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自从1960年采用酶法制备大量植物原生质体首次获得成功以来,这方面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多种植物原生质体试验证明,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仍然具有“全能性”,可以经过离体培养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以植物原生质体为材料所进行的体细胞杂交(细胞融合)及遗传转化的研究,一方面推进了细胞生物学、植物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1960年Cocking E.C.用酶法解离原生质体成功以来,至今已经可以从许多植物不同部分解离出原生质体,并已有十多种草本植物经过培养长成了完整植株,同时也有了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后再生成杂种植株的报道。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日趋增多,已获得了菸草、胡萝卜,曼陀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但在木本植物方面至今国际上最好的结果仅是原生质体解离  相似文献   

3.
印度孟买的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从原生质体培养檀香植株获得成功,这是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一人跃进。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的拉奥博士说,从原生质体培养植株的技术,将在培育许多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的改良品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科学家还在研究使两种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产生一种杂种  相似文献   

4.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历史,并对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植株再生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一、绪 言 经过适当条件下的培养,原生质体能产生细胞壁,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以至最后再生出小植株。目前,已有61种植物能从原生质体再生出小植株,但对木本植物来说,这项工作仍然十分困难。有一些木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分离出原生质体,但培养成功的不多,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对影响木本植物原生质体生长及分化的因素缺乏了解,另一原因则是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活周期较长,离体条件下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选择和体细胞无性变异在植物原生质体、细胞和组织离体繁殖的后代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变异现象,我们称之为体细胞无性变异。这是一个统称的术语,对此我们了解得还不多。从这种变异中,已经选出了对斐济的病害具有抗性的甘蔗、天竺葵的新品种,以及一种新的蕃茄商用栽培品种。如同 DNA 拼接,原生质体融合和器官转移一样,体细胞无性变异,也已经成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林业组织培养中,如果某些实际困难能得以克服的话,象从原生质体、细胞和愈伤组织连续再生植株的问题,那么体细胞无性变异,比起经典的突变育种就有如下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绿化植物是城市绿地实现生态效益及美学价值的核心元素。文章将SPAD叶绿素仪测定相对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化植物的绿色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SPAD值存在显著差异,除蒲葵、高山榕外,各物种SPAD值变化趋势与胸径、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除蒲葵与白蝴蝶外,其余物种植株胸径与叶片SPAD值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叶片SPAD值随植株胸径增加而增大。高大乔木物种道路旁植株SPAD值高于公园植株;对于林下植物,结果则相反,表现为公园中植株高于道路旁。植物的SPAD值对植物生长状况及生长环境均有良好的表征,在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各种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染色体加倍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类,包括自然调查发现多倍体、物理诱导、化学诱导、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等部分;总结了植物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着力对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银杏原生质体制备及其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杏品种湖南梅核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无菌苗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用不同酶液处理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并用PEG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结果显示,以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5.0mmol/LMES+6mmol/LCacl2+0.6mol/L甘露醇( 号酶液)酶解银杏组织、方法1提取原生质体效果最好,其最高原生质体产率为9.4×107个/g;以17%蔗糖溶液处理得到原生质体质量最好。用40%PEG6000+0.3mol/L钙离子+pH9.5液体处理原生质混合液,银杏原生质体融合率最高,为67%。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喜钙植物伞花木和嫌钙植物大白杜鹃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外源Ca2+对其生长、叶绿素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mmol/L范围内,随着外源Ca2+浓度的增加,伞花木植株高度、基茎以及叶重、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均得到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嫌钙植物的生长却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植物植株体内N、P、K和Ca等元素含量变化,喜钙植物表现出很好的体内Ca稳态和P吸收,嫌钙植物表现出显著的Ca累积和较低的P吸收。表明伞花木对Ca2+有良好的适应性,Ca和P的运转及作用机理可能与植物喜钙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选育作物新品种,大多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也出现一些局限性。比如,有性杂交只能在生殖器官成熟期,而且只限于生殖细胞才能进行。生殖细胞还必须是同种的而异种或种间的就困难重重。随着细胞培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用植物的体细胞,象一颗种子那样,培育成长为植株。以后,又将两种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澳洲指橘与粗柠檬属间体细胞植株形态进行了观察 ,并测定与分析了体细胞杂种的花粉育性。结果显示 :1 )再生植株生长势强 ,树体较高 ,植株形态与粗柠檬相似 ,与澳洲指橘的差异较大 ,叶片厚度却接近于澳洲指橘。 2 )体细胞杂种的花粉活力正常 ,介于 5 0 %~90 %之间。 3)体细胞杂种花粉育性介于双亲之间 ,偏向高值亲本。本试验表明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的澳洲指橘与粗柠檬的体细胞杂种实现了二者的基因重组 ,且体细胞杂种育性稳定、较高 ,可作为杂交的亲本材料进一步被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组织培养育苗就是在无菌而又适合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培养活植物的组织或器官,使之成为一新的独立植株。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可以取自植物的任何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等任何部位的细胞、单个细胞,甚至细胞内原生质体。目前在我局林业科研所的生产上采用最多的是植物茎尖(3mm以下)、胚、花器等的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可以迅速扩大繁殖系数,仅用一小块植物组织,就可在很短时间内繁殖出上万株苗木。植物组  相似文献   

