干系GRL62491、GRL737、GRL15111与"桂A"群体选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结论】"桂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选育出的一环系与热带种质材料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降低穗位、缩短生育期,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望应用于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中。  相似文献   

6.
种质资源是制约玉米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实现资源快速有效利用是提高科研育种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玉米育种由多群论的杂优模式转变为以二群论为主的转型期对种质资源整理、扩增、改良、创新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等方面对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利用进行了阐述,并对Dom种质规划及热带种质资源在自交系改良中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展望,以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我国玉米育种实践为例,阐述了当今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实现种质创新和利用的可能途径与方法。提出玉米育种应注重中长期育种目标的制定,充分利用地方种质、外来资源、野生近缘种等,选用合理的群体改良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手段进行玉米种质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部日前召开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会。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表示,经过近年的努力,各作物联合攻关组在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材料创制、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培育出一批适宜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节水及抗赤霉病小麦等突破性新品种,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新材料。马爱国表示,种业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种质创新及杂优模式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目前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的匮乏,给玉米育种带来极大的影响.外来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狭窄的重要途径;而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又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从种质的改良利用、引进及创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我国的杂种优势群体及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省2008-201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应用种质可归纳为改良Reid、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PN、唐四平头、其它等7个类群.同时在众多杂优模式中改良Reidx旅大红骨系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育种资源狭窄.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观念,明确今后育种目标.利用先进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美国Reid种质的遗传改良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成功的玉米育种家,都非常重视了解、掌握丰富多样的玉米种质资源,并充分认识、重组和利用它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杂交玉米主要利用的玉米种质资源有美国Reid、旅大红骨、四平头、Lancaster、P78599、Suwan和Tuxpeno等,其中美国Reid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广泛,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质基础狭窄,已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基因工程、诱变育种及单倍体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玉米机收籽粒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现状及生产上对此类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育种思路和选育方法,阐明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玉米机械化生产尤其是机收是提高中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籽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机收尤其是粒收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分析了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概念及其快脱水品种培育的重要性,归纳了快脱水玉米种质的挖掘、快脱水性状的遗传与基因定位以及快脱水性状的表型选择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加强玉米籽粒快脱水等机收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重视早熟、抗倒、抗病、快脱水等优异种质的挖掘和创制,同时重视育种材料的大田和室内的表型选择等三个方面对快脱水玉米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对玉米种质资源广泛搜集、深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组建基因库、群体改良等方法,开展了玉米种质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在创新种质的应用上,本着资源研究为育种和生产服务的宗旨。将选育出的优异种质,向育种科研部门、生产部门进行了及时发放与交流。研究结果,①通过大量的鉴定和测配工作,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特点的优异种质,编入中国玉米品种志和国家玉米种质资源目录;②通过资源创新研究,总结出资源创新成功的方法,选育  相似文献   

16.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提出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晚霜冻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对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持的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模式小麦试验参试品种的抗寒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小麦玉米双机收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晚霜冻害对不同种性小麦产量影响亦不相同,弱春性品种减产范围在31.5%~34.3%,半冬性品种减产范围在39.1%~49.5%。为此,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原始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和手段,加快培育筛选适用于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的优质专用晚播早熟抵抗不同自然灾害新品种选育已成为种业的重要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玉米育种机械化进程,筛选早熟、耐密、脱水快、宜机收玉米新种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14 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 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 11 个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RF315可提高组合的产量,IRF313-1、IRF313-2、B103等自交系能使组合株高穗位降低,PHG7、PHK76、PHW43、PHJ89、3IBI3、B103、PHJ40等自交系能使组合脱水速率加快,这些系可在生产上加以利用;IRF313-1×郑718、IRF315×郑58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株高等4个性状宜进行早代选择,而穗粗等4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省玉米种质资源的现状,并对河南省玉米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籽粒类型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探讨了种质资源搜集与新品种保护之间矛盾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玉米“旅系”群选育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学者纷纷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较为狭窄,带有较大的脆弱性,拓宽种质基础是今后玉米育种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如何丰富玉米种质资源,不断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根据我所对玉米“旅系”群种质资源的发展演变过程、资源利用效果,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探讨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