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80℃水浴加热20 min、系列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不同菌落形态的芽孢细菌32株。通过十字划线法进行初筛,获得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1株,其中13株拮抗作用显著。通过打孔法进行复筛,获得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6株,其中ZH-15菌株拮抗作用最显著,为尖孢镰刀菌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芦蒿连作土壤中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扦插茎秆的切口处侵染扦插苗,严重地降低扦插苗的成活率。实验通过分离生防菌株,开发生防生物有机肥防控扦插苗连作病害。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具有生防芦蒿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9。D9菌株的代谢物能够显著地抑制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的伸长(P<0.05)。芦蒿连作土壤扦插苗病害的防控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D9生物有机肥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7.3%和97.1%,同时能够显著地(P<0.05)降低芦蒿扦插苗的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而且D9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P<0.05)降低扦插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相较于对照处理,D9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和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了35.7%和93.7%。有机肥没有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而D9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P<0.05)。D9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连作芦蒿扦插苗的病害,为芦蒿产业提供一条绿色、安全的栽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3种内生真菌对连作花生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拟茎点霉NJ4.1菌株、拟茎点霉B3菌株和角担子菌B6菌株对花生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拟茎点霉NJ4.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明显,抑菌率为38.93%,与尖孢镰刀菌生态位重叠指数为1/3;拟茎点霉NJ4.1菌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对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18.15%,拟茎点霉NJ4.1菌株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明显小于挥发物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南海红树林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o)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拮抗杉木致害菌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SF2(Fusarium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活性的海洋细菌3728菌株,对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细菌3728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J276351)处于同一分支上,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以木香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分离自健康木香植株根际土壤的324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2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at-21和at-97,抑菌率分别为66.8%和78.6%.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株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t-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at-9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6.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河口和海南省兴隆香荚兰种植区的96株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强致病性菌株占56.3%,中等强度致病性菌株占9.4%,弱致病性菌株占21.8%,非致病性菌株占12.5%;云南省西双版纳、河口及海南省香荚兰种植区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并从中筛选出12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作为香荚兰根腐病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草莓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与盆栽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芽孢杆菌,对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各类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种属;采用盆栽试验检测了其生防效果。通过试验获得了一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HD-5,并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7.78%,具有较好的草莓根腐病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沈阳、锦州、朝阳、丹东、大连采集典型黄瓜枯萎病株标样197个,对单孢分离获得的5个代表菌株 Co13、Co17、Co39、Co56、Co76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及观察鉴定。结果分离出尖孢镰刀菌占74.7%,木贼镰刀菌占8.6%,茄病镰刀菌占6.9%,半裸镰刀菌占0.8%,串珠镰刀菌占4.7%。其中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是优势菌株,致病性最强。证明辽宁省黄瓜枯萎病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t.sp.Cucumerinum)。  相似文献   

9.
尖孢镰刀菌致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离、鉴定侵染黄瓜的尖孢镰刀菌的基础上,测定30个尖孢镰刀菌菌株(包括6个专化型)对黄瓜的致病性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我国黄瓜的尖孢镰刀菌至少有5个以上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除来自黑龙江的9909-1菌株与膜的黄瓜根茎腐专化型(Fusarium axysporum f.sp.radicis-cucmeinun,FOCS)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外,其它菌株均与希腊的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f.sp.cucumerinum,FOC)和FORC不亲和,本文所测定的尖孢镰刀非致病菌株均与致闰 株不亲和,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菌株归属于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应用营养体亲和性区分菌的致病性及专化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对土样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芽孢细菌HD-5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结合HD-5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rDNA全序列分析结果综合考察,判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氯酸盐对从西双版纳、河口、海南香荚兰种植园根腐病标样中分离得到36个尖孢镰刀菌进行诱变。诱导获得459个nit突变体,并用不同氮源培养基对突变体进行鉴定,划分出nit1、nit3、nitM、nitX等4种突变类型,其中nit1出现的频率最高,nitM亲和性最强。经配对实验将36个菌株归为15个VCG组群,表明尖孢镰刀菌香荚兰专化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且VCG组群与菌株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香荚兰根腐病是影响香荚兰生产的一个制约因素,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试验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引起香荚兰根腐病致病性不同的12个菌株(其中尖镰孢9株,茄镰孢3株)进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发现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区主要集中在中间带区和快带区。对12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带的Rf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0.71的水平上,能将尖孢镰刀菌和茄类镰刀菌区分;在相似性0.86的水平上,能将用传统的致病性鉴定方法鉴定出的强、中、弱致病菌株及非致病菌株分开。试验的目的在于寻找与致病性/非致病性相关的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13.