14.
引言组织和器官培养技术在好几年以前就已成为实验植物学的一个部分了,最近发展到考虑这些技术是否能解决林业和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问题.已经试验成功的有茎尖的器官培养.目前在这个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引起了很多生物工作者的注意,因它与其他学科有广泛联系.例如:原生质的分离和培养,花粉的诱导成单倍体植株.原生质体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丽  贺红 《广西林业科学》1999,28(4):157-160,165
以尾叶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赤桉胚性愈伤分离的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了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枯病病原菌提取物对桉树原生质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不同生长时期的青枯菌菌液中,处于数生长期的提取液对植物的致毒力最强。植物对青枯菌抗性的高低与菌液的加入时间有关,加入时间不宜过早,以原生质处于再生壁后并发育为细胞时加入最为合适。不同桉树品种细胞悬浮液进行抗青枯病菌  相似文献   

16.
杨树花粉发育途径及某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为雌雄异株,它具有杂合遗传型和世代交替周期长的特点。用传统方法研究杨树遗传规律及育种实践都会遇到困难。如果采用单倍体技术与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相结合,将会探索出一条新的育种途径。60年代初开始采用孤雌生殖技术诱导出雌核发育成的杨树植株;70年代后采用离体培养花药的技术也成功地诱导出杨树花粉植株。但多数试验均在成株后进行倍性鉴定,由于花药组织也有诱导成株的可能性,其实验结果,有单倍体植株也有二倍体植株。我们为了开展杨树单倍体体细胞(体细胞配子)杂交,即利用种间单倍体细胞结合代替有性过程的配子结合,以及探讨体细胞遗传规律的研究,也进行了晚花杨_(272)(Popnlus serotina_(272))等杨树诱导花粉单倍体植株试验。为了弄清植株起源及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结合花药培养采用以动态跟踪的方法,进行花粉发育途径及某些因素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PEG-高Ca2+高pH法对烟草属的普通烟草K326和Nicotiana rustica、N.alata、N.plumbaginifolia、N.debneyi分别进行种间叶肉原生质体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融合有明显影响。通过试验还对影响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融合及其成株的其它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桑树获得抗青枯病桑树株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随着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ms)致癌(TumorInducing,Ti)质粒衍生的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各种植物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的建立,使值物基因工程跃上新的台阶。作为桑树方面基因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桑树组织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叶片培养成苗的技术比较成熟。冈成美等利用无菌桑苗的叶片、子叶及冬芽、腋芽内取出的小叶片组织培养得到完整植株。孔令汶等利用桑芽内小叶片培养成株亦获得成功。这些都为提供转基因受体打下基础。桑树利用根癌…  相似文献   

19.
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5%、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6 mol·L-1、酶解时间12 h,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为了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PEG介导法将拟南芥MGT6基因导入到油桐原生质体中,结果发现MGT6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质膜,与之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油桐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油桐原生质体并使其表达。【结论】建立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综合考虑取材的便利性和对后续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建议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在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能以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并使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促进油桐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通过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油桐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知识博览     
印度天南星是属为数不多的变性植物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温带与亚热带地区潮湿的林下或小溪旁。它有雄株、雌株和无性别的中性株3种类型。有趣的是,这些不同性别的植株可以互相转变,而动物中能变性1次。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后发现,印度天南星的变性与植株体型大小密切相关,植株高度值以398毫米为界,超过这高度的植株,多数为雌株;小于这个高度的植株,多数为雄株。研究还发现,植株的高度在100~700毫米间,都可以发生变性,而380毫米却是雌株变为雄株的最佳高度。这是因为,植物在开花结实时,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只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