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氏巴贝斯虫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置换了犬红细胞的SCID鼠,吉氏巴贝斯虫在SCID鼠体内得到高水平的生长和增殖.虫体大小比在犬体内略增大,而且繁殖型虫体增多,常在一个红细胞内寄生有2、4、8、16和32个虫体.在感染的第10天前后,末梢血液中红细胞的染虫率高达12%左右.从SCID鼠末稍血液能检出虫体的期限为15~18天左右.从而成功地建立了吉氏巴贝斯虫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我县外来的荷兰杂种奶牛、蒙古牛、草原红牛、南阳牛等都先后发生了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为了查清疫源,对我县的当地黄牛进行了血液学调查,发现本地黄牛的红细胞内也有瑟氏泰勒焦虫。同时,还发现牛的体表面叮咬着大量的蜱类。这些红细胞内有虫体的黄牛,无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都似健康牛。而外来的牛红细胞内有虫体,又有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牛的死亡。由此证明,当地黄牛是瑟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关岭牛瑟氏泰勒虫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参考NCBI数据库中的瑟氏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登录号:MF996372.1)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对采自关岭自治县12个乡镇规模化养牛场的262份关岭牛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以顶云街道办同富养殖场3号样品为模板的扩增片段(GLT)为485 bp。基于MPSP基因构建的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GLT与瑟氏泰勒虫中国参考株MF996372、MG664538聚为1支,与其他参考株在不同分支上,可判定GLT为瑟氏泰勒虫特异性基因片段。(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关岭自治县关岭牛瑟氏泰勒虫夏季感染率为5.10%,冬季感染率为0.95%,夏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冬季节。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将试验牛进行瑟氏泰勒虫人工感染,然后分别用Belenil缓释剂和Butalex缓释剂制备的长效土霉素对感染牛深部肌肉注射进行治疗.药物组的试验牛经人工感染后,染虫率逐渐增高,最高达到1.5%,红细胞压积(PCV)逐渐下降,红细胞数(RBC)明显下降.注射缓释剂药物治疗42 d后,Belenil组染虫率降到0.05%;Butalex组染虫率降至0,血液指标也明显改善,PCV逐渐回升,但在投药42 d以后,PCV又呈逐渐下降趋势.Butalex组治疗后,可使RBC回升至7.55×1012/L,Belenil组治疗最高可使RBC回升至6.37×1012/L.试验结果表明,Butalex制剂对瑟氏泰勒虫感染牛的治疗效果好于Belenil制剂.  相似文献   

5.
牛泰勒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原虫病,本试验采用血涂片镜检和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对中国某种牛场的18份血样进行了泰勒虫检测,然后分别用ITS基因通用引物和4种MPSP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自阳性样品中扩增出对应的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确定泰勒虫基因型。结果显示,自18份牛血样中检出3份阳性样品,且全为瑟氏泰勒虫感染;3个阳性样品的瑟氏泰勒虫MPSP等位基因扩增结果显示,1个阳性样品为I (Ikeda) 和C (Chitose)型的混合感染,另2个样品为I型单一感染,而均无B (Buffeli)和Thai型;用扩增的MPSP基因测序,构建进化树,确认其感染的瑟氏泰勒虫存在MPSP 1型和2型。这些结果表明,该种牛场存在瑟氏泰勒虫感染,且同时存在2种MPSP等位基因型;MPSP等位基因的复杂性可能使该病的免疫防控更加困难。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瑟氏泰勒虫感染情况及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养防一体做好监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我国江西省60头肉牛样品(包括血清和血液基因组)进行了牛泰勒虫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省泰勒虫血清阳性率为100%,PCR检测阳性率28.3%。其中,环形泰勒虫(Ta)阳性率为26.7%,瑟氏泰勒虫(Tser)阳性率为15%,中华泰勒虫(Tsin)阳性率为3.3%,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13.3%,环形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共同感染率为3.3%。结果表明,江西省牛泰勒虫病感染较为严重,本研究为该地区牛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2006年9月份,我县杨家庄乡南太册村数头奶牛发生泰勒虫病并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将具体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泰勒原虫病是由泰勒科泰虫属中的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迅速消瘦和产奶量下降。某奶牛养殖户饲养的部分奶牛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牛泰勒原虫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以高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此病在昌吉州部分县市发病,该病严重地影响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后期又无特效药物,所以对畜牧业造成了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泰勒虫病又称热带泰勒虫病,是由顶复门、梨形虫纲中的泰勒科泰勒虫(Theileria)寄生于动物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所引起一类蜱传性血液原虫疾病。多呈急性经过,可引起家畜大量死亡,产肉量和产毛量显著下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现已报道的牛的泰勒虫有3个种,即环形泰勒虫(T.annulata)、瑟氏泰勒虫(T.sergenti)、中华泰勒虫(T.sinensis)。对牛泰勒虫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牛泰勒虫病在隐性感染阶段红细胞的染虫率较低,常规血涂片染色镜检法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