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筛选出防治芝麻立枯病的高效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芝麻立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对芝麻立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最小,仅为0.5751 mg/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EC50值为0.9199 mg/L。啶酰菌胺和多菌灵对立枯病菌也有较强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1.3770 mg/L和1.5138 mg/L。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显著,可作为芝麻立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3 0、0.004 6、0.008 2 mg/L。在病菌侵染前使用,9种药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防止苹果黑星病菌的侵染,施药5 d后保护效果都在70%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吡噻菌胺悬浮剂3种药剂的保护效果较好,施药5 d后接种,防效仍在90%以上。病菌侵染后使用,9种药剂中只有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的扩展致病,病菌接种4 d后施药,防效在80%以上。9种测试药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主要推荐药剂,克菌丹和吡噻菌胺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保护性药剂推荐使用,在病菌侵染前或侵染后的5 d内使用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欧李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半致死浓度(EC50)均低于0.700mg/L,其中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27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57.645mg/L。供试的10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EC50均低于2.500mg/L,抑制作用最强的是500g/L异菌脲悬浮剂,EC50为0.024mg/L;效果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2.496mg/L。24%腈苯唑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可以用于欧李褐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明确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的离体抑菌及田间防治效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EC 50值为0.0105 mg/L,低于对照药剂腈苯唑(EC 50值=0.077 6 mg/L)、丙森锌(EC 50值=0.338 5 mg/L)、多菌灵(EC 50值=0.865 3 mg/L)、甲基硫菌灵(EC 50值=0.459 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100 g a.i./hm~2的防效与腈苯唑悬浮剂100 ga.i./hm~2相当,高于对照药剂丙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苹果轮纹病菌的高效化学药剂,本试验选取了常用的4种化学药剂中生·寡糖素、吡唑醚菌酯、多抗锰锌、丙环唑,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对苹果轮纹病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化学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浓度为0.063 g/L的吡唑醚菌酯,防效抑制率达到91.22%;其次为浓度为0.25 g/L的丙环唑;0.063 g/L的多抗锰锌抑菌效果最差,防效仅达到37.12%。根据4种化学药剂的防效可以得出中生·寡糖素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吡唑醚菌酯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yricae的抑菌活性,测定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并进行了部分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_(50)为0.96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_(50)为69.24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_(50)在3.25~68.73mg/L之间。供试100株病菌对嘧菌酯的EC_(50)在0.15~2.17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_(50)为0.97±0.22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 6mg/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 2mg/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mg/L以下。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桔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柑桔轮斑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分离自重庆的WZ1菌株及分离自陕西的DS3菌株的抑制效果,并对2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9种药剂中,咪鲜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硅唑和双胍·咪鲜胺对WZ1和DS3菌株的有效中浓度(EC50)<0.1 mg/L,抑制作用均强;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丙环·嘧菌酯、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烯肟、吡萘·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唑醚·戊唑醇、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戊唑醇对WZ1和DS3菌株的EC50<1 mg/L,抑制作用较强;DS3菌株已经对甲基硫菌灵和苯菌灵产生了抗药性,相应的EC50分别为3 596.628 4和115.555 2 mg/L;DS3菌株对氟啶胺、抑霉唑,WZ1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下降较明显,可能存在抗药性风险。DS3菌株β-tubulin基因第599位碱基由T突变为A,相应β-tubulin第20...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桃枝枯病的杀菌剂,测定了丁香菌酯、辛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辛菌胺的配比在1∶2~1∶45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配比在1∶10~1∶20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20%丁香菌酯·辛菌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浓度为133.3~333.3mg/kg时,对桃枝枯病的防治效果为91.05%~93.39%,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分析认为,丁香菌酯、辛菌胺的混配制剂可望作为桃枝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
2018—2020年,杭州佳慧芦笋种植基地疑似发现芦笋茎枯病危害,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致病菌分离纯化和鉴定,明确该病害为芦笋茎枯病,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比对结果,该病原菌与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同源性为100%,鉴定为天门冬拟茎点霉。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该病菌菌丝完全抑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为0.13 μg · mL-1。盆栽试验验证,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茎枯病防治效果最好,达94.56%,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1.
越橘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形态学观察、诱导产孢、致病力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引起辽宁地区越橘枝枯病 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病原菌在越橘植株上接种后表现枝 条枯萎、木质部变色等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一致;在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为白色,后转为灰黑 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梭形,无色,单胞,内含多个油滴;水琼脂 + 麦芽提取物、苹果枝条和苹果幼果 3 种病原菌培养方法均可诱导产孢,苹果幼果是诱导病原菌产孢的最佳基质。供试菌株LB1 的rDNA-ITS 和β-tubulin 基因序列与GenBank 中已有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 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9%与100%。  相似文献   

12.
蔓枯病是甜瓜上重要的病害,采用形态学方法对我国海南发现的甜瓜蔓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
测量了病原菌的假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大小,鉴定结果为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科、亚
隔孢壳属的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瓜甜瓜蔓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蔓枯病是西瓜甜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害植株茎蔓、叶片和果实。本文概述了南方西、甜瓜蔓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为西瓜甜瓜蔓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勇  李晓军  曲健禄  范昆  杨建明 《园艺学报》2010,37(11):1745-1750
对我国桃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该病害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叶枯病,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GenBank登录号:GU270581)。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 30 ℃,适宜pH 5 ~ 7,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  相似文献   

15.
百合疫病病原鉴定及其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百合疫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疫霉属真菌,与GenBank中烟草疫霉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8% ~ 99%。结合病原菌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其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这是烟草疫霉菌侵染云南切花百合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土表、田边草丛和室内纸盒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的西瓜叶枯病菌(Alternariacuc-umerinaEl.etEv.),次年均有传病作用;在稻田水中和稻田泥下5~10cm处的病菌,3个月内失去传病力;旱地土下5~10cm处的病菌,经3~6个月也相继失去传病力;旱地土表和田边草丛中的则需6~15个月失去存活力。木霉可加速病残体上病菌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西、甜瓜蔓枯病病菌差异性,为深入了解西、甜瓜蔓枯病病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 19 个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进行致病力差异性研究,并对不同菌株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rDNA-ITS)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性差异,病情指数为 85.11~4.58;但不同菌株间的 ITS 序列比较差别不大,保守程度高,菌株间的分化和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甜瓜几种主要病害的杀菌剂防治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甜瓜叶枯病、蔓枯病、疫病、白粉病,除草剂或化学品药害等,采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三唑酮喷雾对甜瓜叶枯病,70%甲基托布津+68%金雷多米尔喷雾对甜瓜苗期蔓枯病,70%甲基托布津+68%金雷多米尔+12%松脂酸铜涂茎对甜瓜成株蔓枯病,50%苯菌灵+72.2%普力克+黄腐酸硒涂茎加敷土对甜瓜疫病,5%己唑醇喷雾对甜瓜白粉病,解害灵喷雾对误用除草剂或化学品药害等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做好生姜炭疽病、叶枯病初期症状的准确识别,及时防治和控制蔓延,减少经济损失,从发病症状、危害病原及流行规律等方面对生姜炭疽病、叶枯病进行区分,分析2种病害的联系,并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病原。结果表明: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69.6%,5个采样点共分离得到15个菌株,其中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厚坦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和间座壳属中一种(Diaporthe bohemiae)共4类病原菌出现频率最高,是优势种,分离率分别为55.6%、52.4%、49.8%和50.1%。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株对猕猴桃茎杆的致病性,进一步明确了引起大理州猕猴桃茎杆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