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为提高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液体发酵产洛伐他汀的产量,以高产洛伐他汀的糙皮侧耳菌株P380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优化后的培养基为:乳糖24.0 g·L-1,玉米粉2.5 g·L-1,氯化铵2.5 g·L-1,磷酸二氢钾5.0 g·L-1,硫酸镁2.5 g·L-1,初始pH值6.0。通过优化培养基,可显著提高糙皮侧耳发酵培养基中洛伐他汀产量,与原始发酵培养基相比,洛伐他汀产量提高3.15倍,生物量提高1.78倍。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发酵菌质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红比利时杜鹃花愈伤悬浮颗粒瞬时转化体系,以嫩叶为材料,探讨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条件,构建并评价了愈伤悬浮颗粒瞬时转化体系,同时诱导愈伤颗粒出芽、生根,并获得组培小苗。结果表明,在2.41 g·L-1木本植物基本培养基(WPM)+20 g·L-1蔗糖+10 g·L-1麦芽糖+7.0 g·L-1琼脂+0.050 mg·L-1植物组培抗菌剂(PPM)为基本培养基的条件下,嫩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生长调节剂最优方案为:0.3 mg·L-1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3 mg·L-1 噻重氮苯基脲(TDZ),此时愈化率可达97.78%;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生长调节剂方案为:0.61 mg·L-12,4-二氧苯氧乙酸(2,4-D)+0.6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1.37 mg·L-1 TDZ,此时增殖率可达167%。将继代5次后呈疏松状的愈伤颗粒接种于液体继代培养基中,大约4~12 d后愈伤颗粒进入指数生长阶段,增殖率为45%。含有GUS基因的pRI 101-AN与含有GFP基因的pCAMBIA1301-GFP分别在农杆菌GV3101介导下转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愈伤悬浮颗粒,OD600为0.6的农杆菌侵染液侵染15 min后,愈伤颗粒的GUS染色效率为26.28%,愈伤颗粒的GFP荧光表达效果明显。另外,以2.41 g·L-1 WPM+7 g·L-1琼脂+20 g·L-1 蔗糖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 mg·L-1TDZ + 0.5 mg·L-1 2,4-D时,可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以1/2 Rea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1 IBA+1 g·L-1活性炭可诱导出芽的愈伤颗粒生根。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红比利时杜鹃花稳定遗传转化研究和转基因植株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解脂亚罗酵母WT5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赤藓糖醇产量,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复合诱变能有效提升解脂亚罗酵母性能,其中60Co-γ射线最佳辐射剂量和ARTP最优处理时间为1 200 Gy、60 s。诱变处理后获得优良菌株CA20,其赤藓糖醇产量为60.80 g·L-1,是出发菌株WT5的2.41倍。此外,PB拟合结果确认发酵最优培养基组分为:43 g·L-1葡萄糖、1.92 g·L-1酵母浸出粉、2.98 g·L-1蛋白胨、4.70 mg·L-1硫酸铵、6.85 g·L-1氯化钠、3.30 mg·L-1磷酸二氢钾、0.65 mg·L-1维生素B1、49 mg·L-1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黑木耳营养功能食品开发需求并实现葛渣的综合利用,本试验对黑木耳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添加葛渣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研究发酵菌质中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木耳固体发酵最优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4.5%葛渣及50 mL优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菌质总黄酮含量为5.645 mg·g-1,菌质总黄酮还原力较弱,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4%,当总黄酮浓度为600μg·mL-1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7%和98%,表明菌质总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葛渣综合利用及黑木耳新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组胺降解能力的细菌,并探索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使用乳酸细菌(MRS)、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葡萄糖琼脂(VRBDA)和2216E琼脂培养基对传统发酵鲭鱼(Scomber japonicus)中的组胺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生长、产酶特性及对发酵鲭鱼生物胺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V-TB-2-5具有较高的降组胺活性,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形态特征确定为产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该菌的生长和产酶条件范围为20~40℃、pH值5~8、NaCl浓度0~3.5%(质量分数w/v),最适生长和产酶条件为30℃、pH值6、1.5%NaCl。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为30℃、pH值7。Mn2+、Mg2+和K+等金属离子对酶有激活作用,Fe3+或EDTA则有抑制作用。在传统发酵鲭鱼中,人工强化接种菌株V-TB-2-5与对照组相比组胺含量明显下降,组胺降解率为18.2%~40.7%;同时,接种组中亚精胺含量下降极显著,而精胺则上升。本研究为菌株V-TB-2-5在水产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组胺生物降解的控制提供了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6.
