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原高寒自然生态条件下人工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含野牦牛基因的肉用型牦牛品种。它具有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抗逆性能强、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等  相似文献   

2.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连续20年执行农业部重点项目培育成功的牦牛新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2004年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颁发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由于该品种生产性能高,产肉、产奶性能好,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深受牦牛产区牧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祁连牦牛完整的保留了高原型牦牛的各项生产性能和体貌特征,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这一优良地方品种数量、分布、品种特征、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进行全面调查,开发利用政策发展现代高效特色畜牧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推广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可有效促进高原畜牧业发展,是现代畜牧生产技术基础发展的重要构成,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养殖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提高牧区农牧民的经济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1牦牛养殖发展现状1,1牦牛选育程度不高由于中国民间“忌杀生”的观念影响,藏区牧民群众无法对牦牛群体内中年偏老、综合性能不好的牦牛进行剔除。加之牧民群众缺乏牦牛品种繁殖科技知识,无法选择较为优秀的牦牛品种进行保种繁殖,造成了牦牛品种的选育水平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5.
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受配率、受胎率、保胎率、犊牛成活率是牦牛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近年来,牦牛品种不断退化、资源逐渐减少、老龄牛较多、犊牛成活率不高、牦牛综合生产率低等问题成为牦牛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笔者对当前牦牛生产中各种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做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九龙牦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龙牦牛是以肉用为主的世界牦牛肉用品种中少有的几个品种之一,已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省畜禽品种志》,原产地是甘孜州九龙县,主要分布在几龙县周边的康定、泸定、道孚、雅江、稻城等县的部分区乡。九龙牦牛品种资源保护就是使其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所有基因种类和基因型避免混杂、退化和消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九龙牦牛进行不断选育,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该品种发现至今20多年没有一套既能较好地保存九龙牦牛品种资源,又有利于加强牧民饲养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性,不断开展选育和合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因此呈现了九龙牦牛质量下降、数量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了解亚丁牦牛品种的繁殖性能,更加深入了解其资源特性,为后续制定选育标准和提高繁殖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亚丁牦牛主产区养殖亚丁牦牛的2016—2018年存栏情况,统计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结果]结果显示亚丁牦牛繁殖存活率达到61.78%,表明亚丁牦牛具有繁殖性能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谷云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8):20-20,24
长期以来,畜牧科研人员对九龙牦牛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认为九龙牦牛是在品种资源调查中挖掘出来的优良地方品种,其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好.是列入《中国牛品种志》和《四川省畜禽品种志》的为数不多的牦牛品种之一。当今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突出、资源进一步匮乏,给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充分利用牦牛最少与人类争地、争粮、争夺自然资源。及无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等优势.从牦牛的育种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并有效利用麦洼牦牛这一珍贵的遗传资源,提高麦洼牦牛种质质量,试验针对麦洼牦牛育种现状,制订了适合麦洼牦牛新品系选育的方法,以高产奶性能的麦洼牦牛新品系(品种)选育为目标,研究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的步骤。结果表明:新品系(品种)选育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选育实施方案、选育方法、选育措施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牦牛改良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大通牦牛是我国引入野牦牛血液培育的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一定的外血导入,可以有效防止目前牦牛近亲繁殖,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方法]用1/4野血大通牦牛种公牛与当地母牦牛进行本交,对其杂一代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一代5月龄牦牛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当地牦牛高4.28 kg、4.97 cm、5.93 cm、4.49 cm,差异显著(P<0.01).[结论]说明用1/4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后代适应性强,加快了牦牛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通过畜群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基本模清了牦牛品种资源的分部、流向、数量和特征特性。牦牛地方品种计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高山牦牛、青海高原牦牛、青海白牦牛、中甸牦牛、新疆巴洲牦牛等,其中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有: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型牦牛产犊间隔及体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特有的畜种,能有效利用高海拔草场资源,是西部藏区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各地牦牛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同,其繁育性能差别较大。高原型牦牛是青海高原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有许多优秀的品种优点,同时生活条件严酷,地理环境恶劣,因而对牦牛的生殖生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我国珍贵的畜牧资源,但其品种信息目前尚不完善和准确。本文将中国境内13个品种牦牛的分布、生产性能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了牦牛产业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牦牛保种研究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藏高原拥有世界牦牛最大存栏量,且牦牛养殖业是我国高原牧区最重要的畜牧支柱产业。我国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丰富,其不仅具有优异的高原适应性优势,而且在鲜肉品质、乳制品、毛皮品质等方面的经济性能优势突出。然而,由于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多种因素,致使当前我国固有牦牛资源品种遗传改良进程缓慢、生产力低下。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当前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概况、主要牦牛品种生产性能特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成果以及牦牛重要经济及适应性性状相关候选基因与遗传标记筛选的研究进展。这可为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牦牛新品种(系)的培育以及我国牦牛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牧区放牧牦牛的品种选育与改良技术的实施、提高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牦牛良种扩繁场,牦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及放牧牦牛的繁殖性能提高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大通牦牛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首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较其他品种的牦牛,大通牦牛具有优良的数量性状与生产性能。本文总结大通牦牛的育种进展,包括大通牦牛的外貌特征、育成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生物技术在其育种中的应用以及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乳、肉、役、毛综合性品种,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牦牛肉的特点是天然纯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18.8%~22.6%)(蒙古牦牛、西藏牦牛)、脂肪低[1.4%(甘肃牦牛)~7.9%(青海半血野牦牛)]、干物质高[23.7%(眼肌肉)~33.8%]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牦牛的产肉性能及肉品中维生素的分析研究,对青海牦牛肉质评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生活在3000m以上的高寒牧区,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但该品种低产、晚熟,产肉及产奶性能低,加之长期以来掠夺式经营管理、低水平的饲养营养条件、严重的近亲繁殖、过牧饲养及草场退化,使原本较低的牦牛生产性能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群体效益差、商品率低,使发展和提高牦牛品质受到了严重限制。针对目前牦牛生产现状,海晏县充分利用野血牦牛体格大、产肉量多、抗逆性强的特点,与家牦牛杂交以提高生产性能,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我国正在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它对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生产性能的发展。如何提高家牦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商品率,已是牦牛生产和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现有家养牦牛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杂交改良畜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