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月季大花品种绯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花月季壮苗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大花月季于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采用无纺布袋嫁接扦插为宜,带袋栽植月季种苗,5—10月每15 d及时摘花去蕾,5—9月每10 d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5月下旬、8月中旬用水肥一体化液体施肥技术各追施1次复合微生物菌肥,每次用量为1 125 kg/hm2,不仅苗木移栽成活率提高14.6个百分点,而且一级苗占有率提高2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切花月季花枝的周年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生长发育模型,为切花月季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周年生产花枝的切花月季为材料,在观测其物候期和发育过程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对花枝高度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建其生长发育模型,并对花枝生育期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切花月季花枝在冬春季(1—4月和11月—翌年2月)生育期平均为88~104 d,在夏秋季(4—6月、6—8月和8—10月)生育期平均为54~71 d.切花月季花枝的生长发育符合Logistic曲线规律,与花枝实测数据的吻合度较高,生长曲线呈S形.根据Logistic模型结合实际观察情况,可将切花月季花枝生长划分为渐长期、快长期和缓长期,现蕾期处于花枝生长快长期的后期,其中在冬春季的渐长期35~45 d、快长期21~37 d、缓长期19~32 d,在夏秋季的渐长期15~25 d、快长期16~20 d、缓长期12~26 d.[结论]运用Logistic方程可构建切花月季花枝生长发育模型,并将花枝生长划分为渐长期、快长期和缓长期.切花月季花枝在冬春季的生育期明显长于夏秋季,因此生产中对不同生长季节花枝的管理应根据其生长发育天数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海南岛1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20:00至次日08:00降水量和逐月天然橡胶单产,分析雨季期间(5—10月)晨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橡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每年5—10月平均晨雨日数为6.8~11.0 d/月,其中,9—10月晨雨日数最多,平均每3 d一遇;雨季期间各地累计晨雨日数在30.5~71.9 d之间,其中南部地区日数最多、东部地区其次,西部晨雨日数最少。小雨级别(0.1 mm)的晨雨日数超过15 d/月,中雨级别(5 mm)的晨雨日数超过5 d/月,橡胶月产量明显下降。极端晨雨日数,小雨级别在13~28 d/月,中雨级别在3~16 d/月,其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分别在18 d和11 d以上。5—10月平均晨雨日数占月降水日数的比例在30%~83%,9—10月高达60%~80%。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月季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月季花朵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月季的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对地栽、盆栽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月季施入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的土壤改良剂,每隔15d对月季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月季植株分枝数、花枝长度、花径、花瓣数和单朵花重等,观察周期为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结果】在地栽月季栽培中,采用全奉德华土壤改良剂可以增长花枝长度,采用誉中奥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增大花朵的直径;在盆栽月季中,添加一定质量的全奉德华土壤改良剂和誉中奥土壤改良剂有利于月季分枝数、花瓣数增加及花径的增大,有利于花品质的改善,适宜的施用量为0.64kg/盆。【结论】土壤改良对月季花朵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方法对相似穿孔线虫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进口观赏植物上截获的相似穿孔线虫6个种群,采用胡萝卜愈伤组织长期培养和温室盆栽的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相似穿孔线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和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的相似穿孔线虫均对红掌有致病性,但致病力有差异并发生变化;接种线虫后红掌根部发病率最低的为24.40%、最高的为90.00%,繁殖倍数最低的为0.20、最高为2.80;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长期培养后6个种群的致病力降低,在寄主植物上接种复壮后致病力会增强,但至少要连续复壮2代致病力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移栽后5 d,每公顷用50%圣农乐WP 600~900 g进行喷雾处理,田内保持3~4 cm水层4 d,可有效防除移栽稻田多种一年生杂草,药后15~30 d的综合防效达97%左右,防效明显优于同类除草剂丁苄,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夏秋塑料大棚栽培西芹,竹木结构塑料大棚,每公顷大棚骨架投资约11250元;镀锌薄壁钢管塑料大棚,每公顷大棚骨架投资约15万元。品种以圣地亚哥、高路华、文图拉较为适宜,2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幼苗4~5片真叶时定植。定植成活后保持棚内土壤湿润状态,15d后开始追肥,每公顷施入纯氮135㎏、纯钾105㎏,每隔10d施一次,分5次分别以15%、20%、30%、20%、15%追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控莲田福寿螺的危害,选用不同杀螺剂对莲田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0 g的防效最好,药后7 d、15 d防效分别为89.71%、98.25%,其药效期长,药后22 d防效为99.50%;其次为每667 m2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 g的防效,药后7 d、15 d、22 d防效分别为81.62%、94.90%、95.95%。防治福寿螺可采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和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工不与闲”,月季四季开花,争艳不息,枝翠苞红,尤惹人爱。月季花喜肥水,阳光充足,欲使月季多开花,要掌握它的习性,在管理上下功夫。 月季花大花多,需肥多,故宜多施肥料,在萌芽前应施足有机肥。对于盆栽月季,应在早春换盆一次,盆土配方为:(壤土)5:(腐叶土)2:(腐熟粪)2:(砂土)1,再加入少量菜饼,将其拌匀。以后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追肥可用饼肥加磷肥沤制的液肥对水浇施,特  相似文献   

