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有背根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出现大量P物质(SP)阳性胞体和纤维,小细胞占92%,大中型细胞占8%,仅有极少数生长抑素(SS)样神经胞体。大量含SP的纤维和终未见于颈上节和腹腔-前肠系膜神经节,但含SS的纤维和终末主要见于腹腔-前肠系膜神经节,颈上节甚少。交感节中无SP和SS阳性胞体。出现于交感神经节中的SP和SS纤维和终末,可能来自背根节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侧支或肠神经元。按照这个模式,SP和SS可通过不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周短反射环路;去调节交感神经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在雌激素影响胃肠道机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取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经免疫组化SP法染色后,在数码显微镜下拍照、测量,用高清晰图像分析系统对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计算相对表达量。雌激素受体在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神经元、支持细胞和过路纤维均有ERα、ERβ受体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在神经元胞体中,细胞膜和细胞质为强阳性染色,而细胞核为弱阳性染色。ERα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元胞体结构(P0.05),ERβ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1)。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神经元具有对雌激素刺激反应的受体,提示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可能作为雌激素作用于胃肠道的内分泌途径和自主神经对胃肠道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网络节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雌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是否具备FSH调控胃肠功能活动的条件,取成年雌山羊的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各5对,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FSH受体在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内,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细胞质,为强阳性或中等阳性染色,而细胞核呈空泡状,不着色。另外,在神经节内过路纤维、施万细胞中FSH受体呈弱阳性染色。图像分析表明,该神经节内神经元胞体的FSH受体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非神经元胞体结构(P0.01)。说明雌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神经元是FSH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FSH可能通过影响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神经元活动,从而影响其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对胃肠器官功能活动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一)、交感神经水貂有较发达的交感神经节。脊椎两侧的椎旁神经节数目较多。如:颈前神经节1对;颈中神经节1对;椎神经节1对;胸神经节12对(包括星形神经节);腰神经节5对;荐神经节3对;尾神经节4对。椎前神经节,如:腹腔神经节1对;肾上腺种经节1对;肾动脉神经节1对;生殖腺神经节1对;肠系膜前和肠系膜后神经节各1个。全身共有交感神经节64个。椎旁神经节的节后纤维,有一部分伴随相应的动脉分支,向周身分布;也有部分纤维直接分布到内脏器官。来自星形神经节的部分节后纤维,形成独立神经支进入心肺。通过胸、腰椎旁神经节的部分节前纤维,直达椎前神经节;而发自椎前节的节后纤维,向相应的内脏器官分布。 (二)、付交感神经水貂的迷走付交感神经,从颈到腹分布最广。两侧迷走入胸腔后,分出11—13支心肺神经。其中有交感付交感混合支,也有单独的付交感支。当迷走进入腹腔后,形成食道腹干和背干神经丛。两神经干各在胃贲门背侧和腹侧,分出6—7个分支,分别进入腹腔各内脏器官。迷走食道背干神经有一主支,通过腹腔神经节,向大小肠和肾脏等相应器官分布。荐付交感神经,从1—2节荐椎发出的纤维,每侧均形成两条盆神经,伴随交感神经纤维,向盆腔内外器官分布。  相似文献   

5.
新疆草鹅的交感神经系统,前端起自两侧颈前神经节,后端止于第四对尾节,形成纵贯脊柱两侧的交感干;第二至十五颈椎两侧的交感干,完全在推动脉管内。胸部节间交感干,均分为两支围绕着肋骨头。椎旁神经节共有46对,其中颈节19对,胸节8对,腰荐节15对,尾节4对。椎前神经节共有9个,其中包括腹腔神经节2,肠系膜前神经节2,肾上腺神经节2,肾动脉神经节2,肠系膜后神经节1。另外,还有数目不定的中间神经节(包括直——迥肠节状神经干节)。交感干和椎旁神经节发出的纤维,除形成脏器相应的神经丛外,还沿主动脉形成了四个较大的神经丛,如腹腔神经丛、主动脉神经丛、腹下神经丛和肠系膜后神经丛等。  相似文献   

