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福建省3 507位成年居民的调查,本文从饮茶和购茶2个维度对福建成年居民的茶叶消费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影响福建成年居民饮茶和购茶的相关因素,从更为全面的视角描述福建成年居民的茶叶消费行为,总结了福建成年居民茶叶消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文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512β824个样本数据,对中国茶叶消费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茶叶消费者进行分类,使用OLS模型分别分析影响消费者饮茶习惯、茶叶消费者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数量和杯数的相关因素。研究显示,家庭收入和饮茶历史对茶叶消费者的饮茶频率、每日饮茶杯数和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与中国消费者饮茶习惯呈显著负相关,与饮茶者消费频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与重度茶叶消费者每日饮茶量和每日饮茶杯数呈现负相关,采用每日饮茶杯数分析茶叶消费行为,会导致结论存在较大偏差。对今后中国茶叶消费的研究,提出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并以每日茶叶消费量来取代饮茶杯数,并同时提出今后开发茶叶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军  逯坤秀 《茶叶通讯》2023,(4):549-553
喝茶已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本文以广东饮茶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和滚雪球的抽样方法收集到有效问卷175份,利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东饮茶居民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和学历显著影响茶叶的消费行为;茶叶品种、茶叶包装材质、茶叶销售渠道及消费者获取茶叶信息的路径等对广东饮茶居民茶叶消费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茶叶价格、茶文化宣传以及茶叶产地等因素对广东饮茶居民茶叶消费决策影响较大,其次是茶叶包装和茶叶品种。建议茶企采用硬纸筒、瓷罐或铁盒包装;通过抖音、小红书、微博、直播等创新营销方式促进消费者对茶文化的了解与深入,打造口碑营销,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4.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茶文化的"传统"标签,"茶"成为当下年轻人也喜爱的时尚饮品。饮茶不再是墨客文人的专属活动,也融入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饮茶文化的普及,茶产品包装展示的第一印象是消费者选择茶叶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现今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立体视觉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湘阴县茶叶的氟化物含量及其防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饮茶防龋的效果已为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研究所肯定。但在选择防龋用茶方面,学者们主张使用氟含量高的粗老茶。但这类茶叶因其味道较差,外观粗糙,难以被社会群体接受。而高、中档茶叶的氟含量低,达不到防龋目的。所以,筛选出氟含量适中,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茶叶品种作为防龋茶,是推广饮茶防龋措施的先决条件。通过对湘阴县10个高、中、低档茶叶的氟含量测定,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基于消费体验的创意茶叶包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叶的种植大国,也是最早的茶叶发源地,在国内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中国的茶叶产量非常大,种类也非常多,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饮茶者却不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其中,年轻人对茶叶的消费则少之又少。中国年轻一代人在饮茶方面的需求与老一代人对茶叶的需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现阶段消费者对于饮品的要求注重的已经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消费和享受。现代茶叶包装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笔者将通过对现代茶叶包装的消费体验过程进行总结,再对创意茶叶包进行一定的探讨,让更具人性化的茶叶包装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茶叶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收入、所属区域等都影响消费者的饮茶行为,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是否饮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男性和城市消费者的饮茶可能也较高,中东部地区的消费者相对于西部消费者饮茶...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村居民茶叶消费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毓雄  汤跃跃 《茶叶科学》2010,30(6):482-488
通过对广东农村消费者偏爱的饮料、人均每天茶叶消费量、喜欢的茶类型、挑选茶叶注重的因素、茶叶的价格、饮茶原因、茶馆品茶动机、茶礼仪评价、茶艺表演印象、茶品性、品茶偏爱的因素、品茶环境、茶包装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广东农村民间茶消费有着根深蒂固的民间茶文化支撑。由此建议:企业在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时应密切关注民间茶文化现状及其变化,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调查、整理、挖掘民间茶文化如茶民风、民俗等,从而促进茶叶经济、民间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居民茶叶消费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曦  杨江帆 《茶叶科学》2015,35(4):397-403
基于CHNS 2011年的数据,本文利用Double hurdle模型,从参与消费和消费多少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茶叶消费。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分别有2.61亿和1.67亿的饮茶者,日均饮茶量分别为3.19杯和2.81杯,城乡的茶叶消费普及率分别达到46.5%和33.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茶叶消费收入弹性分别为11.19%和7.9%。城镇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年龄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茶叶消费受收入和家庭规模影响,城乡居民中男性消费者的饮茶量更多,在茶叶消费量的影响上,年龄、收入、家庭规模和受教育程度对城乡居民茶叶消费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的政策建议是考虑政策的适用性、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准确寻找缝隙市场。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山东潍坊从事茶叶购销工作,有幸接触该地消费者,现将当地饮茶方式和要求简介如下:山东是我国内销茶主要市场之一,潍坊市所属11个县年销售量1750~2250吨,以茉莉花茶为主,其次是珠兰花茶,也销少量绿毛茶和各地名茶。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消费由过去中档茶为主转向中高档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茶的故乡,已经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经过一代代茶人的探索,已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茶叶,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在茶被越来越多受众所接受,并成为时尚饮品的今天,对其中医养生作用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茶叶的现代药理学,其次探讨了不同类别茶叶的中医养生作用,最后提出了科学饮茶健康养生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饮茶风尚日趋普遍,茶叶流通日益繁荣.从市场学角度审视,人们由于经济条件充裕,从温饱进入小康或更高水平,在购买行为上,往往表现得更为苛刻,更懂得挑剔,在饮茶品味上,从原来的大宗茶转向名优茶.商品经济的发展,给社会消费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卖买条件,与此同时,又给茶叶生产、经营单位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茶1.茶叶发展四阶段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中国饮茶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原始人选茶叶为食,可采春秋两季。后来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茶水用于治疗疾病,这个时期被认为第一发展阶段。从秦到东西汉,茶已成了一种饮品。在此期间,用小米和其他调味品制成茶,煮成粥状。这种饮茶方式被称为"茶粥",在如今的少数民族中仍然很受欢迎,这代表了茶叶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磨叶子,并让茶叶在水中沸腾(煮茶),标志着进入了喝茶的第三阶段。这种方式起  相似文献   