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两种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的关系,为西瓜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粉碎后施入瓜类连作土壤中并继续栽培西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西瓜蔓长、鲜重及产量,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通过Real-time PCR测定西瓜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芽孢杆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蔓长的伸长,并在后期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鲜重、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的增加(P<0.05),且D125处理略高于D123处理;残茬处理虽然增加了西瓜单株产量,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统计表明,定植第2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D123处理与CK(P<0.05),D123与CK间差异不显著;定植第3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D123与CK、D125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真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并在定植30 d时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对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在定植30 d时,D125处理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但D123处理和CK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细菌/真菌的比值随着取样时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菌繁殖速度低于真菌繁殖速度;定植20 d时,D125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值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D123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西瓜植株的生长,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各时期尖孢镰刀菌均表现为CK>D123>D125,在定植第20天和第40天时表现为小麦残茬处理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数量(P<0.05)。芽孢杆菌数据表明,各处理在定植30 d时芽孢杆菌数量均达到最高,其他时期均较低,小麦残茬的施入增加了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D125处理在各时期均表现为显著高于CK(P<0.05),D123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30 d表现为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D125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40 d显著高于D123处理(P<0.05),定植后30 d时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结论】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并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枯萎病致病菌数量,对西瓜连作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抗细菌bio-B3、bio-d4和bio-P对4种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拮抗细菌bio-d5对辣椒白绢病菌不产生抑菌带,但对其他3种病菌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4种拮抗菌株对节瓜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原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为76.4%~100%,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降低;拮抗细菌bio-B3、bio-d4b、io-d5发酵液1002、00和3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3.3%~80.2%,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大于bio-P和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杉木连栽根际土壤致害Fusarium oxysporum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SF2)及其分泌的毒素是造成杉木连栽土壤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笔者从106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23株具有拮抗SF2特性的菌株,在湖南会同杉木中心产区进行的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海洋细菌3728菌株能够在杉木根际土壤中定殖,抑制杉木致害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杉木幼苗生长,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鉴定植物枯萎病菌拮抗细菌,为植物枯萎病生防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枯萎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该菌株对棉花和小鼠的安全性。[结果]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中,有5株对多隔镰刀菌、香石竹尖孢镰刀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中,KL-1菌株对3株目标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69.09%、80.78%、78.89%。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表明,KL-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安全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KL-1菌株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KL-1菌株具有对多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且对棉花和小鼠安全无毒,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黄瓜根际促生真菌,并探索其促生效应。[方法]以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能力为筛选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黄瓜的促生效应;通过形态鉴定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促生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从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同时具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的真菌,该菌株孢子悬浮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形态学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所筛选的促生真菌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障碍,为开发研制黄瓜专型促生制剂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从香蕉土壤中分离出的7个不同性状的芽孢杆菌菌株以及荧光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等分别用于测试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中荧光假单孢菌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菌丝生长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荧光假单孢菌和XP菌株混合后,其抑菌作用得到加强,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枯草芽孢杆菌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离体测定和温室植株测定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B03对供试的15种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均具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甘蓝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发酵滤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发酵液的施用时期不同对甘蓝枯萎病的温室防效影响显著,以发酵液灌根后3 d再接种病原菌的效果最好,可明显降低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高达9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