6.
用HRP法研究了兔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和起源。将HRP注入舌下神经干,舌下神经核内几乎所有神经元均被标记,均为大多极细胞;三叉神经节和C2-4脊神经节出现大量标记细胞,以直径15-30μm的小细胞为主;同侧颈上节有大量标记细胞出现。结果表明:舌下神经是含有一般躯体传出,一般体传入和一般内脏传出3种成分的混合神经。并对传统舌下神经蝗概念作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对兔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分布、联系和专一功能神经形态特点,按颈、胸、腰、荐、尾五部作了系统研究,对心血管相关的植物性神经,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明确了有固定性交感神经节79个,散在的中间神经节数目不定。胸腰神经节除接受同节脊髓白交通支外,大部神经节还接受来自前节脊髓的白交通支。颈中、颈后和第一胸神经节,均有传出纤维参与心神经的形成。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末梢纤维,不仅分布于腹腔神经节,並分别入肠系膜前神经节和肾上腺。盆腔脏器的交感纤维主要来自腹下神经节,少量纤维来自第七腰节和荐节的灰支。右侧减压神经末梢,除分布于右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基部外,有些纤维随心神经入前腔静脉基部神经丛;左侧减压神经末梢终止于主动脉弓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基部。迷走神经食道背腹干,均有纤维进入腹腔神经节。形成盆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来自第二、三、四荐脊髓。有些专著对兔植物性神经作过一定的论述,但有关形态学内容还不适应神经生物学、医学和生理学实验的需要。本文目的是对兔植物性神经系统,进一步按功能相关的形态特点进行研究,为有关学科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HRP技术)将CB_HRP注入狗的一侧肾脏,对8只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分布于注射侧T6~L3节段交感干神经节,高峰节段为T12~L2节段,8例共见标记细胞7 077个,占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90.86%.在注射侧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和主动脉肾神经节也见有大量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梭形、卵圆形和多极的中小型细胞为主,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靠边缘分布,而其它部位则均匀、散在分布.说明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9.
此项研究用了体重1.0~2.5kg的成年母鸡18只,以追寻鸡颈皮神经的感觉神经元和交感节后神经元。将C_6~C_(11)皮神经断端浸渍于20%HRP溶液中2~3天以引入酶。取相应的颈交感干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及其前后相邻的神经节,制成厚50μm的连续冰冻切片。TMB反应,明视野光镜观察。标记的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出现于与酶引入皮神经相连的交感干神经节。少数出现于相邻的后一个交感神经节。标记的脊神经感觉神经元胞体只出现于与酶引入皮神经相连的脊神经节。  相似文献   

10.
用HRP法研究了猪左心室外侧壁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标记细胞位于左侧颈中神经节、右侧椎神经节、双侧颈胸神经节及第二至第四胸交感神经节。标记细胞以颈胸节最多,占59.4%。左侧出现的标记细胞数明显多于右侧。标记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运动神经元,以直径20~30μ为主,占67%。颈胸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大部分位于节的前腹侧部。颈前神经节内未发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1.
鸡泄殖腔传入神经元的定位及其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CB-HRP注入鸡泄殖腔壁内,通过逆行和跨节追踪证明:1、被标记的泄殖腔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双侧T4-S9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结节内。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集中于S4-S7和T6-L1。分别以S5和L1为高峰,L4-S2为少标记区。荐段和胸腰段标记细胞数 的比系1.6:1,结状节内的标记细胞数较前二者少。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以小型的为主,结状节内的标记细胞则以大型者居多。单侧注射例大约有39%的标记细胞出现于对侧脊神经节中。2.脊髓横断观面观,被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枢突呈束状经背根外侧部进入S3-S8髓节的背外侧束;而后分成内外两部。外侧纤维豆较粗大,沿背角I-V层外侧缘走行,内侧纤维素较强小,内向侧穿经Clarke氏柱,二者于中介核外汇后,共同终止于荐部副交感节前柱。单侧注射例,对侧的标记纤维束较注射侧疏淡。水平面观,背角外侧有被标记的纵向纤维束,以S5为中心向前后各伸延2-3个节段。在T7-L2也可见有纤细的纤维束沿背角外侧缘走行。  相似文献   

12.
将CB-HRP分别注入鸡跗关节骨外侧皮肤、膝关节外侧皮肤和髋关节侧的皮肤内,逆行其追踪其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及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结果:1。跗关节皮肤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同侧T6-S5脊神经节内,以S2节为最高峰,L2节为1较低的峰,两峰间为1低谷。2膝关节外侧皮肤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T4-S5脊神经节内,集中在T4-L4节内,高峰位于L3节。3.髋关节背侧皮肤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同  相似文献   