10.
经2001~2002年2年盆栽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2.5%甲克粉剂防除眼子菜田间用量为32g/667m^2,施药时期为插秧后5~15d,药后45d防除效果在80%以上;防除野荸荠1次施药防治用量为60~70g/667m^2,施药期为插秧后10~15d,采用2次施药防治,每次用量为40g/667m^2,施药期为插秧后5d,2次施药间隔期为10d,对野荸荠防效在80%以上,且以毒土法施药防治效果较好。盆栽、小区及大面积示范对水稻十分安全,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年实验,找到了冬天11月下旬至12 月下旬无纺布袋嫁接扦插大花月季,带袋栽月季种苗,5-10月每15天及时摘花去蕾,5-9月每10天喷打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用水肥一体化液体施肥技术每次追施复合微生物菌肥75千克,不仅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20%,同时使一级苗提高25%以上。旨在为培育月季壮苗提供相管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百菌清烟剂在温棚黄瓜韭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百菌清烟剂在温棚黄瓜、韭菜等蔬菜作物上的消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用于温室防治黄瓜霜霉病每公顷有效剂量为375g,最高用量600g,用药2次后收获间隔期1d,原始附着量在10mg/kg以下,半衰期为3—5d。该剂型用于温棚韭菜防治灰霉病,每公顷有效剂量450g,用药2次,最高用量750g,用药1次,收获间隔期3d,原始附着量在1.0mg/kg以下,半衰期为5—7d。  相似文献   

13.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替代药剂筛选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替代药剂,笔者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每hm2使用15%井冈·蜡芽菌AS1800mL对水750kg,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药后25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31%以上,药后60d防治效果仍保持在37%以上,略好于每hm2使用5%井冈霉素AS6000mL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替代井冈霉素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移载后5d,每公顷用50%圣农乐WP600~900g进行喷雾处理,田内保持3~4cm水层4d,可有效防除移载稻田多种一年生杂草,药后15~30d的综合防效达97%左右,防效明显优于同类除草剂丁苄,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盆栽牡丹的品种选择、基质配方、上盆栽植技术,以及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和花后复壮技术,以期为银川地区推广观赏牡丹盆栽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本所从土壤中新分离出的若干有益微生物菌株制成的菌液,用于蔬菜叶面喷施的效应而进行了盆栽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菌液为本所分离的固氮菌菌株110、111、116、117、301、302,解磷细菌菌株405、410.固氮菌在Ashby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2 d,解磷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2 d,作为蔬菜喷施的菌液.供试蔬菜种类为结球莴苣、空心菜和甘蓝菜.盆栽试验方法为每盆装7 kg菜园土,施100 g猪粪和5 g,俄罗斯产的复合肥(N-P2O5-K2O=16-16-16)作基肥,10 d后追施5 g复合肥.每盆每次用5 ml菌液稀释20倍后喷施,喷清水作空白对照.结球莴苣每盆种3棵,8次重复,定植3 d后开始喷施,每周喷施菌液2次,共8次,种植28 d后验收;空心菜和甘蓝菜每盆种2棵,12次重复,定植3 d后开始喷施,每周喷施菌液1次,共4次,种植28 d后验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滦南县最近10a每年4月1日—10月15日的积温,根据滦南县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资料,结合玉米各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对青贮玉米双茬种植进行了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滦南县的气侯条件非常适合青贮玉米双茬种植,播种日期分别为4月1—5日和7月16日左右,收获日期分别为7月15日前后和10月15日前后;单茬生育期积温为1950~2160℃,双茬总积温为3900~4160℃;两茬玉米的生育期分别为106d左右和92d左右。  相似文献   

18.
催花牡丹盆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盆栽移植和栽后管理2个方面介绍了牡丹盆栽催花苗的栽植技术.以期使催花苗及时复壮,提高牡丹盆花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丝氨酸对三七热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室内利用光照培养箱设置36℃高温处理盆栽三七15 d,期间每2 d分别喷施1次1、3和5 mmol/L的丝氨酸溶液,处理结束后调查三七病叶率。在田间利用自然高温环境胁迫三七,每3 d分别喷施1次与室内相同浓度的丝氨酸溶液,胁迫时间延长至30 d,调查三七病叶率以及高温对三七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的影响。测定室内盆栽的三七抗氧化酶活性及代谢物含量变化,阐释丝氨酸缓解三七热胁迫的初步机制。【结果】喷施3和5 mmol/L丝氨酸可显著降低盆栽三七病叶率(P<0.05);1、3和5 mmol/L丝氨酸均可显著降低田间三七病叶率(P<0.05),增加其单株干质量以及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含量。1和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盆栽三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KEGG富集分析表明:丝氨酸处理后一些非酶抗氧化代谢物如糖醇和氨基酸在叶片中大量积累;与植物耐热性...  相似文献   

20.
‘申蜜96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品质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为了加速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开展了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申蜜968’在上海地区春播早熟设施栽培最适播种育苗期为2月10—20日,采用双蔓整枝方式,选留主蔓第15—18节位上的第2或第3雌花坐果为佳;定植前大田撒施270 kg∕hm~2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15 t∕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一次性耕翻做底肥;膨瓜期随水滴施狮马牌复合肥300 kg∕hm~2,同时每5—7 d叶面喷施一次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5 kg∕hm~2,连续喷施3次,可有效提高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