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药用作物掌叶半夏组织培养及药物成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宝成  梁玉玲 《作物学报》1995,21(4):475-478
药用作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种子在附加2,4-D0.5-6.0mg/L+BA0.5mg/L的MS或B5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但2,4-D的浓度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无分化现象。愈伤组织生长快,分散性好,适于悬浮培养。种子在附加NAA0.1-4.0mg/L+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均能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根和芽,随NAA  相似文献   

2.
掌叶半夏细胞悬浮培养及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宝成  吴爱民 《作物学报》1996,22(2):197-201
掌叶半夏成熟胚在含2,4-D2.0mg/L,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形成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用附加2,4-D 2.0mg/L,BA0.1 mg/L,CH300mg/L的MS液体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悬浮振荡培养,经3 ̄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悬浮的单细胞,其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经测定,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0天时细胞数量和鲜重达到最大值;随着  相似文献   

3.
掌叶半夏悬浮培养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掌叶半夏种子在附加2,4-D2.0,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形成浅黄色或白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附加2,4-D1.0,BA0.5,CH300mg/L的MS液体培养其中振荡培养,可产生大量的体细胞胚。2,4-D对体胚诱导效果显著并促进其早期发育,但抑制其进一步发育成熟。NAA对体胚诱导效果不如2,4-D,但可使体胚正常发育。水解酷蛋白明显提高体胚诱导频率。显微观察表明:体胚起源  相似文献   

4.
大蒜发芽叶培养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大蒜发芽叶培养于MS(1/2NH4NO3_+2,4-D2mg/L+KT0.5mg/L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后,转移到MS(KNO32525mg/L+(NH4)2SO41650mg/L,无NH4NO3)+KT2mg/L+6-BA4mg/L+Adenine2mg/L+IAA0.01mg/L培养基上,25天后,形成体细胞胚并能再生植株。其中,胚状体发生的必要条件是NO3/NH^+4>1,KT/  相似文献   

5.
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增减系的进行了研究。将12个基因的长约0.5mm的茎尖培养在含有0.2mg/L或2.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因基因型和2,4-D深度不同而很大差异,为0-75.7%。一方面,将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增减在含有2,4-D的MS培养基上,它们形成了处于各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将具有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发育成  相似文献   

6.
刘庆昌  王晶珊 《作物学报》1995,21(1):25-28,T002
对甘薯品种高系14号及其近缘野生种I.trilobaL.和I.lacunosaL.进行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研究。从离体培养植株的叶柄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其培养在含有0.005mg/L2,4-D和0.5mg/L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从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的愈伤组织。培养8-12周后,将直径达2-3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mg/L2,4-D的MS培养基上,转移3-6周后,将愈伤组织进一步转  相似文献   

7.
甘薯和Ipomoea lacunosa的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庆昌  米凯霞 《作物学报》1998,24(5):529-535
用PEG融合法融合甘薯品种高系14号和近缘野生种Ipomoea lacunosa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mg/L2,4-D和0.5mg/L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将其中的70个愈伤组织培养在添加3.0mg/L BAP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获得9株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其中2株再生植株(KL1和KL3)  相似文献   

8.
西瓜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京欣一号、查理斯顿、巨人、井神小西瓜、黑崩筋5个品种苗龄6d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西瓜无性繁殖系和高效的培养体系,在MS+BA5mg/L+IAA0.5mg/L培养基上,芽诱导率为46.6-94%,转接到附加KT0.2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芽的伸长培养后,在MS+NAA0.5mg/L的根诱导培养基上的诱导率达96.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BR及其与IAA、2,4-D、KT和6-BA等配合使用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体细胞胚胎和根器官发生的影响。BR0.01mg/L能使陆地棉Coker201、312两品种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有效地保持该种愈伤组织的生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BR0.01mg/L+IAA0.5mg/L促进Coker201、312两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BR0.01mg/L+2,4-D0.05mg/L能诱导所有供试品种产生疏松黄绿色愈伤组织,2,4-D用量逐步降低或除去后,一些品种便分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状体。另在BR与IAA的某些组合中还观察到根器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外源激素对杂种酸模叶组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影响杂种酸模叶组培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分化形成芽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1mg/L IBA+1mg/L 6-BA;促进芽丛分化的激素配比为1/2 MS附加0.5mg/L 6-BA+0.8mg/L IBA。还对试管内和试管外生根的激素选择及其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管外生根明显优于试管内生根。  相似文献   

