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分析了长江渔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及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对该流域主要经济鱼类的增殖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尽快改变和发展洞庭湖渔业,作者试从洞庭湖的一般概况,鱼类资源变动原因以及对已采取保护鱼类资源措施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洞庭湖渔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其增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鱼类资源无论其种数或渔获量均位于国内各主要江河之首,我国发展淡水渔业的鱼类种质90%来源于长江水系。因此,长江鱼类资源的兴衰不仅直接左右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而且与生物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关系社会经济与生态的综合性课题。一、长江鱼类资源现状根据渔获量变动分析,长江鱼类资源衰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养殖,而对于鱼类自然资源增殖与保护相对地重视不够,加之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困扰,长江(包括其它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衰退不可避免,这是发展经济所付出的环境代…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央农林部提出的长江水产资源调查任务和七二年十一月长江流域六省协作会议精神,湖南省承担本省境内长江水系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调查,查明鱼类资源变动的情况和原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增殖提供依据。为此,省农林局责成省水科所为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呼兰河流域的基本情况、鱼类资源状况、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和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及增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有关福建鱼类区系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内外鱼类学者有过不少的报道.但对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等的研究,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目前内陆水产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经济鱼类资源遭受的破坏较难恢复,如不采取断然措施,势必造成难以扭转的恶性循环,终将导致资源枯竭。为此,笔者根据1975--1979年参加对全省各江河鱼类的调查和渔业区划期间调查的材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就福建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措施作一初步的探讨,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河、湖泊和水库是内陆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工农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上溯产卵场进行繁殖。世界各国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内陆水域开展人工放流移殖鱼苗,对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共5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因此,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等五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泸定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共5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郁尧山  陈卫民 《海洋渔业》1985,7(6):245-247
<正> 本文就近海渔业的历史和观状,探讨了通过对小型经济鱼虾类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改良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态处境,实现保护、恢复、增殖、利用和改造的同步进行、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斑鳠是名贵经济鱼类,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池塘精养斑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调查小江下游回水区鱼类资源,探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后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小江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在小江下游渠口、养鹿、高阳和黄石设置4个采样江段,1个位于水库变动回水区,3个位于水库常年回水区。基于2013年和2019年5-7月及10-11月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小江回水区江段非生物因子时空变动与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年和2019年共在小江回水区江段采集到鱼类74种,隶属于7目15科56属,其中优势种鱼类1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7种,外来鱼类5种;小江常年回水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间无明显差异;小江常年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动特征,而在2019年季节性变动特征不明显;变动回水区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在2013年和2019年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动;总磷含量、磷酸盐含量、水温和流速显著影响小江回水区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格局,其中磷酸盐含量和水温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尽量维持小江变动回水区的自然生...  相似文献   

14.
鉴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可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影响,规划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3.82亿元用于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截至2013年底,各项工作均已按计划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果。科学研究方面,已从“珍稀特有鱼类生活史和人工繁殖技术”、“保护区环境因子变动特征及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保护生物学与保护效果评估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鱼类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并在几种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增殖放流方面,完成3个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仅向家坝放流站就已累计放流珍稀特有鱼类72万尾。水生态监测方面,自2006年起每年开展保护区水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资源的监测工作,8年间共监测到达氏鲟和胭脂鱼2种珍稀鱼类及46种特有鱼类。金沙江下游二期水电工程阶段,三峡集团计划进一步加强投入,在开展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推行符合该保护区特点的适应性管理对策,促进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一直是鱼类资源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就2000年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资源数量变动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银鱼是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它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太湖渔业经济的效益和渔民收入,在这种形势下,对于银鱼资源的增殖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太湖湖区实际情况,从增殖保护的角度对太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太湖湖区虽然受到水位偏低、污水倒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引起湖区鱼类资源结构发生一定变动,但由于果断采取了春汛银鱼停捕、放流鱼类暂养期缩短等措施,同时,强化湖区渔政管理,提高资源增殖效果,加强网  相似文献   

18.
乐佩琦 《水利渔业》1994,(6):3-5,17
本文论述我甸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及其生产效能。为了提高淡水鱼类的鱼产量,必须十分重视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库采取不同的增殖途径,小型水库宜通过施肥以提高初级生产力的方法;中型水库或中型以上水库应采用水面分室利用的生产对策。且同时实施保护利用天然鱼类资源,结合人工放流、移植驯化优质短食链养殖新种类,以建立新的优化结构和渔业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水系有鱼类161种(含亚种),主要经济鱼类30余种。介绍了鱼类分布及渔业概况。提出资源保护、增殖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水库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大银鱼资源变动的影响,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和增殖水库大银鱼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