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湛江城市公园的鸟类动态与多样性,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样点法及样线法,对湛江市中澳友谊花园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0种,隶属8目22科。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共12科21种。记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广东省保护鸟类5种。优势种为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池鹭(Ardeola bacchus)、家燕(Hirundo rustica),分别占总数的13.20%、11.33%、11.58%。鸟类多样性指数(H)为3.00,均匀度指数(J)为0.81;鸟类多样性3月最高,种类共20种,占总数的50%;9月的种类最少,共10种,占总数的25%。  相似文献   

2.
选择云南石林喀斯特景区地带性植被(原始林)及受人为干扰形成的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林5种生境,进行雨季、旱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种类、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干扰状态具有明显关系。景区内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腹足纲、倍足纲、膜翅目和正蚓目,而正蚓目仅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出现,且数量较多,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示物种;无论旱季或雨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高,而受人为干扰最重的灌丛和草地则最低;该区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5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而受人为保护的次生林与原始林土壤动物类群的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情况,布设62台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发现,1 433张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兽类7目、12科、19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是小麂、中华斑羚、野猪、猪獾和花面狸;记录到鸟类5目、14科、33种,物种相对丰富度前3位的是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松鸦。节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明显,野生动物在夏季活动频繁,冬季动物活动频率较低;小麂、中华斑羚和野猪在早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属昼行晨昏型动物,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活动集中于早晨和黄昏。3种偶蹄目兽类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优势物种间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重叠,相互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以期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和节律信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纬度和海拔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最重要的环境梯度,同时关注纬度和海拔梯度的影响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实际指导意义,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还较少。在生物热点地区高黎贡山选取不同纬度的姚家坪(25.94°N)、亚坪(27.14°N)和独龙江(27.90°N)三个地点,每个地点在2 000~2 400 m海拔范围采用样线法进行鸟类调查,利用物种丰富度和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海拔梯度和纬度梯度上鸟类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并比较海拔梯度和纬度梯度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上,低纬度的姚家坪鸟类物种数最高,且三个地点之间鸟类物种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较低,低纬度的姚家坪和亚坪之间鸟类组成相似性略高;(2)在海拔梯度上,姚家坪、亚坪、独龙江鸟类物种数峰值分别出现在2 200 m海拔段、2 400 m海拔段、2 300 m海拔段,且每个地点的不同海拔段间,鸟类物种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较低;(3)研究区域100m海拔梯度上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与1°纬度梯度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海拔和纬度空间梯度上鸟类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较低,整个区域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极...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鸟类在城市化地区的分布和生活,与城市绿地关系密切。探究城市绿地与鸟类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动物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城市绿地的尺度、空间分布、破碎化、边缘效应、连通性、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归纳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以期为保护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3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8种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群落类型梯度、群落结构梯度和海拔梯度的分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种热带林群落以千果榄仁—粗穗石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千果榄仁—普文楠群落最不丰富。(2)按照8种热带林群落的群落结构分层计算,乔木层以绒毛番龙眼--大省藤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榆绿木-火绳树-黄竹群落最不丰富;灌木层以降真香—假鹊肾树--密花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绒毛番龙眼--大省藤群落最不丰富;草本层以澜沧栎--火绳树--余甘子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西南紫薇—粉花羊蹄甲群落最不丰富;藤本层以千果榄仁--粗穗石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榆绿木--火绳树--黄竹群落最不丰富。(3)不同海拔段其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海拔900~1050m和1200~1820m区段是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地区,760~900m和1050~1200m区段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差。(4)人为干扰是造成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热带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下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认识其栖息地利用规律和活动节律是对该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先决条件。利用红外相机网络在明溪县雪峰山对白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河涧旁、竹林和林下草本植物丰富的天然阔叶林是白鹇较为偏爱的生境;白鹇的RAI (相对多度指数)随着与村落间的距离增加而显著提升;白鹇属于昼行性动物,且整体上在晨昏两个时间段内活动更为活跃;白鹇日活动节律对人为干扰表现出显著回避,且随季节变化发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样线法,调查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群落结构,经调查确认保护区内有鸟类16目48科210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鸟类区系成分复杂,古北界种类略占优势。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保护区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调查得知,不同群落的优势种、常见种有较大差异;同一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数量、遇见频次的季节差异明显。运用Shannon Weinner指数计算各群落的多样性;采用E=H/Hmax。计算群落中各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用百分率相似性数(index of percent similarity)对各群落做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鸟类群落结构与各群落类型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群落的空间结构越复杂,则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湿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而高山灌丛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各群落类型百分比相似性指数均较低;鸟类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将缙云山草珊瑚生存群落分为7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类型的特征。