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8年至2000年,从广州地区的贮藏柑桔病果上分离得到7株疫霉菌,鉴定出3个种,其中,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Smith et Smith) Leon 4株,柑桔生疫霉P. citricola Saw 2株, 烟草疫霉P. nicotianae Bread de Haan 1株;建议在柑桔贮藏保鲜时,适当地将百菌清或酰苯胺类杀菌剂与常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来处理果实,以控制疫霉菌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1998年至2000年,从广州地区的贮藏柑桔病果上分离得到7株疫霉菌,鉴定出3个种,其中,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Smith et Smith)Leon4株,柑桔生疫霉P.citricola Saw2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 Bread de Haan1株;建议在柑桔贮藏保鲜时,适当地将百菌清或酰苯胺类杀菌剂与常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来处理果实,以控制疫霉菌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1997~2000年,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菠萝心腐植株上分离得到疫霉菌8株,鉴定出3个种,即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5株和棕榈疫霉(P.palmivora)2株。  相似文献   

4.
曹涤环 《新农村》2023,(9):22-23
<正>柑桔脚腐病,又名裙腐病、烂蔸病、褐腐病,该病可由多种疫霉属真菌侵入引起。在柑桔老产区,感病后的树体树势衰退,产量急剧下降,而且造成柑桔植株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果品质量,近年来已成为桔园的一种重要病害。1.发病症状脚腐病多在柑桔根颈部位的树皮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柑桔是西充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受管理水平、防治方法单一、自然气候条件等的限制,柑桔疫霉(脚腐)病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从识别症状、病原苗、发病条件、到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西南地区柑桔疫霉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症状柑桔疫霉病一直以来称为柑桔脚腐病,主要为害主干的根颈部位,严重者引起全树死亡,造成贮藏期大量烂果,称为疫菌褐腐病,现称褐腐病。由于最近在西班牙部分品种上,该病也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Dastur,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Sm&Sm)Loonian,棕榈疫霉P.palmivora(Butler)Butler,德氏腐霉PythiumdebaryanumHesse,齿孢腐霉PytiunhydnosporumSchroterEngler&Prantl,逸见腐霉PythiunhemmianumTakahas  相似文献   

7.
广东柑橘疫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广东省柑橘栽培老区的苗圃和果园采集的罹病柑橘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36个疫霉菌株,鉴定出6个种,其中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1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 9株,棕榈疫霉P.palmivora 7株,辣椒疫霉P.capsici和掘氏疫霉P.drechsleri各4株,柑橘生疫霉P.citricola 1株.  相似文献   

8.
花椒疫霉病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菌落特征、无性与有性繁殖体形态、rDNA-ITS系统发育及病菌的致病性,将分离自陕西、甘肃花椒树干基部腐烂病斑上的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6个菌系鉴定为3个种:采自甘肃陇南菌系Pwm、Pwb和陕西凤县菌系Pfs2均属于多寄主疫霉(P.multivoraP.M.Scott & T.Jung),陕西凤县菌系PfP和甘肃秦安菌系Pqy为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R.E.Sm.& E.H.Sm.),采自陕西凤县的疫霉菌菌系Pfs1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各疫霉菌系的形态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与其rDNN-ITS系统发育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柑桔脚腐病是由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引起的柑桔树根颈部腐烂的病害.  相似文献   

10.
草莓果腐病是烟台地区草莓烂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草莓果腐病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查明烟台地区草莓果腐病病原菌为恶疫霉 (Phytophthoracacto rum)。  相似文献   

11.
花椒产业作为一项传统的产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否具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对花椒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对影响花椒产业的因素以及种植技术的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花椒潜叶甲Podagricomeiashirahatai(Chujo)是花椒的主要害虫,是影响花椒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文报导作者对发生在山西黎城山区花椒上的花椒潜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45%晶体石硫合剂、40%杀扑磷乳油、24%虱蚧净乳油、2.5%敌杀死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种农药,在花椒吹绵蚧休眠期和若虫活动游走期进行农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花椒吹绵蚧休眠期用45%晶体石硫合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3月中旬;花椒吹绵蚧若虫活动游走期,农药防治最佳时期为4月中旬,防治效果依次为40%杀扑磷乳油>24%虱蚧净乳油>2.5%敌杀死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  相似文献   

14.
花椒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及椒草种间地下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花椒和杂草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1)花椒和杂草细根(≤1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40、0.97mg/cm3,杂草细根生物量是花椒的242.0%;2)在距树行30、60、90、120、150cm处,花椒和杂草细根分布均匀,但各距离处杂草细根生物量显著多于花椒;除距树行30cm外,各水平距离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3)在土层0~5cm、5~10cm、10~15cm、15~20cm、20~25cm、25~30cm处,花椒细根生物量分布均匀;杂草细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依杂草细根生物量的多寡,可将杂草细根生物量分为2个区,1区是0~15cm土层的主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81.1%;2区是15~30cm土层的次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的18.90%。各土层中,除25~30cm土层外,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根据花椒和杂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下花椒和杂草的种间竞争强度状况,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的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样地调查,研究了花椒-小麦复合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根系密集区来看,花椒林带根系和小麦根系在垂直分布上基本处于同一分布层;在水平方向上,花椒吸水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林缘附近到0.5倍树高范围内,而小麦愈靠近林缘根系愈少.花椒与小麦的根系分布均集中在0~20 cm的表层,在农林复合的配置选择上,应当考虑这一因素,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应当在花椒1倍树高范围以外,以避免两者之间的水肥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西洋杜鹃根腐与茎基腐病病原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杜鹃是近些年广东新引进的一种重要盆栽花卉,但根腐和茎基腐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量死亡。通过病组织分离、接种试验及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烛台帚梗柱孢霉(C.candelabrum Viegas Bragantia )和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R. E. Smith) Leonian]引起。当Cylindrocladium spp.与P. citrophthora复合侵染时,其发病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渭北旱原花椒产量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北旱塬花椒的灌溉试验,研究了花椒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花椒生长期内灌水量越大其耗水量也越大,6月份是花椒日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进行补充灌溉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用多克隆抗体检测纯培养和植物体内的大豆疫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 sojae菌丝可溶性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 ,用间接EL ISA 方法测定其与 Phytop hthora sojae、Phytophthora capsici、Phytophthora inf estans、Phytophthora cactorum、Phytophthora cinnamomi、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Phytop hthorap arasitica、Phytophthora palmivora 8个疫霉种的 2 3个纯培养菌株的反应 ,同时检测 31株大豆疫霉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体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 ,该多克隆抗血清对大豆疫霉纯培养的检测准确率高达 94 % ,对人工接种发病植株体内目标病原菌的检出率达 80 % ,可用于检测大豆疫霉  相似文献   

19.
花椒地埂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花椒地埂林土壤抗蚀性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椒地埂林具有显著的固埂保土效益,土壤层腐殖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风干率均高于无林地埂土壤。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性指标,团聚状况、团聚度均高于无林地埂土壤,分散率、分散系数指标均低于无林地埂土壤,地埂林土壤抗蚀性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