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玉红  肖飚 《草地学报》1997,5(2):133-140
本研究旨在通过野生和栽培牧草引种试验,筛选返青早,枯黄晚,青草期长的优良草种。结果表明,已筛选出返青早,枯黄晚,青草期比当地鸭茅延长60-88天的草种或品种七个;返青期比当地鸭茅提早16-17天的草种四个,五种中旬每亩产草量比当地鸭芭高77.8-455.7千克的草种五个。  相似文献   

2.
引进驯化优良牧草推广人工种草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38个品种和就地筛选的野生牧草7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斯特泼春大麦、古蔺鸭茅、艾德旺斯、柯巴春大麦、布依尔冬大麦和利麦里亚黑麦草适宜在古蔺种植。以斯特泼春大麦和古蔺鸭茅为主推品种。种草的同时,探索了养畜模式,提出了“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种草养畜规模为户种草0.3~0.6ha,养牛5头左右,或养羊30只、兔50~100只左右,养猪10~20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宝兴鸭茅、川东鸭茅和特纳诺鸭茅3个鸭茅品种连续7年(2003-2009)进行产草量动态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产草量成单峰曲线,播种当年草产量较低,次年可形成生产能力,第3,4年草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7年下降至播种后第2年的水平,说明鸭茅在川西北建立人工草地时,播种一次,可连续利用6~7年。  相似文献   

4.
牧草新品种黔草4号鸭茅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草种之一,需要量较大,因此选育优质高产鸭茅新品种是贵州鸭茅育种的重要目标。“黔草4号鸭茅”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以地方草种“纳雍鸭茅”为亲本,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牧草系选品种,编号为“黔审草2009001号”。该品种在2006-2008年贵州省鸭茅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草产量位列参试品种(系)之首,达63 0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51 040.51 kg/hm2)和宝兴鸭茅(54 695.67 kg/hm2)增产23.6%和15.35%,达极显著水平(P<0.01);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15.78%和5.83%;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度为2.77 cm/d,明显快于对照原始群体(1.91 cm/d)和宝兴鸭茅(2.34 cm/d)。概述了“黔草4号鸭茅”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毕节山区的牧草种类多,尤其是地方一些野生牧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能够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抑制水土流失,是草地植被恢复和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物种。为了解决毕节市近年来人工草地建设中出现的草种选择和搭配不当,地方优势牧草品种选育滞后,天然草地的牧草种类贫乏、草丛单纯、结构简单、豆科牧草稀少和引进品种很难扎根落户的问题,特进行了本地优势野生牧草与部分贵州培育牧草、引进牧草8个牧草的混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播中采用多年生耐旱、耐寒牧草威宁草芦、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的混播组合可保持牧草常年青绿。在毕节喀斯特山区比较好的草种搭配是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扁穗雀麦+白三叶+鸭茅,威宁草芦+紫花苜蓿+鸭茅。  相似文献   

6.
宝兴鸭茅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收集的鸭茅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开展了一系列育种研究.采用细胞学等研究手段,发现我国西南区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除四倍体外,尚有二倍体广泛分布.所有四倍体鸭茅在产草量、品质、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均优于二倍体.通过多年的选育,育成了优质、高产四倍体新品种宝兴鸭茅,并于1999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新品种.在重点介绍该品种选育推广的基础上,对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四川低山丘陵地区多年生冷季型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在四川省洪雅县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个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品种的生育状况、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原因紫花苜蓿和百脉根不能结实;白三叶品种Ladino和紫花苜蓿品种Amerigraze702的产草量最高,而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最高的是红三叶品种Cherokee;所引进的禾本科牧草中只有鸭茅品种Pennlate可以越夏.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牧草品种,促进民族种业发展,提高牧草养殖经济效益,四川农业大学利用从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草种质资源库申请的50份资源和从野外采集的二倍体、四倍体野生鸭茅种质资源,经过20余年不断试验,采用测序新技术,融合生物信息学,完成了鸭  相似文献   

9.
对7个牧草品种物候期、适应性、产草量、再生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苜蓿、高丹草7个品种可作为毕节地区主推品种;苇状羊茅、苜蓿和高丹草在海拔较高区域生长不稳定,其中苜蓿和高丹草水土条件要求较高;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等品种适宜建植长久放牧型草地和用于水土...  相似文献   