采用样方法统计分析其多样性,应用丰富度指数(R1)、Shanna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1)研究7个群丛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草珊瑚生存群落共有维管植物45科79属104种;2)群丛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受立地生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群丛间植物种多样性的平缓变化表明7个群丛对缙云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相似的适应性;3)依据草珊瑚生存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对7个群丛进行排序后发现立地条件好,人为干扰小的群丛其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4)用H’指数、λ指数和E1指数描述群丛性质时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入指数和H’指数可较好地测度优势种在群丛中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传统方法在调查大中型兽类与地栖型鸟类的物种组成及其活动节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为探究这类动物在康禾保护区的组成等特征,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9 月,通过 30 台红外相机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拍摄到独立照片 2 233 张,鉴定出野生动物 32 种,其中,大中型兽类 3 目 6 科 8 种,鸟类 7 目 14 科 24 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斑林狸 (Prionodon paricolor)、蛇雕(Spilornis cheela)、褐翅鸦鹃 (Centropus sinensis)、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 (Pitta nympha);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白鹇 (121.58);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ra)均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此外,鸟兽物种数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2012年,广西150个区(中)直单位积极参加对口联系县(市、区)“大种树”活动,占自治区下达植树活动任务单位总数的100%。  相似文献   

14.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用量比例提升,而次生林对土表水的用量更高。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常绿小乔木香叶树利用表层岩溶带水比例最高,显示其较深的根系;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表现为较浅的根系和干季表土水利用比例较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建成5年3个坡向(半阴坡EN 40°,阳坡WS33°,阴坡WN 29°)川东北丘陵区护坡植被为对象,通过测定群落特征、景观品质和土壤性状,研究坡向对护坡植被综合治理裸露边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影响植被的群落密度、优势种高度和基盖度(P<0.05),同时影响物种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P<0.05),半阴坡群落密度和基盖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大于阳坡和阴坡。(2)坡向影响景观品质和植被外观(P<0.05),阴坡景观优良度为中,半阴坡和阳坡景观度为差。(3)坡向影响土壤粒级组成、物化性状(P<0.05),阴坡土壤质地高于半阴坡和阳坡(P<0.05),阳坡土层厚度厚于阴坡和半阴坡。(4)第5年3个坡向土壤性状、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和基盖度均大于第1年(P<0.05)。综上,坡向影响护坡植被群落特征、景观表现和土壤性状,草坪作为裸露边坡治理的先锋植被,第5年引进草坪草种消失殆尽,但对乡土草种定植、裸露边坡植被重建、景观修复和水土涵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条杉天牛检疫检验与除害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是一种蛀干害虫,主要为害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圆柏属(Sabina)、扁柏属(Ozamaecyparis)等植物。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inae)。主要以幼虫在树皮下串食危害,由于该虫发育周期长羽化不集中,防治难度大,已构成对城市园林绿化和北方山区造林威胁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布设了102个相机监测位点,累计25 58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4 705次,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5科20种,野生鸟类4目11科40种,包括2种国家I级和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2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149)、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AI=1.622)、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1.614)、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501)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RAI=1.450)的相对多度位于鸟兽前5位;小熊猫(SO=63.73%)、野猪(Sus scrofa)(SO=47.06%)、毛冠鹿(SO=43.14%)、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SO=42.16%)和血雉(SO=41.18%)的位点占有率位于鸟兽前5位。活动节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市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攀枝花市地处川西南山地,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气候、土壤条件多样,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适宜条件,研究表明:(1)生物物种丰富多样,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且植物的旱生性明显。(2)在森林中各类型多样性指数较大的从大到小依次是云南松、云南松与阔叶林混交林、栓皮栎和柞栎林、多变石栎和硬斗石栎林、桤木林等;草地的多样性指数表明,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木草地多样性较大。(3)景观镶嵌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次生植被扩展;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类型上升100米-200米;森林面积不断减小,结构日趋简单化;草地也因过牧不断退化;栖息地发生重大改变后,动物资源也大受影响,分布区减少,种群数量减少。森林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依次为草地和栽培植物种群;景观的碎裂化程度不断增高。(4)以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珍稀生物资源(主要讨论珍稀植物资源)和栽培植物种群为生物资源包含的主要内容,以景观的稳定性、多样性、碎裂化程度和各景观元素的优势度为生物资源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一是森林资源和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程度均较差,二是多样性和破裂化对生物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景观的碎裂化问题相当严重。因此,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稳定性;同时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充分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储存基因、繁衍珍稀动植物资源等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5年和2007年两期TM和E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点与成因,讨论了不同绿地类型景观区域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重庆成直辖市以来,研究区整体上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破碎化增加,景观结构变化呈上升趋势。(2)有林地和其他林地比重减轻,景观破碎度增加;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明显,破碎化轻微增加,低覆盖草地破碎化降低。(3)绿地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其中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更复杂,属研究区内优势植被类型。(4)研究区内绿地景观同非绿地景观类型间转化明显,表明其受到较强烈的干扰。其中在海拔200 m以下、坡度6&#176;下城市绿地受到干扰最强烈。北碚区和沙坪坝区内绿地景观年变化速率最高。(5)自然灾害(火灾和酸雨)和人为经济、社会活动(包括植被经营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其他人为干扰活动等)是研究时段内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盐池湾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54万公顷,缓冲区面积27.74万公顷,试验区面积72.9万公顷。主要保护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等10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及高山寒漠生态系统、高山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对象众多,保护价值极高,属超大型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