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全蚀病使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而严重减产,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是河南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其病不仅危害重、蔓延速度快,而且控制难度大。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通常仅需3年时间,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眼下,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对小麦危害最大的小麦全蚀病要趁早防治,从根源上防治效果最好。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该病一旦传入,蔓延迅速,很难根除,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减少,根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小麦病苗返青迟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为害小麦时最重要的物理 茎秆棋 叶鞘变为黑脚 状。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主要由土壤传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1 ̄2年。防治小麦全蚀病应采取以家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种子检和倒茬,增施肥料,加强田管和施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苯来特、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1.发病症状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侵染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最重。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TiERF1和RC7基因对小麦抗全蚀病的防御反应,本研究对转TiERF1-RC7双价基因小麦进行了分子检测以及全蚀病抗性的室内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转入的TiERF1和RC7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可以遗传和转录;与受体扬麦18相比,5个转TiERF1-RC7小麦株系在整个生育期抗病性显著提高,苗期的全蚀病严重度在10%以下,成熟期的白穗率在13%以下,而扬麦18的严重度为62.98%,白穗率为26.09%。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抗病转基因小麦根表的全蚀病原菌菌丝数量及生长势明显低于感病材料。上述结果说明,转入的TiERF1和RC7基因抑制了全蚀病原菌的侵染及在转基因小麦中繁殖,进而提高了转基因小麦对全蚀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严重为害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的一类植物病原线虫,目前在我国16个省市区均有发生,在河南、河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为害尤为严重,减产达20%~70%,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孢囊线虫防治药剂迫在眉睫。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植保究所研究人员在前期试验中发现氟吡菌酰胺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强的真菌类顽固病害。小麦染病后,幼苗瘦弱,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麦田一旦染病,扩散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一般只需3年时间,而且发病田较难彻底根除。该病在我国过去是局部发生,随着农业生产复种指数的提高及良种的频繁调运,  相似文献   

10.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9,27(12):44-44
小麦全蚀病又名死穗病、白穗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加之调运频繁,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北方麦区发生蔓延较快,且部分地块损失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及防治方法1.1大豆灰霉病的为害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mm,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小麦纹枯病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就会使小麦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小麦拔节前期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斑融合,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纹枯病为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地块形成死棵白穗或颗粒无收。针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的严重性,结合本地冬小麦发病特点,特做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全蚀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时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影响农民收入。1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危害1.1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典型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是由根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刺儿菜又名小蓟、刺蓟、刺蓟芽、刺刺菜、小恶鸡婆,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分布与危害刺儿菜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均有分布,在黑龙江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烟草、棉花和果园等旱田作物,尤其对小麦危害较重,一般造成小麦减产12%~20%。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蚀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从小麦全蚀病病原菌组成及分布、病原菌鉴定及防治3个方面,综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笔者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利用现代微生物筛选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出对小麦全蚀病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并制成了名为YB-81的复配生防制剂。连续3年大田试验证实,该生防制剂可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据介绍,小麦全蚀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  相似文献   

18.
<正>1大豆霜霉病为害程度霜霉病除为害大豆幼苗和叶片外,更重要的是种子带菌。病种子的发病率为10%~50%。百粒重减轻4%~16%重者可达30%。病种子发芽率下降10%以上,含油量减少0.6%~1.2%,出油率降低2.7%~7.6%。由于霜霉病的为害,病叶早落,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可减产8.0%~15.2%。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危害小麦的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金针虫、叶蝉、蛴螬、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真菌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秆锈病、腥黑穗病、全蚀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叶斑病等。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2019年,  相似文献   

20.
<正>每到甜瓜生长季节,我们在下乡开展农业生产调查及技术服务时,看到有些甜瓜前期出苗生长比较正常,可遇到生育发生突变时,常见有的农户甜瓜幼苗成片枯萎,有的甜瓜茎蔓和叶片也点、片或者成片枯死,有的瓜果也会遭受为害,轻者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更多,从田间诊断来看,这些情况就是甜瓜不同生育时期蔓枯病的为害状态。根据历年观察,甜瓜蔓枯病从苗期到结瓜期都有可能发生,一是在幼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