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青贮方法,同时指出青贮苜蓿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为青贮苜蓿的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叶绿素不仅影响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感官评分,也是苜蓿青贮饲料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发酵品质优良的苜蓿青贮可能由于叶绿素降解少而具有与其原料相近的颜色。这篇综述对苜蓿叶绿素稳定性、功能、青贮苜蓿中的叶绿素以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等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叶绿素降解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是影响叶绿素降解代谢主要因素的假说,以期揭示苜蓿青贮过程中叶绿素降解代谢机制,为调制生产富含功能性成分的苜蓿青贮饲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牧草为材料,按照90%苜蓿+10%鸭茅、70%苜蓿+30%鸭茅、50%苜蓿+50%鸭茅的比例进行青贮,通过分析对比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感官青贮效果等,以期优化最佳混合青贮的豆∶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和鸭茅混合青贮后,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均为优良,且pH呈下降趋势,青贮效果优于苜蓿和鸭茅的单独青贮。混合青贮降低了苜蓿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36.4%,鸭茅青贮中乙酸、丙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高了苜蓿青贮中乳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丁酸的产生,苜蓿+鸭茅饲草混贮比例为7∶3和5∶5处理结果未检测出丁酸。3个混合青贮组合的粗蛋白含量高出鸭茅单贮31.9%,酸性洗涤纤维低于鸭茅青贮12.6%。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鸭茅以7∶3比例混合青贮,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4.
苜蓿是世界公认的牧草之王,但由于苜蓿自身的成分特点导致其难以利用常规的存储技术进行很好地存储,使这种优良牧草的供应季节性、区域性失衡。而青贮技术既可以较多地保持饲草的养分,又可以长期贮存而不坏,是解决苜蓿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及各添加剂的作用特点,旨在为我国苜蓿青贮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半干青贮技术是苜蓿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广的,而苜蓿添加剂青贮技术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苜蓿的水分、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头茬苜蓿设置3个水分梯度,并添加4个水平的甲酸、丙酸、双乙酸钠,装入聚乙烯袋抽真空,发酵45 d 后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适宜苜蓿青贮的水分条件为55%,这一水分条件下苜蓿青贮料的 pH、氨态氮、粗纤维最低,可溶性糖、乳酸最高;而3种添加剂对青贮料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苜蓿青贮料的 pH 和氨态氮含量(P 〈0.05),并且能够很好地保存青贮料中的可溶性糖,通过对灰色关联度分析,甲酸对苜蓿青贮的影响效果最佳,丙酸次之;且55%的水分条件下添加15 mL/kg 的甲酸,青贮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和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以全株玉米和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探讨添加LaLSIL Dry(LD)、H/M FINOCULANT(H/M F)和FAST-SILE(FS)三种乳酸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可以单独调制出优质青贮料,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全株玉米青贮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含量;乳酸菌添加剂可明显降低苜蓿青贮的pH值,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乳酸菌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硝酸盐对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半干苜蓿为原料,在干物质含量大于50%的条件下,设置0.10、0.15、0.20 g/kg 3个NaNO_3添加量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270 d后测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半干苜蓿原料不使用添加剂直接青贮可以获得品质较好的苜蓿青贮饲料;与对照组相比,0.2 g/kg的NaNO_3添加量处理对苜蓿半干青贮品质无影响,但具有抑制青贮发酵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安全范围内添加硝酸盐可以抑制发酵,并且有效保留苜蓿半干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原料进行青贮发酵试验,研究苜蓿单独青贮时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研究其pH值和乳酸、干物质、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变化,探明苜蓿青贮发酵规律和青贮饲料成功保存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宁夏固原地区饲喂苜蓿青贮对育肥肉牛增重效果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将18头体重、年龄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根据饲喂粗饲料情况随机分为3组:苜蓿干草组、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饲喂90 d。结果显示:(1)头均累计增重和头均日增重,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极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和苜蓿青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的增重效果要高于苜蓿青贮组;(2)在精饲料一致的条件下,只考虑粗饲料和增重效益,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55.46元,苜蓿青贮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63.84元。研究表明:用苜蓿青贮饲喂育肥肉牛,增重和养殖经济效益都比苜蓿干草好,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乳酸菌以及乳酸菌分别与甲酸、双乙酸钠的组合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乳酸菌及乳酸菌组合不同添加剂量处理的苜蓿青贮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对苜蓿青贮效果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且乳酸菌组合作用均优于其单独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乳酸菌与甲酸组合的高添加水平效果最佳,中等添加水平次之,对照组的青贮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苜蓿青贮技术是贮存苜蓿青干草的方式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做了系统总结,详细分析了紫花苜蓿青贮的原理、技术及所用设施。对于苜蓿青贮来说,半干青贮技术较为实用,而未来苜蓿青贮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乳酸菌添加技术,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黄土高丘陵沟壑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燕麦、苜蓿裹包青贮及苜蓿干草为试验材料,旨在研究其在肉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及组合效应,为其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将4种优质饲草按干物质基础组成7种不同比例组合,即C1(50%玉米青贮+50%燕麦青贮)、C2(50%玉米青贮+50%苜蓿青贮)、C3(80%玉米青贮+20%苜蓿干草)、C4(50%燕麦青贮+50%苜蓿干草)、C5(70%玉米青贮+10%燕麦青贮+20%苜蓿青贮)、C6(65%玉米青贮+15%燕麦青贮+25%苜蓿青贮)和C7(50%玉米青贮+20%燕麦青贮+30%苜蓿青贮)共构成11种发酵底物。结果表明:4种单一饲料在各时间点的产气量(GP)玉米青贮最高,苜蓿青贮最低(P<0.05);7种组合不同时间点产气特点为,C3的GP最高,C4最低(P<0.05)。4种单一饲料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和产气速率常数(c)分别为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最高,与其他单一饲料存在显著差异(P<0.05);7种组合中的a和c均以C2最高;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和潜在产气量(a+b)均以C3最高,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体外发酵48 h后,4种单一饲料中玉米青贮的干物质消失率(DMD)显著高于其他3种(P<0.05);培养液的pH介于6.27~6.72,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氨态氮(NH3-N)浓度燕麦青贮最高(P<0.05)。7种组合的DMDC2显著低于C5和C7(P<0.05);pH介于6.40~6.69,其中C3显著低于其他6种(P<0.05);NH3-N的浓度C1与C2显著高于其他5种(P<0.05)。4种单一粗饲料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为玉米青贮显著高于苜蓿青贮和干草(P<0.05);7种组合培养48 h后,培养液的TVFA浓度C2和C4显著低于C5和C6(P<0.05)。综上,玉米青贮的体外发酵GP、DMD、TVFA及乙酸浓度均最高;苜蓿青贮的体外发酵GP较低,发酵速度慢;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均为正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4、C2、C5、C1、C3、C6、C7。  相似文献   

