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民依法获得的生活和居住场所,具有国家福利性。因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完善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权益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进城农民宅基地的荒芜性浪费、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法治环境不完善、各种"拆迁"的强制性掠夺等等,这既不利于我国有关集约用地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宅基地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建议,对我国农民利益的切实维护、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农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用法律法规等制度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已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宅基地制度的改革。研究针对现行宅基地制度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障碍,发现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并从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建设以村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完善宅基地退出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8年1月,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对于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意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当下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封闭式自然经济的产物,而今,随着农村各项制度的变革及乡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宅基地制度在农村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空心村、一户多宅、城乡二元结构等。而且,我国农村经济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且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生产要素开始流动起来,使得适应于封闭式自然经济的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宅基地"三权分置"有利于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提升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隐形交易、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农民融资困难、土地所有者利益受损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与时俱进地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状况为视角对现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存在问题及危害。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历史,在宅基地使用权性质与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农村宅基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宅基地退出的困境。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对实现农村土地要素流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破解征地制度的困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法律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为了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现行法律法规跟不上农村土地利用形势的发展,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不均等;在司法实践中,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难题.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的制度亟需创新,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当前我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提升农民福祉、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构建该制度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提供参考,分析宅基地制度变革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方式变化和"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该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路径。指出,我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转变,农民居住权的保障方式从通过用途限制来保障转变为通过资格权来保障。"三权分置"体制下农民的居住权保障面临三重风险:一是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二是宅基地抵押强制执行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三是资格权不完善给农民居住权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应从确立农民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风险缓冲机制以及完善资格权认定制度三方面构建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露  李臻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15-20716
总结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现状: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宅基地产权模糊化;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村集体和农民宅基地产权弱化;地方政府应和农村集体和农民自发的宅基地产权强化。并分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不完整、国家垄断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和使用,并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作为我国保障农民基础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宅基地使用权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制度不断受到侵蚀,例如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宅基地权益地下交易、农村住房闲置、一户多宅等,一些与宅基  相似文献   

11.
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课题。浙江省温州市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房财产权改革是由民间自发创制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对农房抵押转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问题、社会稳定问题、风险防控问题等进行改革尝试和机制创新。下一阶段深化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还权赋能"的基本思路,完善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法律法规,开展农房和宅基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从法律上建立权利主体完善的宅基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制度,在经济上实现农民的土地权利收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罗平县、鹰潭市余江区及义乌市试点调查发现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中主要存在法律规定不统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及宅基地补偿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及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已经与现实脱节。文章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财产进行流转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重新构建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基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的调研,分析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存在问题,剖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结果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化,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农村住房、实行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等做法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户多宅"、违法违规用地建房和非法流转交易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需求,法律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缺位以及与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据此,提出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宅基地交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村宅基地: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村宅基地制度也是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制度.目前,随着农村大量人口进城落户,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客观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也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最为复杂、最为敏感和最难决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此,本文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产权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强调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群体身份逐渐复杂化、农民对住房权益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从农民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制度规定,是确定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本文基于农民住房权益视角,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以2015年以来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例,分析当前宅基地和住房制度产生的问题,解析农民住房权益残缺的理论影响,探讨上一轮改革在农民住房权益保护层面的经验和瓶颈,提出深化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建议。研究表明,现有的宅基地和住房制度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制度结构封闭、忽视农民财产权益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多元的农民住房权益诉求,成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桎梏。上一轮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未充分实现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房权益,农村住房和住宅用地市场关系还有待理顺,城乡居民住房权益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未来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应因地制宜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基本居住权益,适当兼顾部分非集体成员的居住权益,有次序地实现农民住房财产权益,从而实现提高宅基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近期目标和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迎来了一定的变革,在这种环境下,各地区政府对于宅基地制度改革予以了积极探索,目的是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我国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文章做了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乡村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钰馨  杨露 《乡村科技》2019,(10):17-18,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政策导向,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粗放利用,使得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因此"盘活"这些潜在土地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合理发展。因此,乡村振兴中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找到宅基地有序流转、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等方面的突破口,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