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南农选系及16个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草地早熟禾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在18个位点表现酶带。南农选系表现出13条酶带,除与其它16个品种所共有的6条主酶带外。还出现了其特有的7条酶带。对不同品种POD同工酶酶谱信息进行相异性类平均聚类分析。17个供试品种(系)聚为3类,其中南农选系、美国品种“Merit”及其它15个品种分别各成一类。据此推测,南农选系与其它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系。  相似文献   

2.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及其他3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供试材料间欧氏距离的计算和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39个紫花苜蓿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表现出11条酶带,且都具有4条主酶带,其中陇东野生紫花苜蓿表现出条酶带;用组间均连法进行聚类分析,39个供试材料可聚为6类,其中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为一类,且与其他38个供试材料间的欧氏距离介于0.48~1.622,平均值(1.088)远远高于其他供试材料间的平均欧氏距离(0.533~1.029),表明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由此可确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为一相对独立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可通过育种途径扩大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及其他3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供试材料间相似系数的计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38个紫花苜蓿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表现出了24条酶带,其中有5条是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特征酶带。38个紫花苜蓿材料的相似系数介于0.583~1.000,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37个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83~0.833,远远低于其他供试品种间的相似系数(0.625~1.000),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702处可聚为2类,其中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由此可确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为一相对独立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以期通过育种途径扩大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家蚕SOD的品种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活性染色,分析了115个家蚕品种及遗传系统的血液SOD同工酶的酶谱。结果:不同品种及遗传系统间的酶谱存在着显差异。家蚕血液SOD在大部分供试品种及遗传系统中都能看到5条酶带,少数只能见到2条弱带,酶带最多达8条。品种及遗传系统间酶带的宽度及染色程度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桑属几个种及品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四川桑属植物的6个种、两个品种及两个引进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1)桑属内有共同的特征酶带;(2)桑属内各种、品种间的酶谱有显著差异,每个种都有不同的特征酶谱;(3)用组平均聚类法研究同工酶分类,在桑属植物分类上有一定的适用价值;(4)上述研究结果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排序法分类比较,除华桑有差异外,其它桑种、品种均表现规律性的一致倾向,为桑属植物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品种(系)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它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与其它苜蓿品种相比缺乏Rf0.57和Rf0.60两条酶带,而具有两条Rf0.66和Rf0.79酶带。抑制试验表明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为CuZn-SOD。对同德杂种苜蓿的抑制试验结果与其它苜蓿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7.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8.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同工酶在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枝期幼苗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和相似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2个紫花苜蓿品种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四季绿、超级7号、昆德拉、特瑞、游客、海盗、三得利、阿尔冈金为一类,山锐和塞特为一类,盛世和威可为一类,每一类中的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供试12个品种表现出品种间多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柞蚕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酯酶同工酶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很强的特异性。组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33个品种可分为5个大类,印度引进品种in981与其他各品种遗传距离最远,表明了其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他各品种按亲缘关系远近各自聚成一类。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过程中,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部分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柞蚕中肠酯酶同工酶品种间活性差异也比较大。茧层率较高的几个品种如多丝3号、多丝4号,三里丝、方山黄等在相对迁移率0.75位置均表达一条活性较强的酶带,其他品种此位置的酶带或者不表达,或者活性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不同物候期苜蓿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物候期(返青期、初花期、结荚期)4个品种苜蓿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表明,随着生长的不断进行所有品种酶带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返青期酶带数多,酶活性强。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求有不同的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   

