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空间,是公共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成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交流的媒介,塑造了环境的形象,传播了环境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各级森林公园与日俱增,森林公园逐渐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森林公园标识系统是引导游客顺利完成森林游憩过程、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公园管理水平等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森林公园在建设中大多缺乏标识系统的系统建设或者说森林公园标识系统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其次,森林公园标识系统的相关文献资料也较少,目前还未见专门针对森林公园标识系统的理论研究文献报道.因此,本文提出了森林公园标识系统的类型构建与设计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标识系统的设计、提高其在森林公园中的服务及解说功能的发挥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游憩机会谱(ROS)是一种有效规划和管理游憩资源的方法,它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游憩区进行分类管理。该文在概述ROS理论产生的历程和基本内涵基础上,以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了ROS在森林公园游憩中的应用;并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社会和管理的特征,将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6个不同等级的游憩机会谱系,使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环境保护和开发力度,同时提供不同的游憩活动,以期为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德胜 《花卉》2020,(16):168-169
森林公园的建设与使用,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同时能够增加植被多样性,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本文首先对大岭山森林公园彩色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森林公园彩色林业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4.
钟鸿辉 《花卉》2016,(20):32-33
近年来,随着"天然氧吧"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森林公园应运而生,植物景观设计必须要尊重自然,设计上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原则,兼具美学价值与游憩功能。本文主要讲述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植物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原则以及植物景观在森林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木盆景》2009,(9):F0003-F0003
近年来,湖北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管理中心(湖北省森林旅行社)认真履行全省森林公园的行业管理职责,积极开拓生态旅游市场,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08年6月底,全省共设立森林公园78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全省森林公园年均接待游客571万人,其中海外游客12万人,森林公园三大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聚焦于植物专类园中的游客需求,以福州植物园桃花专类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并分析游客的基本需求、游憩行为和游客偏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颖 《现代园艺》2014,(23):66-67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是游客在城市观赏游玩的主要游憩空间之一,它的品质好坏将影响城市景观,因此深入认识滨水游憩空间的品质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巫溪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现状,以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巫溪红池坝森林公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现状的分析,总结其优缺点,提出完善措施,增强游客生态文明意识、规范游客生态文明行为、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通过对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的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重庆市其他森林公园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的游客游憩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调查南北方游客对于游憩林内景观的偏好情况,包括对植被类型、水环境、声景和香景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更喜欢阔叶林和混交林、临近溪流的树林、林内的虫鸣鸟叫、花香和青草香,而在香景和声景的偏好上南北方游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提出夏季风景林营建的建议,促进森林游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自然生态风景区旅游,森林公园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当前时期,我国旅游业处于蓬勃发展状态。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森林公园旅游,这是每一个森林公园都在积极探索的。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以陕西省森林公园为例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国内大型森林公园管理经营模式借鉴,同时针对性提出了陕西省森林公园的管理与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森林公园因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独特的地域特征,逐渐成为人们户外游憩的首要选择,同时它也成为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潮流。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与其他类型公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拥有优美的森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建设要以生物工程为主,并且突出植物景观,提高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要做好园区的植物配置。因此,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城郊森林公园的树种配置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宇雪  黄桂丹 《现代园艺》2012,(12):122-124,126
本文以广东省国有林场建立的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为典型,对森林公园绿化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诸多改造思路。森林植物景观要通过合理的选择、配置、改造,才能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让人们尊享健康、收获视觉美感,让森林公园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连载)十四、休闲农场的游憩管理058游憩管理的意义从管理学的观点,休闲农场的游憩管理是指,休闲农场依据业主获取经济效益和游客满意的目标,在农场有限资源,游客的花费和时间预算三个条件的制约下,对游憩活动的策划、计划、执行与考核。实务上包括设计、执行、评估三个层面。058-1设计根据休闲农场的资源特色,锁定具体时间,针对特定对象,给予内容丰富、效率较高的安排,机动地编排游憩节目,把时间、地点、目的、节目、方式、器材等作详细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居民康养游憩的重要资源空间,康复性景观的科学构建是城市森林公园康养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以贵阳城市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取参与式观察与随机访谈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公园在康复性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贵阳城市森林公园康复性景观营造存在自然康复性要素利用粗放、解说康复性景观严重缺失、健身设施康复性景观不足、社会交往空间康复性景观构建意识缺乏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因地制宜构建刺激人体各种感官的康复景观,构建普适性的康养活动空间、康复性解说景观、林区游览步道入口的仪式性空间、积极的交往互动空间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市周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与行为标记的方法,对城市近郊森林公园及其不同类型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POE)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近郊森林公园的使用者以周边居民为主,以女性游客居多;森林公园使用时间多为上午,停留时间大多在1~3h;散步、陪伴家人、放松心情成为公园内主要活动类型;不同空间使用后综合评价表明,入口空间与健身环步道得分较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城市近郊森林公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颖 《现代园艺》2015,(3):63-64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滨水空间能否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以及游客的游憩需求,需要对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科学地构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什刹海作为北京城内重要的城市水体和公共活动空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参观。行为观测是研究空间影响使用者游憩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群的性别、年龄、活动类型、活动时间的调查研究,观测评价和分析研究使用者的游憩行为特征,为什刹海的改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百望山森林公园是距核心区最近的山地森林公园之一,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园内林业资源多为建国后人工栽植,随着时间推移,黄栌林、刺槐林逐渐老化,病虫害较多,林内更新出现断层。为推进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公园景观高质量要求,开展对公园重要节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本文通过实地踏查选择百望山森林公园3个重要节点从立地条件、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明确植被选择和配置模式,提出种植技术要点并对景观提升改造后的效益进行分析。通过景观提升改造,能有效提高游客满意度,公园植被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建设美丽首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新时尚。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埔县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游客最向往的休闲去处,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及其研究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本文将从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在生态学、园林美学、城市游憩学、环境认知理论4个方面简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