15.
具体分析茶叶产品的化学成分,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茶叶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物质元素,其同样也是影响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尤其是茶产品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元素,更是能够对饮茶者带来影响的重要元素。本文拟从微生物发酵与茶叶之间的应用背景分析,结合能够应用于茶叶发酵活动的微生物元素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微生物发酵对茶叶化学成分的本质性影响,从而探究基于微生物发酵活动的茶叶饮品元素。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有幸跟随总社团组赴英国参加国际合作社联盟在曼彻斯特举办的"2012年贸易展览会",其间顺访比利时和法国,使我得以切身实地的考察了解所到各国的饮茶习俗和当地茶叶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现将沿途见闻和考察心得与众茶友一同分享:一、英、法茶俗概览自十七世纪初,茶叶被荷兰人远渡重洋引入欧洲之后,饮茶之风随即在欧洲各国间传播盛行开来。  相似文献   

17.
茶叶沏泡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是家庭开门七件事之一。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凡亲朋戚友进门时,总是先沏茶迎接,以示礼节、情谊。工余饭后,三五知己围坐一起,边叙家常边品茶,更有一番情趣。招待来客时,敬上好茶,献上沏茶技艺,使热闹气氛大增,也增添饮茶的乐趣。冲泡一杯好茶,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结晶。茶叶的冲泡是一门学问,正如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的:“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茶、水、器、火四者相联,才能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香、味、形充分发挥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人们享用。  相似文献   

18.
张频 《福建茶叶》2016,(7):184-185
本文通过简单论述当前茶叶包装的特点与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重点对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茶叶包装,并促进其向规范化与市场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茶产品的整体包装效果、增加茶产品附加值及满足消费者对茶产品的需求等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茶叶购买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当前城市茶叶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分布,并应用多元离散选择模型,以网络购买渠道为参照,分析城市居民对茶叶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购买目的、购买次数、价格、外形和单位性质对茶叶购买渠道选择均有显著的影响;是否有饮茶习惯和性别对茶叶购买渠道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年龄越大的消费者更倾向实体店购买,购买次数越多的消费者也倾向于通过实体店购买。文化程度越高、在企业就业、收入越高、对价格敏感、关注外形的消费者则倾向于网络购买。  相似文献   

20.
茶包装是展现茶叶类别和特点的重要环节。何种身份、职业的购茶者在选购茶叶时首先看到的是茶包装,通过茶包装品位茶叶的内涵,因此,茶包装设计影响人们的第一直觉。思考茶包装的发展历史,茶包装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恰巧能展现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在茶包装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有效提升茶叶品位,符合购买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