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魁蚶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终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为探索南方地区海水围塘养殖魁蚶的技术,福建等地近年从辽宁丹东引进苗种进行魁蚶全人工试养,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概论:黄海位于我国海区的北部,西濒我国的江苏、山东、辽宁省,东临朝鲜半岛。习惯上以成山头与朝鲜的长山连线为界,其:北即为黄海北部。而渤海则深入我国大陆内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以老铁山西角和蓬莱头连线为界与黄海北部毗连,是我国内由海之一。  相似文献   

3.
魁蚶     
《中国农业信息》2004,(12):25-25
魁蚶属蚶类水产品,重50~60g,为大形蚶,俗称赤贝。北京某水产市场管理员指出:“为什么叫赤贝呢?是由于它里边有一种血样的液体。非常好看,非常新鲜。毛蚶就不同,毛蚶肉质是白的。”魁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的浅海里。辽宁省长海县是魁蚶的主产地之一,以产量大、品质佳享有盛名。魁蚶通常生存在水深50m左右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以微生物和小鱼虾为主,出肉率高,可生熟两吃。据经营商介绍:“魁蚶的价格春节能涨到20多元/kg,2月份后价格就往下滑,夏天的时侯是低谷,价格为12~13元/kg。”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研究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情况,分别于2019年5月、8月、10月开展了3个航次10个断面的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采样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物密度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门103种,春季59种,夏季70种,秋季56种;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存在的季节变化分是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在空间上,对南黄海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进行生物量和生物密度的比较,呈现北部高于南部和中部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调查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02~4.24、0.83~4.00和0.63~0.93,均值为3.16、2.35和0.85;夏季群落多样性水平(2.32)高于秋季(2.08)和春季(2.01);北部群落多样性水平(3.53)高于南部(3.11)和中部(3.02)。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依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断面可划分3个类群,基本上以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划分,南黄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更多的来自空间变化。根据聚类结果,计算三个类群的典型种和分歧种,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中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研究结果补充了黄海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数据,为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丹东、东港、宽句3站2006~2008年地面观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对比黄海北部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风向频率特征,统计沿海各站的海陆风日,分析该地区海陆风的宏观统计特征,并研究海陆风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沿岸海陆风效应明显,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夏秋季海风常在沿海地区造成低云天气,并有利于海雾登陆;由海陆风引起的低层辐含线(海岸锋、海风锋)有利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海陆风效应是产生降水日变化的重要因子,并可制约高温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徐明娥  赵玉洁  刘建军  王万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41-2142,2171
从天气系统、数值预报、风暴潮增水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8月22日滨海新区发生的一次风暴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黄海气旋在东移过程中引起渤海偏东风,对滨海新区产生风增水,同时黄海北部的风增水造成的风暴潮波经渤海海峡呈逆时针传向渤海西岸堆积,并与天文高潮位叠加,实况潮位高达5.18 m。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受聘于韩国养殖赤贝的3位农民怀揣挣来的30多万元人民币回到了他们的家乡——牟平区养马岛镇。据悉,他们已与韩国方面续签了受聘合同,将于今年7月份再赴韩国养殖赤贝。如今在牟平农村,种养能手到异地闯天下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区现已有400多名种植、养殖行业的农民“土专家”到黑龙江、河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9—2009年的CFSR再分析风场资料,分风向、分月份对黄海6级以上大风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大风日数呈趋势性减少特征,黄海北部海区和东南部海区大风日数最多。NNW风向大风日数最多(6.8 d),而南风大风日数最少(0.8 d)。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月(7.8 d),而最少的月份是6月(2.0 d)。各风向大风日数异常振荡的周期一般为2.5~3.0年。黄海大风冬季3个月基本以偏西北风为主,春季偏南大风的比例逐月增加。夏季3个月主要以偏南大风为主,秋季3个月以西南大风日数最多。全年中8级以上极端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8月,与夏季极端大风相联系的天气过程主要为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9—2009年的CFSR再分析风场资料,分风向、分月份对黄海6级以上大风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大风日数呈趋势性减少特征,黄海北部海区和东南部海区大风日数最多。NNW风向大风日数最多(6.8 d),而南风大风日数最少(0.8 d)。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月(7.8 d),而最少的月份是6月(2.0 d)。各风向大风日数异常振荡的周期一般为2.5~3.0年。黄海大风冬季3个月基本以偏西北风为主,春季偏南大风的比例逐月增加。夏季3个月主要以偏南大风为主,秋季3个月以西南大风日数最多。全年中8级以上极端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8月,与夏季极端大风相联系的天气过程主要为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10.
