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活性酵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顺  王继成 《养猪》2007,(2):5-6
选取18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杂种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mg/kg黄霉素、0.05%活性酵母、0.10%活性酵母、0.15%活性酵母,探讨活性酵母能否替代抗生素及其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和活性酵母对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可以替代抗生素,且添加0.10%的效果最佳,饲粮中添加酵母菌制剂可以改善消化道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2.
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后抗生素时代,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不断被开发利用。饲用活性肽、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  相似文献   

3.
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是当前畜牧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中草药提取物作为一种潜在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杜仲叶提取物含有绿原酸、杜仲多糖和黄酮化合物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糖脂和骨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就杜仲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杜仲叶提取物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     
《畜牧市场》2004,(7):51-51
饲用活性多肽类添加剂技术问世 一种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瘦肉精,也不含毒害物质,既能有效地促进畜禽的正常健康生长,同时又增加个体抗病能力并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饲用活性多肽类添加剂”,已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国雄等科研人员研制成功。该项目技术属国内首创,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活性酵母对脂多糖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对脂多糖(LPS)应激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480羽1日龄黄羽肉公鸡,随机分成6个组,分别为抗生素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抗生素+LPS组(基础饲粮+0.025‰抗生素,注射LPS)、0.05%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0.05%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05%活性酵母,注射LPS)、0.50%活性酵母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和0.50%活性酵母+LPS组(基础饲粮+0.50%活性酵母,注射LPS),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56 d。抗生素+LPS组、0.05%活性酵母+LPS组和0.50%活性酵母+LPS组的试验鸡于21、23、25和27日龄每只鸡肌肉注射2 mL 0.2 mg/mL LPS,其余试验鸡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21和27日龄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6、8、10、12和24 h测量试验鸡的直肠温度,并检测27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以及27、35和56日龄试验鸡的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和肠道形态结构。结果表明:1)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刺激显著提高了21日龄注射后2 h和27日龄注射后2和4 h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P0.05),显著降低了21日龄注射后12 h和27日龄注射后8 h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直肠温度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显著提高了27日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细胞凋亡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黄羽肉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05%和0.50%的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27、35和56日龄黄羽肉鸡回肠食糜酵母菌数量(P0.05);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对黄羽肉鸡回肠和盲肠食糜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肠道食糜微生物数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4)与抗生素相比,饲粮中添加0.50%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35日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P0.05);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LPS应激显著提高了56日龄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与肌肉注射LPS对黄羽肉鸡的肠道形态结构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LPS能成功诱导黄羽肉鸡的免疫应激反应,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能够提高黄羽肉鸡肠道绒毛高度和食糜中酵母菌数量,改善肠道黏膜及菌群结构,但肌肉注射LPS与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恩拉霉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拉霉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多肽类饲用抗生素,本文综述了恩拉霉素的理化性质、抗菌活性,对动物生产与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那西肽是一种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它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促进畜禽生长等作用,是畜禽专用饲用抗生素。由于用量低,无残留,对环境影响小,已经成为抗生素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那西肽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具有安全、营养、高效广谱抗菌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的特征,在饲料领域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天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型黏土活性铜(商品名:B-SAFE)是瑞士潘可士玛公司研发制造的一种具有创新专利技术的新型促生长剂,其成分为特殊黏土活性铜,能有效优化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动物免疫功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是饲用抗生素的有效替代物.本文概述了其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饲用非淀粉多糖酶活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目前饲用酶制剂活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饲用酶活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福有  马杰 《饲料工业》2007,28(18):1-5
饲用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物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等问题的出现,正面临着禁用的挑战。为全面、准确认识和应用饲用抗生素,本文从饲用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着重阐述了饲用抗生素对动物的胃肠道微生物、免疫调节、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内分泌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饲用抗生素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的两面性。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目前全面禁用饲用抗生素条件还不成熟,必须安全慎重地使用饲用抗生素,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硫酸抗敌素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抗敌素是一种碱性多肽类饲用抗生素,口服难吸收,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就硫酸抗敌素的药效学、药动学、药物残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后抗生素时代,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不断被开发利用。饲用活性肽、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魏有霞  韩增祥 《饲料工业》2006,27(24):46-48
试验在测定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活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的温度、金属离子和pH值对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组分中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饲用抗生素及其替代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冰  刘长海 《广东饲料》2005,14(2):19-21
本文综述了饲用抗生素的起源、功效特点、作用机理,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种类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类活性物质。在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的潜在益处现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长的有益影响仍不足以与饲用抗生素相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开发与应用已日趋成熟。文章重点介绍微胶囊技术目前在饲用抗生素替代物中的应用,这类作为饲用添加剂的天然安全的活性物质包括微生态制剂、蛋白质活性物质及植物提取物,将其包埋于微胶囊以解决活性成分不稳定等问题或达到控制释放的目的,为推动"绿色饲料"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已成为1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问题是影响动物源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饲用抗生素虽能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但是动物长期、过量或违规使用饲用抗生素后,导致养殖产品药物残留,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抑制动物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饲用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机制及其替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饲用抗生素是一种畜禽促生长剂,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视饲用抗生素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我国在对饲用抗生素基础研究和产品生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产品上,从原来全部依赖进口转变为今天的100%自主研制和生产,并有批量出口。在促生长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研究提出了饲用抗生素的免疫屏障促生长作用机制,建立了饲用抗生素、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三元平衡关系;揭示了饲用抗生素与免疫增强剂在促生长效果上的辩证关系,初步建立了多靶点筛选研究模型,为今后研究新的畜禽促生长剂以及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奠定了基础。饲用抗生素是一种药,目前关于对其合理使用和替代技术研究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另外,由于其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饲用抗生素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欧盟已首先公布了禁止饲用抗生素的法令,世界其它国家政府也在研究对策。植物提取物和有益微生物是研究替代饲用抗生素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实验室内已获得成功。今后应加强对饲用抗生素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从系统科学出发,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目的,研究开发行之有效的饲用抗生素的安全技术和替代技术,兴利除弊,促进畜牧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