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担负着体育运动、健身技能的传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归宿。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访问法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本着为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的了解高校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现状,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第一线教学经验归纳、总结,找到相对适合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从而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健康状况也大为提高。但农村体育教学没有让毕业的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对体育没有保持浓厚的兴趣。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所以要搞好农村体育,必须从学生抓起,再以外部条件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从各方面研究资料中可知学校体育课中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学者研究认为消极的体育态度、繁重的课余学习负担、学校体育的安排的不合理、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已成为导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为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校体育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多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基础,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通过学校体育培养的,终身体育教育能够为青年一代身体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终身体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少年体质健康、体魄健壮、意志坚韧、合作能力强,体育运动水平提升,则会不乏竞技体育人才、雄厚体育运动人口、发展大众体育、旺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活力。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基于青少年学校体育教育与校外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体教融合问题,即从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积极促进社会体育助力学校体育两个方面,探寻能够形成对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校内外统筹发展、双向合力作用,把青少年身体素质抓上去,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小学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新课标的实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单靠体育课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余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子系统,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根据驻马店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改变驻马店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教育的现状,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学校体育应该在锻炼学生一个好的体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而逐渐成长为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智杰 《现代农业》2010,(12):169-17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满足了校园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不但可以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院选拔出体育人才,更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阐述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仍存在的弊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建立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的大学体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所具备的体育素质应由体育文化素养、体质健康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和终身体育能力等4个层面13项素质组成;并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提出5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质和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因此做好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体育 教学注重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体育技能,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参 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于大部分的体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快乐理念的重要性,忽视了快乐体育教学。为此,本文 将重点研究快乐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快乐体育教学,以期提高我国 体育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一直被推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 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 的重视,素质教育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体育作为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素质教育的施行起着关键作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素 质教育的发展成为了每个学校和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出发,结 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几个实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以知识和行动两个维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从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以及体育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和终身化的层面来论述构建一条实现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2009级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生总体评分较低,其中良好及以上只占27.89%,而且身体各项素质指标存在不平衡性.由此推断出河北农业大学09级新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建议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在体育教学课中,应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将健身理论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四川省10所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四川高校2015级新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四川高校大学新生男、女生的总体体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情况呈现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建议坚决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提升政策有效执行力;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夯实学校体育社团基础,丰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强化社会联动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的体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方监测制度,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8.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生所从事体育活动的总和,既包括学生在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发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探讨了时间差异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在锻炼效果方面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进行的每天1h课外体育活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积极影响高于对照组每周1h课外体育活动,说明时间因素对于锻炼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