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确定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刺槐的经营管理和立地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以河南省丘陵低山区106块1~26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样地内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各调查指标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对刺槐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得t=14.96,复相关系数及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此次所构建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适用于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采用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4个主要因子的组合,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80个立地类型。将80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3个立地等级,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河南省丘陵低山地区刺槐人工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中厚(>30 cm)、壤土、小坡度、阴坡。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纸坊沟和县南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刺槐人工林样地的林分特征、土壤含水量、外界干扰、无性繁殖和林下物种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阴坡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阳坡样地;生长在阴坡的刺槐人工林无性繁殖较阳坡旺盛,阴坡无性株萌蘖的数量和扩散范围明显大于阳坡;在相同坡向的刺槐林群落中,坡下部的根系萌苗量大于坡上部;影响刺槐无性繁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外界干扰,在立地条件差、人为践踏、砍伐和放牧的样地中,刺槐人工林的根系萌苗扩散程度大于无外界干扰或干扰较轻的样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的无性繁殖潜力趋势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阳坡上部。【结论】刺槐人工林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生范围是阴坡下部及沟谷地区。  相似文献   

3.
刺槐可燃性强,热值高、火力旺,耐干旱、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萌芽能力强、越砍越旺,所以是适生地区很受欢迎的薪炭林树种。刺槐叶片小而薄、羽状复叶、叶柄长、耐沙地地面高温,抗生长季节的大风,不怕沙打、沙埋和裸根,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在黄土地区是优良的保护破树种,可用于水土保持护坡林。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刺槐不仅具有可观的实用价值,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河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降水量为500-900毫升,气温年均在6℃-14℃之间,满足刺槐生长的必要条件。刺槐不仅是极具观赏性植物,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对防风固沙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培育刺槐,利用刺槐的优势性建成刺槐林,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刺槐在生长过程容中易遭受病虫害侵染,单木的病虫害具有极强  相似文献   

6.
永寿县刺槐人工林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种结构参数比较和分析了永寿县刺槐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林木在最小结构单元中的距离分布为单峰型;胸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在反映目标树与相邻木的生长优势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刺槐人工林的林木分布格局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
分析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确定辽西北风蚀区各树种现存防风固沙林面积,并通过林分结构数据计算刺槐、杨树、油松和樟子松4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防风固沙功能指数,比较各树种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差异。研究区内现存防风固沙林中杨树林面积最大,樟子松林次之。杨树和刺槐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樟子松和油松的防风固沙功能随着林龄的增长持续增加。不同树种适合不同质地土壤立地:在沙土上,前期(约30年)杨树林防风固沙功能最强,之后樟子松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刺槐在沙壤上的防风固沙功能最强;轻壤和中壤立地上,杨树是防风固沙功能最强的树种。研究区后续造林过程应注重适地适树,并及时对杨树和刺槐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河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刺槐与河南省而言,不仅是极具观赏性植物,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对防风固沙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培育刺槐,利用刺槐的优势性,建成刺槐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育刺槐建造成林。2刺槐造林技术2.1刺槐生长习性刺槐又被俗称为洋槐。原生长于北美洲,后因其出色的防风美化性能被中国引种,刺槐有多重经济价值,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9.
四倍体刺槐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四倍体刺槐不同栽培模式人工林的物候、生长量、林地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在冠幅、新梢长、叶面积3个生长指标大于本地刺槐,适宜作绿肥植物,且以5月20日至6月26日之间刈割较为适宜。造林密度2 475株/hm2的四倍体刺槐与本地刺槐混交栽培模式林木生长适中,全年需水量较少,在研究地可广泛应用;造林密度825株/hm2的四倍体刺槐纯林栽培模式林木生长较快,全年需水量适中,可在研究地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块应用;造林密度3 300株/hm2的四倍体刺槐纯林栽培模式全年需水量较多,不宜在研究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地土壤质量是决定林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评价森林土壤质量状况,可为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森林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对秦岭山区典型的核桃林、刺槐林、构树林、橡树林和白皮松林5种人工林土壤耕层的13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分析,选取全量数据集法和最小数据集法两种不同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人工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11.
