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昌松毛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制了德昌松毛虫化蛹及成虫羽化发育进度“S”形曲线,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和各主要虫态间的期距,标准差及有效虫口基数法的基本参数,提出了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 森林害虫预测预报方法(续) 3.发育进度预测法 发育进度预测法又叫历期推算预测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害虫的发育进度,加上相应的虫态历期,推算以后各虫态的发生期。例如,春尺蠖最佳防治时间即三龄幼虫盛期的预测公式为: 三龄幼虫盛期=成虫羽化盛期+卵前期+卵历期+1.2龄幼虫历期 首先要调查得到准确的成虫羽化盛期,再根据气象预报预测出成虫的卵前期、卵历期和1.2龄幼虫历期,从而推算出三龄幼虫盛期,定为防治的最佳时间。 成虫的卵前期(羽化后至产卵)与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对蜀柏毒蛾(P.orienta Chao)1年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防治适期进行了评判,并对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1.蜀柏毒蛾发生期 蜀柏毒娥在四川是1年两代,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1990年至1991年我们在中江继光和仓山等地,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代各个虫期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列表1。第1代卵的孵化进度,两代化蛹进度,羽化进度的机率值曲线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1994~1998年林间样地调查和饲养观察,查明了云杉球果小卷蛾在祁连山北坡林区的成虫羽化进度、卵孵化进度、不同发育时期的物候现象、雌雄性比及各虫态的死亡率,依据有效基数法,得到发生量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5.
经1994~1998年林间样地调查和饲养观察,查明了云杉球果小卷蛾在祁连山北坡林区的成虫羽化进度、卵孵化进度、不同发育时期的物候现象、雌雄性比及各虫态的死亡率,依据有效基数法,得到发生量预测式为P=20.288P0(1-M)  相似文献   

6.
靖远松叶蜂发生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调查资料,对靖远松叶蜂各虫态发生期、发生期期距、发生期与物候的关系以及发生期预测预报的应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制定了靖远松叶蜂发生期期距表、成虫羽化期信息素监测线形图,总结出期距法预测、信息素引诱监测和物候预测法等预测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7.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8.
灰斑古毒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18—28℃范围内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Germar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灰斑古毒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雄成虫、蛹至产卵前期(♀)、全代(♀)、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2.23±1.12℃,8.96±1.29℃,14.00±0.26℃,10.38±0.26℃,10.09±2.60℃,8.39±0.47℃,10.69±2.11℃和10.27±0.86℃,有效积温分别为166.95±10.11,322.43±37.00,11.50±0.48,125.89±3.37,36.52±16.24,100.08±36.12,723.49±34.25和674.85±44.48日度。温度也影响灰斑古毒蛾幼虫的虫龄,18℃时灰斑古毒蛾幼虫只有5龄,18℃以上幼虫的龄期有6龄。  相似文献   

9.
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积温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光肩星天牛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紫薇梨象Pseudorobitis gibbus Redtenbacher是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的重要害虫,可严重影响紫薇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其发生期预测预报对于科学防控紫薇梨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期距法、物候法和有效积温法对泰安地区紫薇梨象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2015年运用期距法和物候法测定紫薇梨象各虫态发生的始盛末期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各虫态期距相对稳定。利用有效积温法测得紫薇梨象越冬蛹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91±0.87)℃和(13.98±0.88)℃,有效积温分别为(116.18±4.79)度·日和(54.4±3.32)度·日,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指数趋势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拟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松毒蛾在我省大面积大发生,造成灾害。受害林木生长严重受阻,甚至导致成片死亡。由于该虫危害,对一些林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掌握松毒蛾天敌资源情况,充分发挥它们在防治中的作用,笔者等从1988年至1991年,对松毒蛾不同虫态的天敌种类作了调查研究。据初步调查统计,松毒蛾天敌资源是比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危害猖獗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笔者介绍了该虫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在介绍其中7种优势寄生性天敌对美国白蛾越冬蛹和夏季蛹的自然寄生率、寄主蛹中羽化的子代数和性比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舞毒蛾黑瘤姬蜂的分布、寄主、寄生率、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江苏省采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的现状,探讨了应用舞毒蛾黑瘤姬蜂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4.
对杨小舟蛾卯、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进行室内人工饲养,探讨了成虫交配和幼虫饲养2个关键因子对饲养成活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了杨小舟蛾人工饲养技术。结果表明,将蛹进行单体饲养,成虫羽化后7~10h配对,交配率可提高到70%,与羽化不久即行配对的交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三角烧瓶倒置饲养法饲养幼虫,其化蛹率可提高到85%,与常规饲养法的化蛹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松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系统观察研究表明:(1)松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老熟幼虫于枯枝落叶层、杂草灌木基部、石板下、裂缝等干燥隐蔽的场所结茧越冬。在季节延迟,冬季暖和的年份,可见到少量第二代老熟幼虫在针叶丛中吐丝作茧的现象,但随着天气变冷,树上的幼虫最终迁移到地面化蛹越冬。(2)各虫态的历期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幼虫期为55~70天,第一代蛹为20~30天,第二代蛹为190~210天。(3)幼虫对寄主的为害程度,一般华山松大于马尾松,猖獗之年,可导致成片松林的死亡。(4)松毒蛾各虫态的天敌种类是比较丰富的,据初步统计有黑卵蜂、跳小蜂、茧蜂、姬蜂、寄蝇、螳螂、真菌、细菌、病毒等30余种。(5)人工清除越冬蛹宜于12月至次年3月进行;摘除夏蛹(第一代)于7月中旬至8月初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幼虫的时间为6月份,防治第二代幼虫的时间为8月底至9月中旬。(6)防治工作中,可采取治点保面,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确保第二代有虫不成灾的策略,采取营林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协调除治的综合防治策略。大面积化学防治中可采取喷洒菊酯类化学农药、灭幼脲仿生农药以及菊酯农药与灭幼脲混合施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木麻黄无性系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木毒蛾幼虫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食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抗虫性较强的木麻黄无性系抑制木毒蛾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对木麻黄小枝取食量不超过0.38 g/(头·d),相对生长率不超过0.045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不超过67%和60%,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明显较低,但近似消化率变化不明显;而感虫的无性系促进木毒蛾取食和生长,取食量均在0.43 g/(头·d)以上,相对生长率超过0.050 g/(g·d),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在73%和66%以上,幼虫取食后,其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用寄主植物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在室内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的饲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能正常在云南松木段上产卵,在补充营养后,产卵刻槽数在4~7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减少;天牛幼虫能在木段上顺利发育,并成功羽化。用云南松在室内饲养松褐天牛能获得卵、幼虫、蛹以及成虫等不同虫态,可满足不同研究所需;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有一定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山小毛虫是冷杉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用回归直线法和直接最优法,测定了自然变温条件下该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建立了它们的历期预测经验式:N=K/(T-C),可预测下一虫态乃至下一世代的高峰出现期(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2—3天)。为适时地进行林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经变异系数比较,以直接最优法估计高山小毛虫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最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林油松球果小卷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球果小卷蛾钻蛀马尾松雌球花,2年生球果和嫩梢。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内越冬。本文报道了成虫的羽化规律,幼虫钻蛀及转移习性。该虫各虫态发生期与松实小卷蛾,芽梢斑螟等钻蛀性害虫发生的相关性;马尾松林中油松球果小卷蛾与松实小卷蛾的种群比率。通过试验,提出马尾松种子园4月中旬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