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柑桔采收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柑桔采收后,果实仍然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最显著的表现为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果实呼吸作用本身包括“酶促”反应、能量释放、电子传递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作为呼吸基质的糖、有机酸的氧化、脱氢、能量释放又是物质代谢的中心问题。所以研究柑桔采收后,果实贮藏中的呼吸作用与物质代谢,对控制果实的后热、衰老、品质变化和耐藏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柑桔果实采后主要生埋病害褐斑、浮皮枯水及水肿的成因,与果实正常生理代谢失调、果汁中积累大量的乙醇和乙醛密切相关。采用植物激素处理和适宜的贮藏条件均有良好的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果实采后变温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温度是影响果实代谢过程、品质与贮藏寿命的重要因子。变温生物学主要研究温度波动变化对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品质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综述了预冷处理、冷冲击处理、贮前热处理、间歇升温处理和低温处理等变温处理技术对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与果实衰老相关的酶活性、CO2和乙烯释放等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果实品质和贮藏寿命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果树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保持果实优良的风味品质、减少腐损、美化外观、提高果实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柑桔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一般分为选果分级、洗果除尘、防腐保鲜、退绿、打蜡增色、加商标和包装贮藏(或销售)等环节。  相似文献   

5.
柑桔贮藏果实的采前与采后处理柑桔果实贮藏能解决柑桔采收期集中上市的矛盾,延长鲜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丰产年份,应大力推行鲜果贮藏。现将有利于柑桔贮藏的采前采后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采前处理剪除树上的枯枝、病虫枝及干枯果,捡干净落地果,扫除落叶并...  相似文献   

6.
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果树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保持果实优良的风味品质、减少腐损、美化外观、提高果实的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柑桔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一般分为选果分级、洗果除尘、防腐保鲜、退绿、打蜡增色、加商标和包装贮藏(或销售)等环节.  相似文献   

7.
乙醇代谢是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重要的次级代谢反应,代谢产物乙醇与乙醛具有合成香气与脱除涩味等功能。果实采收后由于贮藏环境胁迫以及调控技术不当,会导致组织内乙醇大量积累,产生异味且加快果实软化速度,影响果实风味与品质。系统综述了果实贮藏过程中乙醇代谢机理、乙醇积累对贮藏品质的影响、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对乙醇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改善果实采后贮藏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柑桔果实的“枯水”或“粒化”现象是柑桔在成熟后期和采收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生理变化。果实枯水后品质大大降低,以至不能食用,因而是世界柑桔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引起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其生理机理及调控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对桑果采后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和生理指标的动态分析,证明桑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低温可抑制其代谢变化,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跃变的出现,延缓桑果的劣变。并推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是呼吸跃变产生的原因之一。综合测定结果和外观评估,认为桑果的最佳贮藏温度是0℃。  相似文献   

10.
柑桔果实的采后生理失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果实的采后生理失调管彦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林业特产局)胡安生(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318020)水果在完熟或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非侵染性病害,称为水果采后生理失调(或称生理病害),它是水果对环境胁迫和生理胁迫的一种反应。水果的采后生理失调,除引起...  相似文献   

11.
柑桔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胡安生(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黄岩317400)柑桔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柑桔果实的采后腐烂和变质,强化柑桔的商品性。其实际操作要点如下.1采收1.1采收成熟度销售的柑桔果实一定要达到充分成熟,不要为赶市场而...  相似文献   

12.
枸杞鲜果采后品质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后枸杞鲜果果实在常温(20℃左右)、10℃和4℃温度下的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贮藏,果肉Vc含量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上升而后期下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10℃和4℃低温贮藏可降低果实代谢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延迟果实软化,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4℃低温贮藏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柑桔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采后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已成为提高柑桔果实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现将柑桔贮藏前处理要点介绍如下: 1 适时采收 1.1采收标准柑桔类果实没有后熟过程,一旦采收,其内在品质和营养成分一般不会再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后枸杞鲜果果实在常温(20℃左右)、10℃和4℃温度下的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贮藏,果肉Vc含量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上升而后期下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10℃和4℃低温贮藏可降低果实代谢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延迟果实软化,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而又以4℃低温贮藏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柑桔采后的化学防腐进展陈荣敏,管彦良(浙江省黄岩市特产局317400)(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世界各地生产的柑桔一般有40%的损失,主要原因为微生物病害引起腐烂。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广谱性杀菌剂,防止柑桔果实贮藏中的病害成了科学家的共同目标.本文...  相似文献   

16.
2011—2015年采后处理旺季,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赣南5个县境内10个具有代表性的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进行收集、培养及统计分析;同时,对采后处理厂贮藏90d的果实腐烂率进行统计,分析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与果实腐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赣南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的空气中病原菌以青霉菌为主,其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果实腐烂率与空气中病原菌总数和青霉菌数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美国柑桔研究与教育中心(CREC)有关采后生理的研究主要由Jackie Barns和Ed Echeverria博士领导的实验室执行。Jackie博士主持鲜果内、外品质的研究。从采收到处理按顺序定点调查果实品质。研究认为桔汁品质的变化与现行的采摘与处理方法有关,并已开展了研究采后失调——囊瓣干缩(Section—drying)的工作,描述了囊瓣干缩发生时的果实症状。因此,与囊瓣干缩有关的果实特征可用来预示  相似文献   

18.
徐榕  李娜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2):38-40,69
呼吸、蒸腾和乙烯代谢是影响果实采后品质的三个主要生理因素。本文对这三个因素以及果实采后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柑桔栽培中,采前裂果现象比较普遍,裂果及由此导致的果实脱落、腐烂、贮藏性能差、品质下降等,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柑桔裂果的诱因及其机理,制定减少裂果的对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诸多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贮藏研究组成立于1962年,研究组拥有生理生化实验室、品质研究实验窜和贮藏条件实验室(包括湿冷气调库、湿冷通风库、冷库、改良通风库等),可满足柑桔采后基础研究、柑桔贮藏技术研发的各种试验要求。研究组致力于柑桔采后代谢和病变机理、防腐保鲜处理、品质控制、贮藏条件控制、商品化处理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重大专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