13.
将CB一HRP注入鸡一侧胸腺内,通过逆行和跨神经节追踪鸡胸腺交感传入神经元的定位及其纤维在脊髓内的分布,其结果如下:1.13例双侧C2一T2脊神经节内出现标记细胞,C1,节,高峰位于C8节,标记细胞以小型细胞为主,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假单极和双极神经元,散布分布于脊神经节内。2.在C6~C13节颈髓的背角有标记的初级传入纤维和终末区。在背角内可见2~4个明显的标记终末区,在Ⅱ层和Ⅳ层的内侧有两个较大的标记终未区,在Ⅰ层和Ⅳ层的外侧亦有两个际记终末区。3.标记纤维和标记终未的密度与相应脊神经节内标记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在C8~C10.节段标记最稠密,向前向后标记纤维及终未逐渐稀疏,变淡。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是否存在IL-18受体((Interleukin-18receptor,IL-18R)。取雌性山羊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Celiac 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on,CSMG),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18R在CSMG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雌性山羊CSMG的神经元、卫星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IL-18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且主要分布于CSMG的神经元胞体,说明雌性山羊CSMG具备对IL-18刺激做出反应的条件。提示:雌性山羊CSMG可能是IL-18对胃肠道免疫内分泌调节与神经调节协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将HRP注入食管两侧壁,在两侧结状节出现大量的标记细胞。在颈1—8和胸1—6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细胞,以颈2—6和胸1—3节中标记细胞较多,但标记细胞最多的节是颈6和胸2。脊神经节中的大、中标记细胞相对多于结状节。根据计数,结状节中标记细胞占总数的63.7%,而脊神经节占36.3%,即食管的感觉经由迷走神经传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选用5只山羊做实验。在胫神经断端,涂抹 HRP8—10毫克,研究胫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节段性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山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主要位子L5—SS的背根节内,并集中在神经节的前部。2。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形态不一,椭圆形、长椭圆形居多。胞体大小悬殊,25—44微米的中型细胞最多,24微米以下的小型细胞次之,45微米以上的大型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17.
用HRP法研究了兔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和起源。将HRP注入舌下神经干,舌下神经核内几乎所有神经元均被标记,均为大多极细胞;三叉神经节和C2-4脊神经节出现大量标记细胞,以直径15~30μm的小细胞为主;同侧颈上节有大量标记细胞出现。结果表明:舌下神经是含有一般躯体传出、一般躯体传入和一般内脏传出3种成分的混合神经。并对传统舌下神经的概念作了补充和修正。此外,发现多例兔舌下神经干中,仅一例有小神经节存在,由此认为它是一种不恒定结构。对舌下神经干、舌肌及舌粘膜3组标记的感觉神经元比较,推测出舌肌梭本体感觉可能经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支传导。  相似文献   

18.
用HRP法研究证明,支配山羊胸腺的初级传入神经来源于双侧C1~T5 脊神经节,以同侧为主;其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呈双峰型;在双侧结状节也出现少量标记细胞,山羊胸腺的感觉经两侧神经传入,以交感途径占优势;交感节后纤维来自双侧颈前节、颈中节、星状节及T2~T5 椎旁节,其中颈中节和星状节的标记细胞最多;在双侧C1~2节脊髓腹角和延髓疑核出现标记细胞较多,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面后核和脊上核出现较少的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鸡卵巢交感传出神经节后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选用16只母鸡,将 CB—HRP24μl 注入其卵巢内,逆行追踪了支配鸡卵巢交感传出神经节后神经元的位置。结果表明:1双侧 C_(15)~L_4交感干神经节出现18087个酶标细胞;高峰位于T_5~T_7。2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出现7569个标记细胞,分别为1886和5683个;主动脉性腺(卵巢)节有标记细胞。3肠神经节出现大量标记细胞,高峰位于回肠段,空肠段和直肠段次之。4酶标细胞大部分呈多极形,均以小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索山羊颈前神经节是否具备接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的条件,是否有IFN-γ受体(interferon-γreceptor,IFNGR)的存在,进而明确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分别取雌雄成年山羊颈前神经节各5对,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方法检测IFNGR在颈前神经节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山羊颈前神经节的神经元、卫星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IFNG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IFNGR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5)。在山羊颈前神经节扩增到IFNGR1基因的cDNA片段全长376bp,与绵羊、牛、野猪、家兔、褐家鼠IFNGR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97%、84%、73%、66%。在山羊颈前神经节中IFNGR主要在交感节后神经元表达与分布,具备对IFN-γ刺激做出反应的条件,提示山羊颈前神经节可能作为IFN-γ对靶器官免疫内分泌调节途径和自主神经对靶器官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