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激素处理对叶用莴苣抽薹的影响。【方法】以绿色散叶莴苣耐抽薹GS59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喷施处理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叶用莴苣中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整个处理期内未发生抽薹;矮壮素处理后,叶用莴苣株型紧凑、茎粗壮且不易发生抽薹;赤霉素与生长素处理后植株均提早发生抽薹;三碘苯甲酸处理后,叶用莴苣早期无显著变化,后期发生迅速抽薹现象,但植株叶片小,茎细弱。【结论】在生产栽培时,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激素选择。为了提高产量,可喷施矮壮素;为了促进抽薹开花,赤霉素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深入研究叶用莴苣抽薹的激素协同调控关系和内在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延迟抽薹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GB-30、中间型品种GB-26与耐抽薹品种GB-25喷施外源生长素(IAA),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结果】低浓度的IAA处理后3个不同品种的GA3含量增加,较高浓度的IAA处理之后,前9 d的GA3的含量都会显著降低,随后回升。低浓度的外源IAA会促进内源IAA的增加,高浓度处理之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会使内源IAA的含量提前达到峰值。喷施较高浓度的IAA能够使GB-25和GB-30的ABA含量提前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前期,MeJA均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第9天时达到最大,3个品种的处理组在第9天时MeJA的积累量都比对照要高,其中易抽薹品种的差距是最明显的。【结论】叶用莴苣在抽薹前需要较低量的GA3、IAA和较高量的ABA、MeJA。外施IAA能够提高内源GA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外源茉莉酸甲酯对不同类型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GB-30、中间型品种GB-26与耐抽薹品种GB-25外源喷施茉莉酸甲酯,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以及脱落酸(ABA)含量。【结果】在3个品种内源MeJA含量动态变化中,处理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B-25内源GA3处理组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GB-26,GB-30内源GA3处理组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GB-25对照组在处理第18天出现单峰值随后下降,处理组呈逐步上升趋势,除处理第18天,处理组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GB-30曲线变化与GB-25类似;3个品种的脱落酸含量变化趋势接近,总体呈现先大幅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结论】外源喷施MeJA对内源MeJA与ABA的影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叶用莴苣在受到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后,脱落酸、生长素、茉莉酸、赤霉素四种内源激素含量作何变化.LsZFP1在叶用莴苣中行使的功能.[方法]叶用莴苣'PS-11'为材料,经病毒诱导LsZFP1基因沉默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叶用莴苣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携带LsZFP1基因的病毒载体(TRV-LsZFP1)处理的植株中脱落酸含量为406.58μg/L,空载(TRV)处理植株中脱落酸含量为329.47μg/L,空白对照含量为284.69 μg/L,TRV-LsZFP1处理植株与空白对照植株相比脱落酸含量增加了42%.TRV-LsZFP1处理植株茉莉酸含量为1311.92 μg/L,空白对照为946.72 μg/L,显著增高了365.2 μg/L,叶中生长素含量为93.04 μg/L,略高于空白对照;TRV-LsZFP1处理植株中赤霉素含量为460.39μg/L,相比空白对照下降了39%左右.[结论]叶用莴苣经VIGS处理后,受侵染植株中脱落酸、茉莉酸、生长素三种激素较空白对照含量上升,赤霉素和空白对照相比含量下降,4种内源激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均有变化,表明叶用莴苣受病毒侵染受伤后,通过调节内源激素含量来适应胁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剂量的外源物质对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在幼苗处于四叶一心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外源水杨酸或脱落酸或赤霉素,以喷水处理为对照,进行4℃的低温处理。观察幼苗表观性状,并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与低温胁迫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外源水杨酸、脱落酸、赤霉素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带来的伤害。处理效果随外源物质处理剂量而变化。水杨酸、脱落酸、赤霉素三种外源物质剂量分别为70.00 mg/L、0.10 mmol/L和75.00 mg/L,促进番茄幼苗抵抗低温伤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高温下叶用莴苣品种‘PS11’的最适CaCl_2喷施浓度,为促进周年均衡生产和合理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叶用莴苣品种‘PS11’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1、3、5、7 mmol/L的CaCl_2溶液,以喷施纯水为对照,分析高温下叶用莴苣表观图以及不同浓度CaCl_2溶液对叶用莴苣茎长、叶片形态、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5 mmol/L的CaCl_2溶液对高温下叶用莴苣茎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喷施1、3、5 mmol/L的CaCl_2溶液增加高温下叶用莴苣的叶片展幅、最大叶长。喷施7 mmol/L的CaCl_2溶液降低高温下叶用莴苣的最大叶宽,且老叶的干枯现象严重。CaCl_2溶液浓度为5 mmol/L时,叶用莴苣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最低。