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竹林笋期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循环增殖,不断发展.毛竹地下茎(竹鞭)先端的幼嫩部分和鞭节上膨大的芽称之为笋.毛竹笋按其着生部位,生长时期和生长方式可分为鞭笋、冬笋、春笋、大年笋和小年笋.鞭笋是竹鞭在春、夏、秋季横向生长的先端幼嫩部分.冬笋是竹鞭节上的芽,从夏末秋初开始膨大生长至冬季逐渐肥大,因冬季气温低在地下缓慢生长的笋称之冬笋.春笋是冬笋在春季气温回升,生长加速突出地面,在地上生长的笋.毛竹林大量发笋长竹的当年称大年笋,反之为小年笋.笋是新竹新鞭和实现毛竹林新老更替的基础,是维持毛竹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之关键,搞好笋期管护和合理挖笋是毛竹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屏边空竹为研究对象,观测定点竹丛的周年出笋、退笋情况,将出笋量与其生境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数据分别进行逐行错位分析,探讨气象因子对出笋量影响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1)屏边空竹笋期为7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出笋盛期为8-11月;2)出笋量与出笋前60 d内的气温、土壤温度、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出笋前30~60 d内的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气象因子对各季节出笋的影响滞后期为15~60 d不等。夏季出笋量与降雨量、土壤湿度的相关性较高,秋、冬季节出笋量与气温、土壤温度的相关性较高。由此可知,屏边空竹具有四季出笋的特性,且出笋量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夏季出笋主要受降雨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而秋、冬季节出笋主要受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绿竹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著名的夏秋季笋用丛生竹,因笋体形似马蹄,又名"马蹄笋"。绿竹在浙南产笋期为6月至10月,恰值浙江省毛竹春笋、冬笋、雷竹笋等主要笋用竹的产笋淡季,笋期长达4个多月。马蹄笋属典型的泥下笋,笋体适中(300~650克),可食率高,笋肉厚  相似文献   

4.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原料采收的要求嫩笋生长到24~28厘米即可采收。采收时所用的采笋弯刀要锋利,采收时尽可能不沾带泥沙,不损伤嫩笋。要求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采笋时最好将采下的畸形笋、细小笋、弯曲笋等分开。  相似文献   

6.
护笋养竹是竹林更新复壮、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适时养护、适当挖笋、合理留笋、护笋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护笋养竹技术,促进新竹安全成林。  相似文献   

7.
雷竹是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它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采取一般经营,造林4~5年后,竹笋产量可达1500千克/  相似文献   

8.
为了延迟黄甜竹的出笋时间,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竹林开展不挖笋、挖50%的笋、全部挖取3种挖笋措施对黄甜竹出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850 m的竹林黄甜竹自4月30日开始出笋,比海拔高140 m的竹林延迟29 d出笋;该海拔高度下,采取竹笋全部挖取处理时,出笋期长达70 d,比不挖笋处理延长了20 d,出笋量多达56 115株/hm~2,竹笋产量高达17 399.25 kg/hm~2。  相似文献   

9.
徐昌棠 《新农村》2010,(12):19-19
发展优良笋用竹种是提高竹笋品质、产量,解决周年供笋,缓解夏秋供笋不足的重要手段。但是宁波市优良笋用竹种除雷竹、角竹外,如水桂竹、方竹、浙东四季竹等优良笋用竹,因原来母竹不多,全市分布范围狭窄,竹笋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销售的需求,夏秋笋缺口也不能得到填补。  相似文献   

10.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适时去雄对笋玉米采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笋玉米采笋量的多少,采笋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笋户的当年收益,也影响到制罐厂家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在省农科院高粱所(榆次)、品种资源所(太原)试验地进行了适时去雄对笋玉米采笋量的影响的研究,并于1990~1991年在闻喜县郭家庄、襄汾县南贾镇设置了中心示范点。结果表明,适时去雄是笋玉米增加采笋量,提高笋质量的一项应用技术。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笋杂1号、笋杂2号、晋甜玉1号、太笋杂1号、甜笋杂1号、卫士等6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甜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笋产量因素比较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玉米均可做玉米笋罐头加工原料;对不同类型玉米笋性状的偏相关分析表明,笋长与笋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笋长与笋重、笋粗与笋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笋长与青苞长、青苞粗、花丝长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一般不同类型玉米笋长与青苞长、笋长与花丝长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不同类型玉米笋采收系数分别为1∶0.35~0.45(青苞长与笋长比值)、1∶0.95~1.89(花丝长与笋长比值)。  相似文献   

14.
一、加工设备及注意事项1.加工设备 :选择有干净水源的小河、小溪旁建好笋寮(即作坊) ,并备好蒸煮灶、连锅木甑、木制压榨机、烘房等。2.选料 :选择健康笋做原料 ,剔除死笋、病虫害笋、变质笋。3.及时加工 :鲜笋挖出24h内 ,应完成剥壳蒸煮等工序 ,否则 ,笋体老化、变质降价。二、加工方法1.剥壳 :先用利刀尖切去笋尖壳 ,随后用刀尖从上到下纵切一条直线 ,深达笋肉 ;把刀刃插入笋壳和笋肉相连处 ,此时拿笋的左手将笋体往左转动 ,右手持刀向右侧下切 ,笋壳即脱 ;最后切去笋蔸并削平蔸部根芽点。2.蒸煮(杀青) :将剥壳的笋体放…  相似文献   

15.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竹鞭笋开发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一年四季均可产笋,夏、秋两季鞭笋的生产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根据毛竹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毛竹林,采取控制毛竹密度、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能提高毛竹产笋量,可在夏、秋两季供应鞭笋,调节竹鲜笋供应淡旺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苦笋 ,为全天然的野生笋 ,出笋期早 ,2月底即上市 ,5月初出笋结束。它含有多种苦味物质 ,但苦味柔和 ,百吃不厌 ,具健胃、减肥的功效。1 苦笋软包装苦笋 ,一般直径 1- 4厘米 ,色白 ,很适宜加工成条装笋 ,真空包装后似新笋的苦笋 ,稍有苦味 ,即使在宾馆也很受消费者的欢迎。1 1  相似文献   

18.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9.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扒晒和施肥因素影响下的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扒晒能使竹丛提前9 d出笋,并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出笋高峰期,同时它对笋目萌发数量的增加也具一定作用,单纯扒晒处理笋目萌发数量比对照增加将近1倍;扒晒和施肥对提早出笋、延长笋期及出笋高峰期,提高笋产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扒晒施肥样地笋期最长,笋产量达98.76 kg/100m2;单因素作用条件下,施肥比扒晒对笋产量的影响要大,是提高笋产量的必要措施,同时施肥能够维持或增加新竹胸径,对新竹成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竹笋又称笋、苦笋,所含的维生素比大白菜高,粗蛋白质也较多。竹笋味甘,性微寒,无毒,有清热、利尿、消痰、益气的功效,是减肥的佳品。竹笋脆嫩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佳菜,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扁尖笋、笋干、笋罐头、酸笋等。加工后的竹笋别有风味,耐贮存。(一)扁尖笋因选用笋尖作原料,成品呈扁圆形,故得名"扁尖笋"。它是含盐干制品,比竹笋干耐贮存,风味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