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山茶花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其园艺品种经过世世代代的栽培,形成了对水、肥、土壤、气候等环境生态因子的特殊要求.下面结合云南的气候特点.谈谈云南山茶花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良培肥中低产田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辽源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地区有待改良土壤20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7.36%。其中,低产田11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05%,占待改良土壤55%;中产田90.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31%,占待改良土壤45%。近些年,辽源地区通过增施农肥、秸秆还田、黑土上山、平整土地、打井种稻及挖沟排水等一些综合改良培肥措施,使一部分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得到了初步缓解,并取得了明显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树喜光、喜水、喜肥,生长的最适环境温度是20℃~30℃,适用丰产的土壤为湿润的冲积土或自然淤积的河滩地,土壤有机质含量0.1%以上,pH值7.0左右。在林业不与农业争地的原则下,目前多数杨树林地的水、肥、气、热条件差,林地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杨树用材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因此,除了使用良种壮苗造林之外,在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中,土壤肥力的调控是核心,应尽可能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研制的适合北方盐碱土的“园艺盐碱土改良系列专用肥”,经在山东德州、宁夏银川等地的试验证明,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对内陆、滨海等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均有良好的改土效果,使试验区的树木、花卉、草坪的成活率平均达到95%以上,为在盐碱土上发展园林绿化、园艺栽培,有效地改良盐碱土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温室、大棚栽培是一项高度集约化的生产项目.一年要栽培2~3茬作物.所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要求较高,需不断改良和培肥,以不断满足作物生产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水稻畦式栽培以其不同于常规平作法的操作方式,局部改善土壤根际环境和田间小气候,不仅适用于改良山区冷漫中低产田,还适用于平原标准农田的高产栽培中,是一种较佳的水稻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白浆土心土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区和微区条件下,研究了白浆土心土培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和增产作用,进下明确心土混层心土混层耕对土壤性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心土培肥比心土混层耕增产7.3 ̄10.3%。心土培肥后第一年比末处理对照增产甜菜32.3%,增产大豆15.2%,第二年增产大豆16.9%,对白浆土进行心土培肥可以达到彻底消除白浆层不良影响的培肥白浆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盐渍土的障碍因素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盐渍土是属于低产土壤,其障碍因素包括自然、人为和理化等几方面.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是条件;理化因素为反映,从而使吉林省盐渍土具有次生盐渍化严重,苏打成分高,碱化度大的不良特点,针对这样一种盐渍土吉林省在改良利用方面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概况起来有:工程方面修台条田.抑制了治泽化与盐渍化的发展;水利改良方面灌溉洗溉盐脱碱措施,使土壤含盐量由5.0g/kg下降到0.3g/kg.ESP从15%~45%降到5%以下;生态改良方面实行造林防风少蒸发、草原围栏恢复草被限制返盐、人工种草草被覆盖抑制次生盐渍化等多项举措;培肥改良方面翻压牧草,施用农家肥,培肥了地力。在多年多项改良利用措施的实践中,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使盐渍土这一低产土壤获得了可佳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浸田水稻全程地覆盖湿润栽培,具有增温,保肥,节水,灭草等改善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的综合作用,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浸田由于采取排水覆盖地膜,协调了土壤水,热,气,肥等因素,从而促进了水稻早生快发,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增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产。水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水层栽培增产11.1%-32.2%。  相似文献   

10.
山西新绛花王有机化工厂生产的国家专利产品──有机腐殖酸粉状肥。 这种能改良土壤、全方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生态平衡的专用有机质肥,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无任何污染的生物肥,含有机质高达69%、腐殖酸46%,它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透气功能,促进植物对各种养  相似文献   

11.
蔬菜大棚无论是哪种土壤.经过多年的栽培.土壤盐渍化程度都会日益加重.这将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必须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通常最有效的办法是施用优质农家肥.合理轮作.科学配施氮、磷、钾肥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高铁芹菜栽培。在中性、碱性土壤施用铁肥效果好,北方地区可将铁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即用硫酸亚铁2千克-4千克加水10千克溶解,喷洒于农家肥料上,混匀即可施用。南方地区酸性土壤不宜土壤施铁肥,但可根外追肥:用0.2%~0.5%硫酸亚铁液,定植后每15天施1次,连续2~3次。  相似文献   

13.
张开亮是江苏省沭阳县沭城镇人.今年44岁,从事花术种植繁育14个年头。10多年来,他走出了一条集大规格绿化苗木、绿篱灌木繁育、栽培、苗木收购、销售、绿化丁程承包于一体的致富之路。2002年4月他成立花卉园艺公司.采用长效大规格、短期小苗木相结合的方式,年产花木600余万株,年从外地收购、销售各种花木2000余万株.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6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水稻栽培,重点抓好培肥与改良土壤,科学用水,健身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氮化肥不同用量在SRI技术中的增产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施肥上强调的是施足有机肥,合理搭配磷钾肥,控制氮化肥用量,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活化土壤地力,增强通透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植株健壮生长。为探讨SRI中合理的氮化肥用量,达到节本增效之目的,我们于2003、2004年两年进行了不同用量氮化肥试验、秧龄、密度、施氮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氮化肥用量在SRI技术中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盐渍土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曲周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盐渍土改良和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特征。盐生植被的归还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0.5%,甚至近乎贫瘠;开垦后,作物生物总产量增加,以根茬归还土壤,土壤有机质可维持在0.8%~0.9%;加大秸秆还田量,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并维持在1.0%~1.2%;农牧结合,以优质的有机物质归还土壤,使土壤有机质持续提高至1.5%左右。同时,研究了土壤肥力持续提高的系统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北海道的土层改良技术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北海道在土层改良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已经探索出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土壤的改土技术,如暗管排水、心土耕、混层耕、翻转客土、改良式翻转客土及心土培肥技术等。本在评述北海道土层改良技术发展过程及其效果的基础上,对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存在的浅瘦型、潜育型、碳酸盐渍型和咸酸型中低产田综合改良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改良的各项技术措施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土效果。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及诊断施肥技术是中低产田综合改良的共性技术,而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有:对浅瘦田逐年加深耕层,提高其容纳水肥能力;对潜育型田开沟治潜,实施垄作栽培.半干旱式栽培,以改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中和成酸田土壤酸性,建立排灌系统,洗盐改土;对石灰性土壤实行水早轮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等。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郊菜园土土壤养分含量丰富,供肥强度大,是典型的高肥力土壤。长期的精耕细作,集约化栽培,使菜园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比母质土壤提高了64.6%、72.6%和20倍。同时不良的土壤管理会带来土壤酸化和盐化现象。化学肥料的施用不仅能改善蔬菜生长发育状况,还能提高果实产量。增产幅度为24.7%~47.3%。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苜蓿、玉米轮作对吉林省西部中度苏打盐碱土的培肥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中度碱土进行粮-草轮作后,土壤物理、生物和化学性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逐渐增加;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表现为pH值、总碱度、交换性钠等指标下降较大,交换性钙含量增加;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玉米产量呈稳定增加的趋势。说明粮-草轮作对中度盐渍化土壤具有较好的综合培肥改良效果,适用于吉林西部盐碱土的培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