【结论】高温下叶用莴苣品种‘PS11’的最适氯化钙喷施浓度为5 mmol/L。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处理对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赤霉素促进白菜生长及作用的机理,采用外源赤霉素处理白菜,并测定与生长相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促进白菜植株茎的伸长,以300 mg/L为最佳浓度;在促进茎粗和整个植株的生长方面以100 mg/L为最佳浓度。分析促进生长的因素,赤霉素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且可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27.6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矮秆突变体的激素敏感性,从代谢水平解释它的矮化机理。【方法】以玉米矮秆突变体(掖478改良系的突变体)和3个野生型自交系(掖478、齐319、PH4CV)为材料,采用不同同质量浓度(50,100,150,200mg/L)赤霉素和生长素于苗期进行喷施处理,喷施后10,20,30d测定幼苗株高,分析该突变体的激素敏感性。【结果】100mg/L赤霉素和100mg/L生长素为最适激素质量浓度,处理后30d赤霉素和生长素对突变体株高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在激素最适质量浓度、最佳观测时间下,赤霉素能使突变体株高得以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而生长素则不能。【结论】该矮杆突变体属于赤霉素敏感型,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缺陷是造成突变体矮化的主要原因,且该矮秆突变体对激素的响应不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进入结果期的香花油茶植株为材料,采用摘叶法和赤霉素法每隔12 d对香花油茶进行处理,分析花芽分化关键期喷施赤霉素对花芽分化和春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4日至4月19日期间为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在此关键期喷施800~1 600 mg/L的外源赤霉素对香花油茶花芽形成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在花芽分化初期喷施200~6 400 mg/L赤霉素均促进了春梢的伸长生长,对春梢粗度和节间距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且越早喷施越好,但各浓度赤霉素对春梢腋芽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耐抽薹意大利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yidali")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以常规营养液(7.5 mmol/L NO_3~-)、叶面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在75 mmol/L NO_3~-胁迫下,通过叶面喷施0 mmol/L(T1)、3 mmol/L(T2)的蔗糖,研究外源蔗糖对NO_3~-胁迫下叶用莴苣生长及矿质元素含量与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O_3~-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叶用莴苣生长,降低了P、Mg、Fe的含量,但增加了K、Ca的含量;外源喷施蔗糖有效缓解了NO_3~-胁迫对叶用莴苣的抑制作用,其中植株地上部分鲜质量提高了20.94%,同时显著提高了植株中P、Mg、Fe的含量,降低了植株中Ca含量。NO_3~-胁迫下,P、K、Ca、Mg、Fe的积累量均显著降低,外源蔗糖可以提高植株中P、K、Ca、Mg、Fe的积累量。外源蔗糖通过影响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缓解NO_3~-胁迫对叶用莴苣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施加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0、100、150 mg/L)NaCl 溶液模拟盐胁迫,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进行百香果种子浸种处理(50、100 mmol/L)和幼苗叶面喷施处理(25、50 mmol/L),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生理指标以及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分析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的生理调控效应。【结果】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50 mmol/L 赤霉素浸种处理可以使百香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 20.4% 和 16.3%,促进百香果胚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分别增加 7.9%和 20.5%,MDA 含量下降 10.8%,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5.5%、21.3% 和 28.5%。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叶面喷施 25 mmol/L 赤霉素后,百香果幼苗的叶片数量、株高、根长和地茎分别提高16.3%、20.3%、20.9% 和 19.4%,同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13.0%、26.2%、12.0% 和 9.3%。【结论】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的萌发,对胚芽、胚根生长所受到的抑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叶面喷施赤霉素可明显缓解 100、150 mg/L 盐胁迫对百香果幼苗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对 150 mg/L 盐胁迫处理幼苗的缓解效应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脱落酸与赤霉素对瓜尔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管理、密度、肥水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于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 Taubert)始花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研究其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促进株高增加而脱落酸抑制株高增加,脱落酸与赤霉素处理均使瓜尔豆植株的茎粗增加,且赤霉素效果大于脱落酸。