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As Zn复合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As、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n(≤100mg·L-1)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浓度增大(300~500mg·L-1)对小麦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重、根长、根重均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α-淀粉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大;低浓度A(s10mg·L-1)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As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两者复合处理,As浓度≤20mg·L-1时,As、Zn表现一定的拮抗作用,Zn的加入能够缓解As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使小麦幼苗根和芽中As含量下降;当As浓度>20mg·L-1时,二者表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加剧了单一污染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Fe、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Zn2+及其混合液对小麦发芽率、α-淀粉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Fe3+和Zn2+可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高浓度Fe3+和Zn2+则抑制种子萌发;α-淀粉酶的活性随着Fe3+和Zn2+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Fe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随着Zn2+和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9):82-85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石油污染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胁迫延长了种子的发芽期,但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并不显著,根长和芽长受石油污染抑制作用明显,尤其是根长,在25 mg·L-1低浓度处理中表现出显著的受害症状(P<0.01);石油浓度为250 mg·L-1时,根长及芽长抑制作用明显下降,并且对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苜蓿的根和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随石油浓度的增加呈现相应响应,总体来看,根和幼苗中的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CaCl_2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胁迫对2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萌芽的影响及CaCl2对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德抗961(抗盐)和济南17(盐敏感)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芽长、根长、α-淀粉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下降,济南17下降幅度大于德抗961;CaCl2处理均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促进芽和根生长,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济南17的缓解作用显著好于德抗961。  相似文献   

5.
柴油污染土壤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壤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根和叶片)的抗氧化酶系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浓度500 ̄15000mg·kg-1处理对小麦发芽率影响甚小,当浓度达30000mg·kg-1时发芽率降至61.7%。根长和芽长受柴油污染胁迫抑制明显,在500mg·kg-1低浓度处理中即表现出显著的受害症状(P<0.05)。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对柴油胁迫的敏感顺序依次为根长>芽长>发芽率。500mg·kg-1的低浓度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刺激作用;柴油浓度为1000 ̄30000mg·kg-1时则明显抑制幼苗生长,其叶绿素a含量、株高和鲜重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且随柴油浓度增加受害程度加重。小麦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活性随着柴油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出苗后7d和10d)呈现相应响应,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柴油浓度增加而增强,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污染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小麦幼苗根部和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CuCl2胁迫下外源无机硫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幼根和幼芽的伸长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及发芽率均随介质中铜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10 μmol·L-1 Cu2 处理显著抑制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在铜胁迫下,加入10 mmol·L-1 SO42-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根和幼芽的伸长生长,增加幼芽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α-淀粉酶及CAT、P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7.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和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类型盐胁迫及外源钙离子对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碱性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强于中性盐,外源钙离子能够有效提高盐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中α-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缓解盐胁迫下种子有机物质分解过程。进而提高盐胁迫下大豆和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根长或芽长、生物量及含水量等。这种缓解作用在碱性盐胁迫下表现更加显著,对盐敏感性豆科植物的缓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麦中国春为材料,研究了重金属Pb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的Pb胁迫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5 mg.L-1Pb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有促进作用,50 mg.L-1Pb对小麦种子的苗高、根长及5 mm的胚芽鞘伸长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应。随着Pb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平均鲜干重及胚芽鞘的伸长度逐渐降低,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Pb对小麦种子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b2+和Cu2+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对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Pb2+在低浓度下(<0.5 mg·L-1)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pb2+浓度的增大,此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Cu2+(>5 mg·L-1)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皆为抑制作用;pb2+、Cu2+胁迫对小麦α-淀粉酶活性存在低浓度激活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Cu2+对小麦种子萌发各项指标的抑制率大于Pb2+,Pb2+、Cu2+对小麦根生长的毒害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铜和锌胁迫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和Zn2+胁迫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u2+和Zn2+对红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Cu2+浓度为0~0.05mmol·L-1时,红小豆发芽率和发芽势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Zn2+浓度为0~0.10mmol·L-1时,促进红小豆种子萌发和生长。当Cu2+和Zn2+浓度大于0.50mmol·L-1时,红小豆根和芽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且Cu2+和Zn2+胁迫对根的抑制效果大于对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树莓优良品种奥瑞斯(Orus)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其推广和大量繁育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最佳外植体的选择为带芽茎段,最佳的取材时间为春季5月份,萌发率可达100%。