13.
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林  孙启忠  张慧杰 《草业学报》2011,20(4):202-209
以玉米与苜蓿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找出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 1)各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较苜蓿单贮均得到改善,达到优质青贮的目的; 2)玉米与苜蓿3∶7混贮处理CP和Ash含量高于玉米单贮,低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而NDF和ADF含量低于玉米单贮,高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3)玉米与苜蓿5∶5、7∶3混贮处理pH值较苜蓿单贮显著降低(P<0.05);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百分比均达到60%以上,乙酸、丙酸占总酸百分比较苜蓿单贮降低,丁酸产生较少; 4)苜蓿青贮后乳酸菌数达到108 cfu/g FM,玉米青贮前后乳酸菌数差异不明显,青贮后各处理大肠杆菌数明显下降。7∶3混贮处理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苜蓿青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国内外苜蓿青贮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其中添加剂青贮技术是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重点。由于苜蓿水分高、含糖低、缓冲度高和乳酸菌少等原因,其青贮需要特殊的处理,苜蓿最早采用半干青贮技术,现在发展为添加剂青贮技术,但是距离生产实践仍有一定的距离,最后对苜蓿青贮添加剂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pH值并明显提高乳酸含量(P0.05),对乙酸及丙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乙酸含量(P0.05),两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添加乳酸菌的现蕾期苜蓿青贮品质最佳。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方法测定表明,第1茬盛花期的苜蓿青贮饲料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高,苜蓿青贮饲料各处理中的中速降解蛋白质(PB2)含量均是占可降解蛋白质(PB)含量的最大比例。  相似文献   

16.
苜蓿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高,营养价值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收获期雨热同季导致割晒苜蓿自然晒干较为困难,所以制作成青贮成为近几年苜蓿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苜蓿青贮具有适口性好、易于保存、加工损耗低等优点,国内苜蓿种植户纷纷加入制作苜蓿青贮的队伍,但并未推动该产业快速、良性发展。本文探讨苜蓿青贮销售的痛点和难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美拉德反应对添加5%糖蜜的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严重破坏了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分含量均与青贮原料和正常的青贮料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正常青贮料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也随之发生显著性下降(P<0.05)。苜蓿青贮后酸性洗涤纤维(ADF)变化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下降趋势,发生美拉德反应后ADF和NDF均为升高的趋势(P<0.05)。17种氨基酸的含量在青贮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和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半胱氨酸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青贮料高于青贮原料(P>0.05),发生美拉得反应的苜蓿其含量低于青贮原料和青贮料,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14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为降低趋势,其中以赖氨酸降幅最大(77%)。  相似文献   

18.
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蔡敦江  周兴民 《草地学报》1997,5(2):123-127
试验结果:(1)苜蓿添加亚氨法造纸黑液6kg可获得优质青贮,成本较添加甲酸可降低87%。(2)苜蓿优质半干青贮水分高限为:现蕾期55%,初花期60%,盛花期65%,结荚期70%,较传统含水45-55%可缩短晾晒时间。(3)苜蓿加20%干麦秸混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苜蓿青贮品质评定指标体系及测定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苜蓿(Medicago sative)青贮技术成为当前苜蓿草研究的热点,而苜蓿青贮评定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的完善和规范直接影响苜蓿青贮品质,因此适应苜蓿青贮评定的标准急需建立。目前苜蓿品质评定基本是参照青贮饲料的通用标准,由于苜蓿豆科牧草自身的特性和青贮方法的特殊性,传统的评定基准如有机酸、铵态氮、pH值等并不完全适应苜蓿青贮;同样随着青贮技术的发展,有关指标的测定新方法也不断出现,传统的测定方法亟待改进。通过对不同的评定标准和测定方法的分析,V-Score和Kaiser法较适合苜蓿青贮,但评定指标较少,可以将pH值、铵态氮、乳酸等指标加入,进一步细化评定范围;铵态氮可以用比色法测定,有机酸的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种植苜蓿、青贮玉米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涵  于卫平  何连  赵萍 《草业科学》2005,22(1):52-55
为了对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长效生态、绿色环保等方面作一推广介绍,对宁夏干旱地区常见的苜蓿、青贮玉米Zea mays 种植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和折干后的青贮玉米的生产成本基本接近,分别为179.1和183.3元/t;两者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接近,分别为4 521和4 369元/hm2;从营养价值分析,苜蓿的粗蛋白产量为1 939.2 kg/hm2,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产量为1 744.1 kg/hm2,苜蓿具有明显优势;从间接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苜蓿更为突出.另外,通过开展饲用植物新品种的选优和加强饲草的栽培管理能够提高牧草产量与品质,延长苜蓿的利用年限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