脱落酸能减少瓜尔豆节数,而赤霉素则增加节数;低浓度的脱落酸(1.32mg/L)与赤霉素(250mg/L)能降低瓜尔豆的单株有效花序数、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及单株粒重等;相反,高浓度的脱落酸(2.64、3.96mg/L)与赤霉素(500、750mg/L)能增加瓜尔豆的单株有效花序数、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及单株粒重等。赤霉素(500mg/L)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产量,产量达5376kg/hm2。脱落酸与赤霉素处理后的植株叶片内SOD、POD及CAT的活性大部分高于对照,并且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能降低叶片的MD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远志药用成分含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田种植的远志,于展叶期分别用萘乙酸(25、50、100 mg/L)、赤霉素(50、150、300 mg/L)、细胞分裂素(100、200、300mg/L)、脱落酸(5、10、15 mg/L)、茉莉酸甲酯(200、300、400μmol/L)和水杨酸(50、100、200 mg/L)进行叶面喷施,比较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和诱导子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外源激素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7、3.98、3.91倍,22.33、14.21、13.72倍,7.8、6.2、5.4倍和2.1、2.3、2.6倍;两种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14.2、7.6倍和1.65、2.95、3.49倍,6种外源物质对皂苷积累的作用效果大小排序为:赤霉素〉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萘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结论】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其中以5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微生物富硒菌肥农业生产上实际应用寻找依据。【方法】以安妮、北紫生二号和北紫生三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裂区试验法,在叶面上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分析营养品质及硒含量。【结果】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可以有效增加叶用莴苣的单株质量和硒、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且不同品种的叶用莴苣外源施硒的最佳喷施浓度和喷施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安妮喷施稀释25倍菌肥、北紫生二号和三号使用稀释30~60倍菌肥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LsARF3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克隆LsARF3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DNA序列进行分析,并用瞬时沉默技术分析LsARF3基因在叶用莴苣抽薹中的作用。【结果】LsARF3基因的全长CDS序列为1 794 bp;编码了597个氨基酸;该蛋白的分子量为65 653.86,理论等电点为7.78。LsARF3基因在茎尖中的表达量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持续升高。【结论】LsARF3基因可能促进叶用莴苣抽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外源矮壮素和赤霉素对黄芩生物量及根中黄酮类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生产中外源激素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黄芩幼苗叶面分别喷施2ml 200mg/L矮壮素和赤霉素,第26天后,观察植株形态,测定植株高度、地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并利用HPLC法和乙酰溴法分别测定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含量和地上部分木质素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矮壮素使植株叶片变绿变厚、花增多、花期延长、节间变短、茎粗大;赤霉素显著增加株高的同时,使叶片变小、绿色变浅、茎变细、腋芽生长明显。(2)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黄芩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同时地下部分生物量降低。(3)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显著提高地上部分木质素的含量。【结论】该实验表明,矮壮素和赤霉素使黄芩中碳源的分配集中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木质素的合成,不利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成分的累积,因此不适于黄芩的中药材生产,并且可能也不适于以根或根茎为药用部位的其它中药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温处理条件下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花芽、花茎细胞学和茎的形态变化.[方法]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L.)“G-B30”,“G-B31”为材料,对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花芽和茎的分化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并结合茎的快速伸长时期确定叶用莴苣的抽薹期.[结果]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茎尖生长点由尖锐的锐角变为半球形,生长锥逐渐加宽变平,且都是在高温处理第4天时茎尖生长点就开始出现由圆锥形变扁平;花茎高温处理第8天细胞排列出现规律性,与常温8d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在8~20 d时花茎伸长迅速.[结论]通过观察花芽和花茎分化的情况,并结合花茎的形态变化判断,综合可知“G-B30”,“G-B31”在高温处理第8天开始抽薹.  相似文献   

18.