11.
马齿苋组织培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野生马齿苋的种子得到无菌苗。以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在18个不同浓度6_BA,2,4-D,NAA和KT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及生根的培养。得到诱导马齿苋愈伤组织的最佳条件是:初代培养基:MS 3%蔗糖 6_BA 1 mg/L 2,4_D 1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 3%蔗糖 KT 3 mg/L 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MS 3%蔗糖。  相似文献   

12.
花生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细胞融合及杂种愈伤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为体细胞杂交法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将花生栽培种Krapts和野生种A. stenosperma幼叶解离的原生质体,用PEG方法融合后,置于添加2 mg/L毒莠定(Pic)、0.1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2%的椰乳、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1% 2-吗啉乙磺酸(MES)的改良MS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5周后将形成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3 mg/L玉米素(ZT)、0.2 mg/L 6-苄氨基嘌呤(BAP)、0.1 mg/L 萘乙酸(NAA)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愈伤组织增殖。观察发现,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分裂,2周后形成直径约300 μm的细胞团,5周后小愈伤组织直径可达2~3 mm。当将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并获得大量愈伤组织。提取愈伤组织DNA进行PCR检测,部分愈伤组织扩增出了双亲特异的DNA条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条带,说明愈伤组织来自于融合细胞。  相似文献   

13.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0.1~3.0 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 2.0 mg/L+ KT 0.01~0.5 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 2.0 mg/L+ KT 0.2 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 0.5 mg/L+ NAA 0.05 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 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相似文献   

14.
花生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花生品种花育20为材料,探讨不同的酶液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花生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是2%纤维素酶(Cellulase Onozuka RS)、0.2%果胶酶(Pectolyase Y-23),甘露醇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为0.7 mol/L,暗处理10 h,叶片原生质体产量为4.86×105/ml,存活率75.6%,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为4.97×105/ml,存活率75.4%。将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添加1mg/LNAA和4mg/LBAP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约2~3d后,细胞开始分裂。然后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并形成细胞团。培养5~6周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添加2mg/L2,4-D和3mg/LBAP的MS液体培养基(pH 5.8)中进行培养。7~8周后,将形成的直径为1~2mm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mg/LNAA和5mg/LBAP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小愈伤组织迅速生长。转移3~4周后,愈伤组织长至7~9mm。  相似文献   

15.
适当提高蔗糖浓度能明显改善甜樱桃试管苗的状态,在F14培养基蔗糖浓度由原来2%增加到6%,增殖倍数由1~2增加到25~30,叶片由黄绿无光变为浓绿油亮,保持天数由原来的15d增加到70d。经过4步骤程序培养可以获得小叶片再生,即:①将普通继代试管苗接入F14(附加6-BA0.5mg/L+IBA0.05mg/L+GA30.2mg/L+蔗糖6%+琼脂7.0g/L,pH5.8)继代培养30d,获得小叶型高分化试管苗。②剪取并且横切2~3刀后将小叶片,先在0.1%VC无菌水中浸泡1到30min,然后接入MS或F14或WPM(附加6-BA2mg/L+2,4-D2mg/L+蔗糖4%+琼脂7.0g/L,pH5.8)进行光照培养3~4d,获得剪切口组织脱分化的小叶片。③转接1/2大量元素的WPM培养基(附加6-BA2mg/L+IAA2mg/L+蔗糖4%+琼脂7.0g/L,pH5.8)及在环境控制(15h/24h日光周期变化,光照2000lux,温度20℃;黑暗,温度15℃)下培养20~30d,得到诱导出红色愈伤组织(含有花色苷)的小叶片。④转接F14培养基(附加6-BA0.5mg/L+IBA0.05mg/L+GA32mg/L+蔗糖6%+琼脂7.0g/L,pH5.8)培养20d后得到由红色愈伤组织中萌发出不定芽,同时颜色变淡。小叶片再生不定芽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16.
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文言  王连铮 《作物学报》1994,20(6):665-669
本文研究了13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能力。从大豆幼荚子叶酶解游离原生质体,用Gellan Gum进行株状包埋,悬浮在含2,4-D 0.1-0.2mg/L,BA0.5-1.0mg/L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培养3天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以后持续分裂。供试基因型间的10天植板率差异显著,变幅为33-67%。30天内形成大量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紫叶酢浆草地下鳞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3个技术环节的激素配比以及生根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以6-BA0.5mg/L+NAA0.5 mg/L+2,4-D0.1 mg/L为宜,诱导率达83%,增殖系数为2.6;在继代培养中,以6-BA0.5 mg/L+NAA0.1 m/L为宜,增殖系数达3以上;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激素以NAA0.1 mg/L为宜,可使生根率达92%;生根苗移栽基质为蛭石与细沙按1:1时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