东港市现有水稻面积60万亩,是国家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黄海北部水稻主产区,种植面积居全省县级市首位。东港担负着黄海稻区水稻良种繁育和试验任务,承担着省级科研单位的多项试验项目,各项试验与研究结果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2月20日,于辽宁省金县满家滩采一标本,经鉴定为日本康吉鳗,重6200g,体长1260mm,为黄海北部康吉鳗属中的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星  吕颂辉  滕德强  江涛  焦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2-9216,9313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b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老百姓的饭桌也越来越丰盛起来。中国对虾便以其个体大、味道好、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深得大家的喜爱,几乎成为了百姓的家常菜。中国对虾是我国近海特有虾种,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北部,因产卵洄游也分布到朝鲜半岛南岸海域。中国对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渔业虾类,然而近年来,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其产卵场遭到了破坏,造成了中国对虾资源的衰退。在  相似文献   

14.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6,(1):F0002-F0002
全罗南道( Jeollanam-do)是韩国一省,一级行政区、韩国最西南端的省份,首府务安郡。北部与全罗北道接壤,东部与庆尚南道相邻,南隔济州海峡与济州岛相望,西临黄海。海岸线包括2000个岛屿,其中有四分之三无人定居。总海岸线长达6100公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8-2011年7-12月的东中国海鲐鱼渔业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渔场作业位置与海区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北纬32°为界,将东中国海鲐鱼渔场分为北部黄海渔场和南部东海渔场两部分,分别给出了各月份北部和南部渔场的最适表温范围。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东中国海区的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型,结合各月份的最适表温数据,初步建立了鲐鱼渔场渔情预报模块。应用此预报模块,对鲐鱼主要作业期(7-12月)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了回报,结果与历史捕捞作业数据符合良好。数值模型结果再现了北部渔场8月份起在黄海深水区周边发展,10月达到最盛,11月渔场位置南移,12月基本位于黄海海盆深水区的过程;以及南部渔场8月最盛,10月起大降,11月和12月远离黑潮主轴西侧海域,西撤至100 m等深线附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温盐流海洋数值模型和初步建立的渔场、渔情预报模块适用于东中国海重要渔业渔场和渔情的预测、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年冬季在南黄海海域现场观测获得的CTD和CO2等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海-气CO2通量,探讨了该海域冬季温、盐度和表层CO2分压(pCO2)等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南黄海西侧海域受黄海沿岸流的影响,呈现低温、低盐的特征,南黄海中部受黄海暖流影响,呈高温高盐特征;南黄海靠近沿岸海域水体垂直混合强烈,温盐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南黄海海域表层pCO2平均值为(385.34±43.62) μatm.表层pCO2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海区中部pCO2整体上大于近岸,因受长江冲淡水与黄海沿岸流的水平及垂直混合作用,长江口北部局部区域最高通量达27.81 mmol/(m2·d),但总体表现为大气碳汇,平均通量达(-2.47 ±3.91)mmol/(m2·d);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域较高的pCO2受控于温度,同时与黄海沿岸流带来的高碳酸盐等水体的混合有关,表现为大气碳源,平均通量为(0.11 ±0.80)mmol/(m2·d).整个调查海域平均通量为(-2.24 ±3.74)mmol/(m2·d),表现为大气CO2的碳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黄海北部溯河鳗苗的种类和分布;鳗苗(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耳石日龄鉴定、食性和生态适应力;鳗苗的溯河生态和资源量测算;最后就鳗鱼的产卵场、产卵期及白仔鳗溯河期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特别是2009年冬季海冰灾害期间,海参养殖池塘封冰期提前,导致秋季海参生长季节明显缩短,产量下降。为确保海参冰下安全越冬,我们指导养殖户从秋季开始,直到次年春季,采取多种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增殖放流后,黄海北部海域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状况,于2015年6—10月在黄海北部辽宁省皮口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的回捕调查,共采集样品1434尾,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皮口海域中国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虾W=8×10~(-6)L3.0729,雄虾W=9×10~(-6)L3.057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对皮口海域中国对虾体长、体质量进行拟合,雌虾Lt=230.09[1-e-0.0098(t-29.54)]、Wt=144.87[1-e-0.0098(t-29.54)]3.0729,雄虾Lt=175.05[1-e-0.0151(t-34.73)]、Wt=65.98[1-e-0.0151(t-34.73)]3.0573;皮口海域中国对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雌、雄差异,前期雄虾体长生长速度快于雌虾,约74 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虾,雄虾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109 d前后,而雌虾则出现在144 d前后;与历史文献相比较,皮口海域中国对虾的生长系数k值较小,显示出生长速度可能较其他海区有减缓的趋势,但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有增大趋势;皮口海域中国对虾摄食等级存在月份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大规模增殖放流后黄海北部现有中国对虾种群的自然状况及制定相关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条 (SeriolaaureorvttataTemmincketSchegel)是黄海北部可开发养殖的优质鱼类 ,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4月对黄条幼鱼进行了越冬养殖试验 ,结果表明 ,越冬水温不能低于 8℃ ,溶氧应保持在 6mg/L以上。越冬期间该鱼仍有缓慢增长 ,并需适量投饵。成活率为 87%。黄条生长较快 ,2龄之内生长速度超过同龄花鲈和蓝点马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