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大蜡螟个体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的主要敌害。据我们1984年1~6月在试验蜂场先后抽脾(边脾)33张剥查,其中有大蜡螟2719头,占99.02%,有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27头,占0.98%,平均每张巢脾有大蜡螟82.39头,给养蜂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给养蜂业中大蜡螟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984~1988年,代们对大蜡螟个体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galleriae)晶体蛋白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经亚致死剂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糖原、组蛋白及RNA的量均较正常幼虫减少。处理组幼虫整体匀浆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较正常幼虫低。大蜡螟幼虫经B.t.galleriae晶体蛋白处理后中肠上皮细胞明显空泡化,并发生解体。  相似文献   

3.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透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去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古巴斯氏线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热带地区的古巴斯氏线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线虫侵染大蜡螟幼虫的温度范围为15~35℃;在25℃下,线虫在大蜡螟幼虫体内完成一个侵染周期需200~212小时;对大蜡螟幼虫的侵入率为42.8% 。在常温(20~33℃)下贮存6个月后其存活率为93.5% ;侵入率为31.3% 。古巴斯氏线虫的耐高温能力和运动能力均优于小卷蛾线虫A24品系,但耐干燥能力较差。古巴斯氏线虫的耐高温及常温下耐贮存的特性显示了其在防治害虫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发生期并为其田间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测定27、29、31、33、35℃五个温度下大蜡螟幼虫龄期、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27~35℃范围内,大蜡螟能正常发育,但低温会使幼虫龄期减少,29~35℃下大蜡螟有7~10龄幼虫,而27℃下,大蜡螟仅有6~8龄幼虫。温度显著影响各虫态存活率,低龄尤其1龄幼虫受温度的影响较大,27~33℃下其存活率低于26.06%,当温度为35℃时其存活率高达87.27%。世代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负相关,卵期、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发育历期均在35℃降至最小值,分别为5.00、25.90、7.05和37.95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大蜡螟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1、13.69、19.83和13.19℃,有效积温依次为100.32、514.09、95.13和789.87日·度。雌雄成虫的寿命和雌成虫产卵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  相似文献   

10.
大蜡螟(Galeriamelonela)幼虫对昆虫病原线虫极为敏感,又易于人工标准化饲养,因此常作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资源调查、活体繁殖、线虫回收和线虫毒力测定等研究的试虫。大蜡螟幼虫在真菌、细菌等其它微生物研究中也有广泛用途。在实际工作中,一次试验需用...  相似文献   

11.
大蜡螟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中蜂Apis cerdna F.的危害,对研究大蜡螟的防治对策,发展养蜂生产是很有益的。本文报道的是1987~1988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间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管氏肿腿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9、3、-3、-9℃条件下,分别将玉米螟老熟幼虫、大蜡螟老熟幼虫和黄粉甲蛹贮存5、15、25、35和45d,观察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寄主玉米螟和大蜡螟老熟幼虫的最佳贮存条件为3℃贮存45d,黄粉甲蛹的最佳贮存条件为-9℃贮存25d。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长尾斯氏线虫,其次是小卷蛾斯氏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的致死能力最弱。在同一大蜡螟幼虫体内时。异小杆线虫的繁殖受斯氏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大,而两种斯氏线虫的繁殖受异小杆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小。两种斯氏线虫对各自的繁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的筛选及其胞外蛋白酶产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从果园土壤中筛选出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共获得4株高毒力菌株,其LT50值在1.85~2.56 d之间,LD50值在6.11×102~1.55×104 spores之间。利用明胶-琼脂平板分析法对筛选出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各菌株间产酶水平差异较大,且菌株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幼虫致死率和水平运动能力的差异。紫外胁迫后,不同介质中储存的海滨斯氏线虫的平均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预胶化淀粉(69.39%)、木质素磺酸钙(51.75%)、蛭石(48.06%)、无菌蒸馏水(47.17%)、黑炭(16.92%)。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经紫外胁迫30 min后处理大蜡螟幼虫,其72 h的校正致死率在93.33%~96.67%;紫外胁迫60 min后,储存于预胶化淀粉、蛭石、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83.33%~90.00%;紫外胁迫90 min后,储存于蛭石中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90.00%~96.67%;紫外胁迫120 min后,5种介质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60.00%~76.67%,无显著差异(P>0.05)。紫外胁迫4个处理中,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24 h后92.33%~96.67%的个体运动到3.6 cm圆孔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测定的其他介质相比,木质素磺酸钙能显著提高海滨斯氏线虫抗紫外胁迫的能力。因此,推荐使用木质素磺酸钙储存海滨斯氏线虫,以增强其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谢汝创  蓝华生 《昆虫天敌》1996,18(2):71-73,63
本文报道了小卷蛾线虫S. carpocapsae A24侵染期带鞘和已脱鞘线虫侵染力的比较测定结果。实验表明:带鞘线虫无论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或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其侵染力均显著优于已脱鞘线虫。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绿僵菌在其致死害虫表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等相关分子机制,通过显微观察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生长和产孢特性,并测定其致病力,分别对虫尸表面和PDA培养基上罗伯茨绿僵菌的菌丝生长阶段和大量产孢阶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对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产孢及致病力通路相关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培养5 d后,罗伯茨绿僵菌开始大量产孢,培养14 d时产孢量最高,为4.6×10~7个/cm~2,大蜡螟幼虫注射罗伯茨绿僵菌4 d后,其体表出现菌丝,5.5 d后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大量产孢,9 d后产孢量最高,为2.6×10~8个/cm~2。与PDA培养基上罗伯茨绿僵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致死时间(7.09 d和4.66 d)相比,体壁侵染法和显微注射法侵染的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致死时间(6.33 d和4.49 d)分别显著缩短和无显著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大量产孢时期,虫尸表面罗伯茨绿僵菌中共有810个基因上调表达,452个基因...  相似文献   

18.
麦蛾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的培养液用帕拉玢膜加工成小囊状“人工幼虫”,将寄生在大蜡螟幼虫体表接近孵化的麦蛾茧蜂卵,移到“人工幼虫”上培养。麦蛾茧蜂完成从卵到成虫离体发育,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72%、48%和24%。  相似文献   

19.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对海南省主要槟榔产区槟榔园中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诱捕,并评估了目标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在采集的150份土样中共有12个土样经检测发现含有昆虫病原线虫,检出率为8%。其中,屯昌、定安和万宁三个市县采集的土样中检出的带线虫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2.90%、11.76%和10.00%,而海口和保亭土样中未检出昆虫病原线虫。在室内以大蜡螟为试虫测试线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诱捕的12个线虫种群均对大蜡螟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致病力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20 h校正死亡率21.11%~72.22%)。选取致病力较高的Tc05、Wn01和Wn09样本测试对红脉穗螟3龄幼虫的致病作用,结果显示在600 IJs/mL线虫液处理后24 h,Wn01种群对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半致死浓度LC50为283.70 IJs/mL;Tc05和Wn09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相近,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67%和65.00%,LC50分别为504.75 IJs/mL和502.70 IJs/mL。研究表明,Wn01,Tc05和Wn09线虫种群对红脉穗螟幼虫具有一定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20.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指标及体内消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香根草能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效率及体内消化酶活性。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粗生长效率ECI和净生长效率ECD显著降低;除蔗糖酶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在特定龄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4龄幼虫蛋白酶比活力、2~4龄幼虫淀粉酶比活力和1~4龄幼虫海藻糖酶比活力显著降低,而1~3龄幼虫蔗糖酶比活力显著提高。本文为进一步阐明香根草对大螟的致死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