侧胞芽孢杆菌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胞芽孢杆菌是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一种重要功能菌,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了侧胞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侧胞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为蔗糖3.0%、酵母膏0.8%、蛋白胨1.2%、MgSO40.075%、KH2PO40.25%、MnSO40.010%、CaCO30.8%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2.5℃、转速200 r/min、接种量2%以上、pH为7.6,发酵液中的所得菌浓度可达9×108个/mL。  相似文献   

7.
张杰  张文刚  党斌  杨希娟 《核农学报》2022,36(12):2400-2411
为改善单一菌株发酵制备青稞甜醅的风味与口感,提高其质量品质,本试验采用米根霉和酵母菌为发酵菌株,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混菌发酵黑青稞甜醅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单一菌株发酵黑青稞制品与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8 h,菌种比例(酵母菌J7∶米根霉)1∶1.20,接种量6.81%,在此条件下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9.32 mg·100 g-1,感官评分为95.48分。与单一菌株发酵黑青稞制品相比,混菌发酵黑青稞的黄酮含量(32.22 mg·100 g-1)、 多酚含量(230.68 mg·100 g-1)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95.03 μmol·L-1)显著提高。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单独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米根霉单独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4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混菌发酵的黑青稞中共检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和醇类是3种发酵方式黑青稞制品的主要风味组分。混菌发酵黑青稞的醇类、酯类和酸类种类及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发酵方式,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59.09%、29.44%和6.46%,风味更丰富。综上分析,混菌发酵使黑青稞制品在功能及风味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为混菌发酵黑青稞制品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木耳黑色素的发酵制备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刺激免疫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本文以深层发酵法制备木耳黑色素,并对木耳黑色素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考察了碳、氮源、金属离子对木耳菌产黑色素的影响,用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酪蛋白0.747%、可溶性淀粉1.726%、Ca CO30.140%,在此条件下木耳黑色素的产量可达170.37 mg·L-1。在一定范围内,发酵制备的木耳黑色素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能力。木耳黑色素是一个天然和有效的抗氧化剂,深层发酵是生产这一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木耳黑色素的工业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绣球菌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同时保证其多糖的产量,以绣球菌菌丝干重和胞外多糖(EPS)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绣球菌液体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硫酸镁,pH值5.5,C/N=20/1,培养温度27℃,此工艺条件下菌丝干重和EPS产量最高,分别为1.5 g·L~(-1)和2.87 mg·L~(-1)。本研究结果为绣球菌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羊肚菌东农羊B为研究材料,通过基础碳源、补充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探讨羊肚菌生长的最适液体发酵环境。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1)、红糖20 g·L~(-1)、NH_4NO_3 3 g·L~(-1)、KH_2PO_4 3 g·L~(-1)、Mg SO_4 2 g·L~(-1)、维生素B_1 20 mg·L~(-1);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6℃,每100 m L培养基接种7 mm×7 mm菌块,摇床转速140 r·min~(-1),接种后静置2 d,选用菌龄为7 d的菌种。培养7 d后菌丝干重达17.3 g·L~(-1)。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CGDP)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杀菌作用及机制,本试验以Fusarium solani为试材,考察CGDP处理过程中电压、处理时间、抗坏血酸浓度、孢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Fusarium solani生长、孢子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及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粒子进行分析。通过Linear、Weibull和Log-Logistic 3种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电压下CGDP杀菌动力学特性,以相关系数(R2)、精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和均方根方差(RMSE)4个参数评价拟合效果。结果表明,CGDP对Fusarium solani孢子有着明显的杀菌效果;升高电压、延长处理时间、降低抗坏血酸浓度和孢子初始浓度均能有效抑制孢子生长,使杀菌效率提高(P<0.05);CGDP处理30 min,活性物质(·OH、H2O2、NO3-)浓度分别增加至1.57 mg·L-1、73.89 mmol·L-1和12.72 mg·L-1,pH值由7.07降至4.66;孢内核酸和蛋白质的渗漏量以及PI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CGDP对Fusarium...  相似文献   

12.