10.
张瑞珍  何光武  曾洪光 《草地学报》2016,24(5):1022-1025
为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川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huandong’)和‘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amba’)2个品种连续4年进行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可全年供草,产草量较高,年可刈割6~9次,年均鲜草产草量达63.44~74.24 t·hm-2,干草产量达11.09~12.66 t·hm-2,值得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14个生态牧草品种在滇东南岩溶山地进行种植筛选试验,从牧草的建植速度、干物质产量和适口性等方面进行了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弯叶画眉草、劲能多花黑麦草建植速度较快,各供试品种间干物质产量差异较大。弯叶画眉草3年干物质产量平均3 684kg/hm2,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P<0.05);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和劲能多花黑麦草的产量也较高,分别达2 691 kg/hm2和2 048 kg/hm2。综合各供试牧草的建植速度、适应性及干物质产量等因素,在滇东南北亚热带岩溶山地条件下,放牧草地应选用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牧友鸭茅、海法白三叶等作为草地改良的建群种,搭配劲能多花黑麦草、保利杂交黑麦草、罗亚红三叶等前期生长快的草种作为先锋草种;生态保护应选择弯叶画眉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云南知风草、牧友鸭茅、热浪苇状羊茅和海法白三叶等草种作为生态改良草种。  相似文献   

12.
威宁县适生优良牧草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宁县人工草地建植及种草治理石漠化对优良牧草的要求,对收集和引进的20份草种的物候期、分蘖(分枝)能力、鲜草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草种中,适应威宁县种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有前进、普瑞纳、凤凰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有泰得、杰威、百盛多花黑麦草;豆科牧草有维多利亚紫花苜蓿、佛...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地上对12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青干比、盖度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大翼豆3个品种的各经济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地上对12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各牧草的物候期、产草量、青干比、盖度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的分析表明非洲狗尾草、臂形草、大翼豆3个品种的各经济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退耕还草的推广草种(品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从 1 980年开始 ,引入外国优良栽培牧草品种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 ,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相继在全省 1 1 6个县 (市 )推广种植。时至今日 ,上述这些品种大多数已栽培 2 0年 ,抗逆性减退 ,如红三叶的白粉病增多、抗旱能力减弱 ,多年生黑麦草 ,易感染蛴螬 ,鸭茅结籽性能差等。因此 ,有必要寻找更优秀的栽培品种来替代生产性状不理想的品种。为筛选抗逆性强 ,产草量高 ,结籽性能好 ,兼有水保作用 ,能适应云南酸性土壤的牧用、水保兼用型优良栽培品种 ,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于 2 0 0 0年 3月 ,将“从美国引入的牧草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14种旱生牧草兰州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1 4个牧草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农艺经济性状、生产能力、营养含量和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试验结果 ,得出初步结论 :苜蓿王、蓝茎冰草、高冰草等 3个品种可做为抗旱性强、产草量高、营养丰富的筛选品种 ,供两个基地 (兰州原种基地、张掖驯化基地 )大面积种植繁种 ,并可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以及类似地区 ,做为优良牧草和生态建设草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形态及发育特性(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声  段新慧 《草地学报》2006,14(1):92-9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又名鸡脚草、果园草,是温带著名草种,在世界牧草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1]。鸭茅是云南省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禾本科牧草之一。但现有当家品种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育成,在云南各地结实性普遍极差,不能生产种子[2]。云南省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丰富,分布广泛[3],具有良好的结实性。另一方面,有关我国鸭茅四倍体栽培种遗传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同源性高,遗传差异较小[4],间接地反映我国鸭茅栽培种的基因相对匮乏。因此,加强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资源的研究,为解决在云南的结实问题,为丰富我国鸭茅基因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五”期间,弋阳县承担了飞播牧草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配合该项目建设,1998年引进了温季和热季人工牧草5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通过8年种植观察,从中筛选适合本县自然环境、产草量高、草质好的牧草品种,作为今后在本县推广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来源的20种牧草进行了两年的引种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的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和禾本科的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扁穗冰草、细茎冰草,在2001年极其干旱年份越冬率、产草量、抗逆性、分枝(分蘖)数、茎叶比都优于其它13个品种;而苜蓿品种国内的优于国外品种.由此认为,这7个牧草品种是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半干旱区建立人工草地、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可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农区优质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3年的观察试验结果,对引种栽培的9个多年生牧草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品种特性、气候资源利用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农区生态条件下栽培的杂交狼尾草、黑麦草、Comndor苜蓿,以杂交狼尾草表现最为优良,平均鲜草产量达18.96万kg/hm^2。从而为河西走廊农区草种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