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蛀干害虫,已造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重大损失(张星耀等,2003;萧刚柔,1992),长期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防治光肩星天牛(孙福在等,1997;张波等,1999;张永安等,2003),但对光肩星天牛等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是杨、柳、榆等树的主要害虫 ,国内普遍发生。此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 ,受害树木上天牛羽化孔、刻槽到处可见 ,严重地威胁杨、柳、榆等行道树的正常生长。由于天牛的危害 ,呼和浩特地区行道树干枯死亡严重 ,致使很多街道砍掉了已生长几十年的行道树 ,既耗费大量资金又影响了市容。目前天牛逐渐威胁着防护林带 ,对天牛的防治研究已成为保护防护林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于1988年进行光肩星天牛试验研究 ,现将部分结果整理如下 :一、寄主植物呼和浩特市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加杨、箭杆杨、小叶杨、垂柳、旱柳、榆和糖槭等 ,并…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ALB,Asian longhorn beetl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我国重要林木蛀干害虫(萧刚柔,1992)。中国东部光肩星天牛分布区位于100°—127°E、21°—43°N(阎俊杰,1985);该虫现已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纽约州的纽约市和长岛以及新泽西州,加拿大的多伦多和安大略建立低密度种群,奥地利、德国乃至法国亦有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4.
杨树天牛,为蛀干性害虫,其生活隐蔽,常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当涂县以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危害为主。光肩星天牛在江南多为一年1代,极少两年1代。11月在树干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并于翌年4  相似文献   

5.
柳树化学成分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柳树化学成分的分析,柳树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产卵刻槽数、卵孵化数、越冬幼虫存活数显著正相关,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显著正相关.柳树韧皮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显著正相关,木质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产卵刻槽数、卵孵化数、越冬幼虫存活数显著负相关.柳树韧皮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木质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取食不同柳树的光肩星天牛羧酸酯酶与光肩星天牛越冬幼虫存活数之间相关关系较为密切,但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mtDNA COⅠ基因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4个光肩星天牛、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斑星天牛及8个近缘种样品和花柳曲窄吉丁共37个样品的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中一段504 bp的序列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与其近缘种、外缘种间存在明显规律性差异;中国、美国、韩国等不同地理来源的光肩星天牛样品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差异,并呈现出中国北方、中国南方、美国和韩国4个种群的特征,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美国的光肩星天牛是从中国传入的"的观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样品间的差异较小,并未达到种级分类水平,应归为同1个种.  相似文献   

7.
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新疆杨光肩星天牛幼虫,测定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试验确定,在放蜂15d后,光肩星天牛幼虫开始停止排粪,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6.6%,防治效果为45.2%。管氏肿腿蜂对新疆杨农防林带中的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抗虫品种为主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的研究*秦锡祥高瑞桐李吉震曹桂洪陈维培关键词杨树抗虫品种、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是杨树(Populusspp.)重要的蛀干害虫,造成木材...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是河南省主要的林业害虫,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光肩星天牛预测预报与防治方法,旨在为光肩星天牛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早几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光肩星天牛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多年生的杨树、柳树遭受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环境的绿化、美化。一、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光肩星天牛是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木质部穿凿隧道,阻碍养分的输导。成虫产卵集中,隧道彼此较近,在同一高度往往有几条联隧道,使树木易遭风折,受害严重时千孔百洞,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枝、梢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二、发生特点光肩星天牛1~2年发生1代,以  相似文献   

11.
木材亚-超临界动态萃取过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连续萃取装置上 ,采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以乙醇或乙醇 水为溶剂 ,对兴安落叶松木材亚 超临界动态萃取过程进行了解析。在 32 0~ 360℃范围内 ,反应系统有明显的热效应产生 ,经木材组分的热分析证实 ,这是木材组分剧烈热分解的缘故。依据木材萃取速率、产物特性和萃取机制 ,构建了木材亚 超临界萃取过程模型。小于 12 0℃进行的是木材中低分子物质的物理溶解 ,12 0~ 2 0 0℃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化学降解 ,2 0 0~ 2 75℃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化学降解和热降解 ,2 75~ 370℃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热分解 ,大于 370℃进行的是木材组分的进一步炭化或煅烧及乙醇溶剂分子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02萃取沙棘果渣中β--胡萝卜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得到橘红色提取物,经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果渣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CO2流量,时间等对沙棘果渣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并对沙棘果渣提取物性质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工艺与设备及国内外在热带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苦楝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比研究了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的几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在萃取温度45℃、压力20MPa、夹带剂为60%乙醇的情况下萃取2h,苦楝素的萃取率为0.850%;微波辅助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g∶mL,下同),微波功率340W,辐射时间40s×3次,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693%;超声波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超声波功率为200W,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715%。将上述3种提取方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苦楝素提取,超声波提取法最好。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法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 ℃,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 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农药萃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型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技术提取和液膜萃取技术的原理、提取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农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要叙述了其发展前景。作者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技术提取应用于印楝种仁中印楝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天然动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其提取技术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天然生物色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分布和特定生理功能。概括了动植物色素的主要提取方法及其发展状况:直接破碎原料、溶剂浸提、物理技术辅助浸提和现代仪器提取分离等;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较具发展潜力的高效萃取方法,有利于提高色素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辅助法,研究了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为:5.000 g红景天粉末,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 h,夹带剂为无水乙醇;萃取后红景天1.000 g,加入30 mL超纯水,浸泡2.0 h,微波功率为180 W,微波处理2 min,红景天苷提取率高于95%。  相似文献   

19.
核桃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核桃仁中的核桃油,讨论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25~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5 h时,核桃油萃取率为83.59%,采用该工艺提取的核桃油品质优于压榨法和索氏抽提法所得油脂.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半连续实验装置上,采用非等温萃取技术,研究了通过亚临界和超临界乙醇萃取的木材动力态转化,主要考察了压力对木材亚临界和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范围为200-280℃,在25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第二阶段温度范围为280-380℃,在35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在该阶段同时还生成大量气体。随着压力的增加,木材转化和萃取物产率增加,气体产率减少。压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50℃以后。从工程的观点看,通过过程参数如温度和压力的调控,亚临界和超临界萃取工艺可适于木材资源的不同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