刺槐对乡土植被的入侵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有6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在我市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有刺槐林近30万亩.多年来,对林分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管理,造成不少林分经营方向不明确,扶育间伐技术不合理,主伐更新紊乱,致使林分生长不良,蓄积量低,林相受到破坏,这些都是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在编制沙区刺槐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基础上,对刺槐人工林经营的主伐方式及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自然条件我市处于河南省中部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50~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4℃,最高气温12.9℃,一月份平均气温-0.5℃,7月份平均气温27.5℃,极端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 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 年撂荒地、35 年坡耕地和30 年荒坡 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 050、950 和1 410 株/ hm2 ,在不同的径级分配上各样地均以 20 cm 为主,分别占总株数的 77.62%、85.79%和81.70%。撂荒地、坡耕地和荒坡地的造林,刺槐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146.58、165.76 和160.97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撂荒地(78.94%) 坡耕地(79.57%) 荒坡地 (83.47%);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6.53 ~21.07%。3 个研究区刺槐人工林林分生长高度、胸径 和生物量等综合指标的排序为:坡耕地 撂荒地 荒坡地。根据刺槐林植被生长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在黄土区 30 年左右人工刺槐林群落生长基本达到数量稳定和林分成熟阶段,在该区应进行合理的间伐利用,可获得较高的 生物产量,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各总PLFA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更为丰富,且各个菌群分布更为均匀,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均匀度与刺槐人工林土壤较为接近,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较2种人工林明显偏低。因此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角度看,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刺槐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刺槐和油松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被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先锋造林树种,其栽培分布范围广泛。随着全球变暖和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干旱已成为刺槐和油松生长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引发了人工林林分退化、自然更新差、“小老树”和树梢干枯等问题。了解干旱胁迫对刺槐和油松生长的影响及响应机制对改进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林分生产量、促进育种和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的意义。从生长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方面概述刺槐和油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从选育新品种、抗旱栽培技术及基因工程方面总结提高两者抗旱性的途径,并对未来刺槐和油松耐干旱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为刺槐和油松的耐旱研究及种植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泽州县山河镇林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场的森林资源大多为油松林,仅有少量刺槐、杨树人工林。除个别地段林木生长较正常外,绝大多数林地由于土壤瘠薄,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势已逐渐衰退,亟待采取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陕西淳化县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随机取样法对陕西淳化县人工林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淳化县4种人工林群落共发现植物31种,分别隶属于15科24属,人工林群落的外貌特征主要由地面芽植物决定;α多样性中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教和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油松-刺槐混交群落〉侧柏群落〉刺槐群落〉油松群落,而Simpson指数大小顺序与之相反;油松群落、刺槐群落和油松-刺槐混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较高,而三者与侧柏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器官的生长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会对另一部分器官的生长产生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功能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在信息和营养物质的交流及供求关系上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目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刺槐的生长、抗旱性、根系分布、细根分解和细根动态、刺槐叶饲料营养价值等方面,对刺槐细根和叶片的养分动态规律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春季刺槐展叶期的芽期、展叶初期、展叶期的根系和叶片为实验材料,重点研究根系和叶片的氮、磷、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目的在于研究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刺槐人工林展叶期细根和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刺槐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的相关性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刺槐展叶片养分含量高于根系养分含量。叶片氮含量在芽期到展叶初期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磷含量平稳下降。根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蛋白质和磷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根系和叶片间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耐寒性强,同时也是抗旱性强的树种,不苛求土壤水分和大气温度。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防风固沙等作用,其耐贫瘠的特性表现的也很突出。樟子松是生长快的树种,且树杆通直圆满。且平均寿命一般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其生长速度快快,人工林6-7年后即可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是我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