H2S作为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外源H2S对盐胁迫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氮代谢的影响机制及最佳叶施浓度,以当年生红砂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1/2 Hoagland浇灌为对照(CK)考察在300 mmol·L-1NaCl胁迫(CK300)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010、0.025、0.050、0.100、0.250、0.500、1 mmol·L-1)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红砂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以及硝态氮、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红砂幼苗根、叶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硝态氮含量以及NR、GOGAT、GS活性均较对照(CK)显著下降。经不同浓度外源H2S处理后,红砂根、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单独盐胁迫对照(CK300)相比显著降低,NR、GOGAT、GS活性和硝态氮、游...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壳寡糖与油菜素甾醇处理对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果实产量、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壳寡糖处理组(0.5 g·L-1COS)、油菜素甾醇处理组(0.5 g·L-1BR)、复合处理组(0.5 g·L-1COS+0.5 g·L-1BR),对开花结果期的番茄植株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壳寡糖与油菜素甾醇复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促进果实着色和软化;协同促进番茄中番茄红素、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积累,相比CK分别提高88.3%、76.3%和28.6%。此外,二者复合处理可有效提高番茄中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降低有机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的水平,从而提高番茄糖酸比。本研究结果为设施栽培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葛根素(PUE)对小白菜镉(Cd)损伤的保护效果,采取外源添加不同葛根素处理,将小白菜植株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CK)、PUE30组(葛根素30μmol·L-1)、Cd4组(镉4 mg·L-1)、Cd与PUE共处理组(4+15、4+30、4+45、4+60)。处理30 d后,观察小白菜植株生长状况、测定Cd富集量及抗胁迫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叶绿素、抗氧化酶(SOD、APX、CAT、POD)活性及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Vc、可溶性蛋白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抗氧化酶基因(SOD、POD、APX及CAT)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d4组小白菜根中Cd含量、H2O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抗氧化酶(SOD、POD和APX)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整体显著降低(P<0.05)。与Cd4组相比,Cd+PUE共处理组小白菜氧化损伤程度减轻,H2O2  相似文献   

15.
辣椒疫霉菌是一种缺乏甾醇合成必要基因的疫霉属重要植物病原卵菌,其可利用植物中富含的β-谷甾醇等甾醇类物质完成生活史。为了明确β-谷甾醇在辣椒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本研究设置系列浓度梯度(0.2、1.0、5.0、25.0、125.0μg·mL-1),测定了其对辣椒疫霉菌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的影响,观测了β-谷甾醇处理后菌丝的生长及形态结构,探究了其对辣椒疫霉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发育,高浓度抑制生长发育。具体表现为:当β-谷甾醇浓度为0.2μg·mL-1时,其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β-谷甾醇浓度高于5.0μg·mL-1时,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β-谷甾醇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10.0μg·mL-1)下,其对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对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育浙江省广西越桔,以凤阳山的广西越桔未成熟果实为材料,开展了未成熟种子培养、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种群增强与回归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至发育培养基(WPM+活性炭2.0 g·L-1+谷氨酰胺0.4 g·L-1+酶水解酪蛋白0.5 g·L-1)后,85.19%未成熟种子发育完全,接种至萌发培养基(WPM+6-BA 1.0 mg·L-1+GA3 1.5 mg·L-1)后,30.43%发育完全的种子萌发,总萌发率为25.92%。最适增殖培养基为6号增殖培养基(WPM+ZT 0.2 mg·L-1+NAA 0.5 mg·L-1),增殖系数达106.67%,在生根培养基(WPM+IBA 1.0 mg·L-1)上培养45 d后生根率为100%。种群增强与回归过程中植株长势良好,株高及株幅明显增加,部分植株与原生株及其他回归植株相比出现明显表型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株与后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7 1~0.977 8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841 0,极差为0.250 7。本研究成果可为浙江省广西越桔及相近处境珍稀植物的保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昱  石玲  张亚琳  马海娟  任新雅  张哲诚  朱璇 《核农学报》2022,36(12):2455-2461
为探究减轻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方法,以赛买提杏果实为试验材料,经3.0 mg·L-1 2,4-表油菜素内酯(EBR)结合2%氯化钙(CaCl2)减压渗透处理后,于温度1.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进行交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损伤接种,并进行A. alternata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0 mg·L-1 EBR结合2% CaCl2A. alternata的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没有直接抑制作用。EBR结合CaCl2处理可通过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上升,增加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来抑制杏果实接种发病率与病斑直径的上升。综上,EBR结合氯化钙处理可通过诱导苯丙烷代谢途径来增强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减轻杏果实采后黑斑病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甘薯淀粉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水平,本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干酪乳杆菌(Lc)、保加利亚乳杆菌(Lb)、戊糖片球菌(Pp)、嗜热链球菌(St)、商业植物乳杆菌(SZ)6种乳酸菌分别对甘薯渣进行发酵,系统分析不同发酵产物的pH值、总酸含量及营养功能成分,并采用灰色理论加权关联度对甘薯渣发酵产物进行综合营养评价,筛选适宜发酵甘薯渣的乳酸菌菌种。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的发酵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b组pH值最低(3.15),Lc组总酸含量最高(27.90);同时,不同乳酸菌对发酵产物中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Lb组乳酸含量最高(11.60 mg·mL-1),SZ组乙酸含量最高(66.99μg·mL-1),Lb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最高(0.74 g·100 mL-1),St组总酚含量最高(146.87μg GAE·mL-1)。与未发酵样品相比,Lc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了3.71倍;所有发酵产物中的Mg、Ca、Fe、Zn、Se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灰色理论加权关联度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