(2)最佳灭菌体系的流程为75%酒精浸泡30s后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以3%Na Cl O灭菌15min后无菌水冲洗3次。(3)奥瑞斯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2.0mg·L-1+NAA0.1mg·L-1,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0.1mg·L-1,增殖系数为4.5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1,生根率为100%,植株可平均生出3cm的根系3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利用化感物质香豆素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生物防控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生物检测法,研究了50,100,150 mg·L-1等3种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香豆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节节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和根长的生长。从抑制率(RI)可知,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质量浓度效应的抑制作用。此外,不同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处理对根长的RI值均明显大于苗高,表明香豆素对节节麦幼苗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幼苗生长试验中,仅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0天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第5天时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节节麦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对香豆素造成的损伤进行积极修复的结果。而1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5天时脯氨酸质量分数较第10天时增加不显著,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表明香豆素150 mg·L-1溶液处理第15天已超出节节麦的适应承受范围。以上结果显示:150 mg·L-1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通过影响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细胞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等途径调节节节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小麦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当浸提液质量浓度达100 g·L-1时,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 0.05)。此外,SOD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逐渐增加变化,其中,前期(0~5 g·L-1)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对照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节节麦自身调节有关,之后增加迅速,且较对照增加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 < 0.05),表明节节麦幼苗生长受到小麦水浸提液化感胁迫作用的加剧。综合化感效应值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100 g·L-1时,小麦对节节麦幼苗化感抑制作用强弱为茎叶≥根系。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吉生和野生羊草种子为试材,分别测定0、0.1、1、5、10 mg·L-1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iehiohenoxyacetic acid,2,4-D)和不同浸种时间(24、48、72 h)对两种羊草种子发芽特征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吉生和野生羊草种子发芽的2,4-D浓度均维持在0.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小麦种子及幼苗,研究壳寡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壳寡糖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种子胚乳淀粉酶活力,提高胚根、胚芽的生长速率,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同时,壳寡糖还可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浓度为0.1μg/m l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壳寡糖具有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该研究可为壳寡糖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在小麦播前种子处理上的最佳应用浓度,本试验以烟农19品种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穴盘育苗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设置0、5、10、20、30、50、100 mg·L-1共计7个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GGR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 GGR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12.09%、15.31%、31.55%和42.09%。小麦幼苗的株高以20 mg·L-1 GGR浸种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了32.00%。小麦根长以50 mg·L-1 GGR浸种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了10.26%。30 mg·L-1 GGR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茎粗、叶长、根体积、苗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45.19%、25.37%、68.18%、66.34%、35.53%、36.50%、146.88%和131.03%。综合隶属函数分析与评价,适宜浓度的GGR浸种(30 mg·L-1)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缩短种子发芽时间,对小麦实际栽培过程中培育壮苗、提质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树莓‘沙尼’组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树莓(Rubus ideaus L.)的优良品种‘沙尼’(‘Shawnee’)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树莓的大量繁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的选择为带芽茎段,最佳的取材时间为5月份,萌发率可达100%。最佳灭菌体系的流程为75%酒精浸泡30 s后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再以2%Na Cl O灭菌20 min后无菌水冲洗3次,污染率达到0%。‘沙尼’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AA 0.5 mg·L-1;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为3.4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1,生根率为100%,植株可平均生出2 cm的健壮根系10条。  相似文献   

19.
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解毒效应。[方法]以豌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NO3和ZnSO4的混合溶液对豌豆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与茎长的影响。[结果]随着汞浓度的增加,豌豆幼苗生长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汞浓度为150 mg/L时,萌发率、根长和芽长均降为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1.70%、2.23和0.18 cm。当加入锌浓度≤5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的生长均好于未加锌;但当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种子的生长均低于未加锌。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的分裂期细胞数均大于对照。当锌浓度为20 mg/L时,细胞畸变率最低(0.57%);锌浓度为10 mg/L、汞浓度为1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多。汞浓度为10mg/L时,POD灰度值最大,是对照的207.86%。[结论]锌的最佳解毒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浸种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提高翅果油树种子的发芽率,在10-2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促进翅果油树幼苗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地上部的鲜、干重及根系鲜重的增加,且有利于侧根发生。其中以100 μmol·L-1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以1 000 μmol·L-1处理对侧根发生的促进效果最好。其中100 μmol·L-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