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中的酶及在制茶中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研究表明,生物界酶的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有1300多种,茶鲜叶中的酶类也很复杂,有水解酶、磷酸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同分异构酶等。由于酶都是蛋白质,并且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9年5月31日~6月13日,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与江苏省茶叶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国古代茶文献与江苏名茶展。”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抽调人力,从浩瀚的馆藏图书中,精选出一百余部珍本古籍,按照茶叶历史发展脉络,分“茶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南北朝以前的茶文献)”、“茶业的蓬勃兴起(隋唐五代茶文献)”、“茶的繁荣昌盛(宋元茶文献)”、“茶业的由盛转衰(明清茶文献)”、“茶叶贸易与茶法”和“名闻遐迩的江苏名茶”六个专题展出。整个展览布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粗略勾勒出“中国茶叶五千年”的基本轮廊。同时,还展出了江苏…  相似文献   

3.
“茶德”的理论探索浙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系谌晓煜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1989年首创“中国茶德”(以下简称“茶德”),用来概括所提倡的品茶规范(1)。在大陆茶文化讨论中“茶德”一词已被普遍接受,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茶德”的概念,迄今未...  相似文献   

4.
茶可诱导癌细胞“自杀”湖南医大一项研究发现本报讯(记者刘笑春)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硕士生赵燕最近在研究中发现,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可诱导癌细胞“自杀”——细胞凋亡。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它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茶史、茶俗与茶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良中国是茶的故乡,这已为世界所公认,但究竟饮茶始于何时?说法不一。《华阳国志·巴志》说,巴蜀地区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又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都是传说。有确切记载的为西汉...  相似文献   

6.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茶叶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产业,每年庞大的茶叶产量若仅靠国内消费,是无法消化掉的。因此,茶叶的出口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茶的质量标准也愈来愈高,特别是对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以下简称“农残”)限制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出口欧盟和日本的茶叶,要求大多数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浓度不得超过0.01mg/kg,有不少的农药成份还规定不得检出,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与茶     
君子相交淡如水,文人与茶多结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爱酒也爱茶,他与茶、酒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癣的地步,其作《望江南》词即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东坡嗜酒事,笔者另有专论,兹不赘)。他一生沉浮宦海,辗转四方,到过南方许多产茶区,耳濡目染,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茶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品茶高手。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即出自苏轼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在诗中,苏学士既赞曰“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又誉称“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  相似文献   

9.
甘满堂 《农业考古》2007,(2):112-113
许多传统行业均有保护神崇拜的习俗,“茶神”却不多见。古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叶解渴提神的传说,但无人将他作为茶神。陆羽因一部《茶经》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集大成者,也只是“茶圣”,并没有被当成“茶神”。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茶神传说,但在福建闽北茶产区却拥有茶业保护神——张三公崇拜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茶诗四首     
茶诗四首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一)春日洪都会,朝夕话茶趣;人去情犹在,何日再相聚。(二)绿丛遍山源,户户采茶忙;竹筐新芽满,夜有焙茶香。(三)绿荫掩山庄,处处闻茶香;人人换春衣,家家住新房。(四)夜来伴无娘,倍觉秋风凉;隔墙煮野味,疑是茶叶香。茶诗...  相似文献   

11.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什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又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茶区与名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唐代茶区与名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姚国坤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达的朝代。当时很多地方饮茶已成风俗,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封氏闻见记》中也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机会与几位台湾茶友一道品茗聊天,使我对台湾茶餐时尚有了更多了解。在饮茶风盛的台湾,茶人们把茶列于大米之首,称茶叶为“茶米”,甚至连饮茶也叫“吃茶”。台湾同胞说的“吃茶”,确确实实是把茶叶当作食物那样吃下去。台湾许多产茶区的茶农及酒楼饮食店善于把茶叶作为烹调风味名菜的好原料,他们在采茶之余,精研各式茶餐,如茶叶芋、炸茶菁、茶汤鸡、茶叶馒头等茶叶食品。说起茶叶当菜食,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已出现茶叶当“蔬食”。《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当宰相时,非常节俭,饮食上他只“食脱粟之…  相似文献   

14.
乡村茶思     
朱群英 《农业考古》2004,(4):113-113
每次回家都要带点茶叶给我的父亲,谈不上好丑,极普通的新绿茶而已,也应了父亲所说的“有点茶味就行。”我想,这大概便是“粗茶淡饭”中的“粗茶”吧。家乡的茶多泡饮,也就是日本一位学者所说的“自然主义的茶”了。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茶事多福建省漳州市常发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描述到茶的场面很多。书中提到点茶有多处,如第二回写“(西门庆叫王婆)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碗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都吃了。”第七十三回连写点茶,一是写...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摆上了重要地位,在海峡彼岸台湾,人们习称茶叶叫“茶米”,意寓茶叶比大米更重要,故冠在“米”之前。台湾同胞中,相当大部分是古代闽南、粤东的移民后裔,台湾同胞秉承闽南、粤东的饮茶风习。至今,台湾民问饮茶之风不但盛行而且十分讲究,男婚女嫁也以茶为礼。适婚闺秀接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礼”或“茶定”。据载,早在明朝,就已有了这…  相似文献   

17.
茶诗话     
茶诗话《深圳商报》社侯军九、茶在词中诗、词原本是一家,谈茶诗不妨聊聊咏茶之词。唐诗宋词,早有定评。词到宋朝蔚为大观,以词咏茶之风自然也成了一时之盛。宋代诸词家中,最受推崇的是苏、辛二位。苏东坡的茶诗前面已有专文论述,其实他的同作中也不乏咏茶佳品,例如...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9-59
从2006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应广大参展企业的要求.茶博会组委会决定今年秋季(茶博会举办期让)继续举办名优茶评选及竞拍活动.通过评选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特金奖、金奖、银奖、优质奖茶品.进一步宣传“中国茶”的品牌形象.并将获得奖项的品牌茶叶推荐给2008奥运会组委会、在京的各大机关、部委,以及国家外事部门作为“国礼茶”。同时.在茶博会期间还将组织大型获奖茶叶品尝会.以扩大获奖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大冶茶俗     
大冶茶俗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余炳贤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举国之饮。据传,在函谷关,先哲老子曾接受其学生向他敬献一杯“金液”,此为献茶之始。四千年来,客来敬茶成了中国传统礼仪,形成各地色彩班澜、饶有风味的茶俗。地处吴头楚尾的大冶,也有自已独特的敬茶、喝茶...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