对0 mg/L、8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矮生山茶恨天高叶片、茎段和茎尖进行了Illumina Hi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76 635个Unigenes,其中181 115(38.00%)个Unig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43 624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43 295个特异的和329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恨天高叶片增大、茎段伸长及茎尖生长与糖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相关;茎尖生长还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二萜生物合成有关。通过赤霉素处理后恨天高叶片、茎段、茎尖转录组分析发现,茎尖组织中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KAO、GA20ox、GA3ox和GA2ox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DELLA蛋白调控以及赤霉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其他激素间的互作促进恨天高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CO2施肥对超积累植物生长和积累金属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对不同Cu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进行两种不同浓度的CO2施肥试验,【结果】通过结果表明CO2施肥能促进Cu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长和发育,当土培中不添加Cu时,1200μL/L和800μL/L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的印度芥菜提前了3d和2d开花;各CO2处理组的植株高度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收获时最大单叶面积、叶片数和干物质重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1200μL/L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的叶片数达极显著差异,叶面积和根重达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的地上部干重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增加。CO2施肥处理也显著地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两处理组植株根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处理组的植株根中Cu浓度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CO2施肥处理同样也促进了植株茎、叶对Cu的积累,并在CO2800μL/L、Cu100mg/kg试验条件时最高,分别达到茎:13696mg/kg干重、叶:4589mg/kg干重。此外,试验还表明,CO2施肥能增加Cu在印度芥菜体内积累的叶根比,说明CO2施肥有利Cu由根向植物叶子的运输。【结论】印度芥菜对Cu有很好的超积累能力,CO2施肥能促进印度芥菜的生长,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和叶根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疆滴灌棉花打顶后,对不同棉花品种根系性状和地上部器官发育以及5种激素分布的影响。揭示不同棉花品种滴灌棉栽培条件下花打顶后植株生长发育规律,激素分布差异;为南疆滴灌棉花高产、超高产栽培棉花全程动态量化调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陆中42号作为试验品种,在南疆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种植并打顶方法。【结果】(1)处理后6和12 h、第30 d打顶的根尖生长素(IAA)含量比不打顶分别增加3.9、4.7和28.63 ng/m L;根尖乙烯含量(ETH)不打顶处理的始终高于打顶处理,处理后3h,打顶的根尖乙烯量没有明显变化,不打顶的根尖乙烯量上升47 ng/m L;处理后30 d打顶的根尖乙烯量下降72.99 ng/m L,不打的根尖乙烯量上升70.95 ng/m L;处理后3 h打顶的根尖和倒四叶细胞分裂素含量(CTK)下降,不打顶的根尖和倒四叶细胞分裂素含量分别上升1.7和0.5μg/L;处理后3 h打顶的根尖脱落酸含量(ABA)下降0.1μg/L,而不打顶的根尖脱落酸含量(ABA)没有明显变化;处理后6 h打顶的根尖脱落酸含量下降0.3μg/L,不打顶的根尖脱落酸含量;升1μg/L;处理后3、6和12 h、30 d打顶和不打顶的根尖和倒四叶赤霉素(GA)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2)处理后3、6和12 h、30 d打顶和不打顶的顶部和倒四叶生长素(IAA)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处理后6 h,打顶的顶部乙烯量(ETH)上升154 ng/m L,不打顶的下降43ng/m L;倒四叶乙烯含量(ETH)打顶的始终高于不打顶处理;处理后3、6和12 h、30 d打顶和不打顶的顶部和倒四叶生长素(CTK)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处理后3和6 h打顶的顶部和倒四叶脱落酸含量(ABA)高于不打顶处理,处理后6 h打顶的倒四叶脱落酸含量上升27.4μg/L,不打顶处理的下降29.1μg/L;处理后3 h打顶的顶部赤霉素含量(GA)下降16.8 pmol/L,而不打顶的没有下降,不打顶的顶部赤霉素含量(GA)始终明显高于打顶处理。(3)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以及N、P、K养分的分布有一定的响应。【结论】棉花打顶有利于降低抑制性激素水平,有利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产量而对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