12.
高温季节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为探讨高温伏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下降与其植物体生理活性的关系,本试验在南京夏季田间调查了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草坪盖度、密度、综合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组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夏季高温伏旱强度的增加和持续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的草坪盖度、密度、综合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组织含水量均持续显著下降,8月中旬的草坪综合质量和叶片组织含水量分别比6月中旬降低了12.1%~27.6%和14.2%~27.6%;8月中旬叶片组织的SOD和POD活性分别比6月中旬下降了36.5%~55.0%和46.9%~65.7%,而MDA含量则增加了19.8%~88.7%。田间高温伏旱胁迫下草坪综合质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SOD与POD活性的降低幅度,以及叶片组织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较耐高温的“南农选系”和Midnight(W)在胁迫下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不耐热的品种Bluechip、Sobra,以及耐热中等的品种America和Midnight(B),夏季草坪综合质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田间高温伏旱胁迫下草坪综合质量与叶片组织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呈显著负相关。田间高温伏旱期间叶片组织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和POD活性可能是草地早熟禾品种抗高温伏旱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艳红  于卓  赵晓杰  刘杰 《草地学报》2004,12(2):98-102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异质生境条件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揭示羊草种群对不同土壤生境的响应机制,并为植物的趋异适应和生态可塑性研究提供依据,对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不同生境沙土、碱土、草甸土中生长的3种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土生境条件下羊草条带数最多,草甸土羊草条带数最少;在同一生境条件下,羊草根系的过氧化物酶的条带数最多,叶的条带数最少。其中,迁移率(Rf)值为0.08、0.10、0.17的条带是主带,在7个样品中出现;Rf值为0.35、0.73的条带是弱带,只在1-2个样品中出现;叶片的Shannon-Weinner指数在3个生境间变化较大,根茎的变化较小。因此,异质生境导致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羊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2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同工酶的谱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6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特征,对凝胶进行双波长实物扫描,以品种间欧氏距离为遗传参数进行聚类分析.酯酶同工酶谱带特征为:谱带数为12~36,其中Bar 5469谱带最多(36条),Fortuna谱带最少(12条),在相对迁移率(Rf)为0.05~0.15的位点供试各品种Bar 5469谱带最多(8条),Limousine最少(1条);在Rf>0.67的位点各品种谱带均较少,当欧氏距离大于5.4时,26个品种可聚为2个一级类群,当欧氏距离大于4.3时可分为3个二级类群,当欧氏距离大于2.8时分为4个三级类群.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征为:谱带数较酯酶少,为5~23条,Geronino谱带数最多(23条),Bar 5649和18号Merit最少(5条),在Rf<0.65的位点,Bar 5649和Merit谱带数最少(4条),Barlin、Cynthia和Geronino最多(10条);在Rf为0.67~0.98位点处,Merit最少(1条),Geronino最多(13条).当欧氏距离大于5.3时,可以分为2个一级类群,当欧氏距离大于3.4时,分为3个2级类群,当欧氏距离大于2.7时可分为4个三级类群,结合2种谱带特征为草地早熟禾品种利用和区分提供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6.
PEG胁迫对尖叶胡枝子幼苗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浓度PEG处理尖叶胡枝子幼苗叶片SOD和POD同工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处理,SOD和POD同工酶谱带数目没有变化,无新酶带的出现或酶带的减少,分别为SOD1-4和POD1-3。由迁移率可以看出,尖叶胡枝子幼苗叶片在不同浓度PEG处理下,共有10种SOD同工酶基因表达和6种POD同工酶基因表达。SOD和POD酶活性在低浓度(5~10%)PEG处理下增加,高浓度(15%)的PEG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资源POD和EST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向丽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11,19(3):509-515
为了摸清云南苜蓿(Medicago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板电泳系统,对30份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材料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2种同工酶酶带数均为10条,多态位点百分数均达到100%。除二倍体材料外,其余材料均具有多条相同的共有谱带,有着丰富的多态性,但POD和EST酶谱存在明显差异;供试材料的POD和EST遗传距离均在0.00~1.00之间,其中1号、3号和4号二倍体苜蓿,与其他逸生材料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均为紫花苜蓿(M.sativa L.),POD和EST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00~0.56和0.00~0.33之间。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30份供试材料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的相关性。这将为云南苜蓿资源遗传关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苜蓿品种主根受伤后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其东  高振生 《草地学报》1999,7(4):257-262
研究根系发育能力不同的苜蓉品种在主根受到伤害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根受伤前,根系发育能力强、中和弱的无棣、陇东和北疆苜蓿,处理与对照间脂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多于叶片。根组织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数相同。主根受伤后,无棣和陇东苜蓿根组织脂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均比对照多12上,但二者的变化方式不同。无棣苜蓿叶片脂商工酶的酶带数我于对照,无棣和陇东  相似文献   

19.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研究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交F4代11个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或不同生育阶段,供试材料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位点、数目和强弱均存在差异,其表型差异是11个株系间及其与亲本间在蛋白质分子水平识别的重要遗传标记;选择抽穗期、分蘖期取样分析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更能体现材料间酶谱表型的遗传差异性和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以遗传距离(GD)值0.40为基准,将13个材料聚类成6类:第1类株系6、7、9、8和10,第2类株系4和5,第3类株系1、3和2,第4类株系11,第5类父本航道冰草,第6类母本蒙古冰草;该研究结果对冰草杂交后代新品系的归类选育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